位置学习实验的研究者是()

题目

位置学习实验的研究者是()

  • A、布鲁纳
  • B、斯金纳
  • C、托尔曼
  • D、加涅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研究者假设:海马与复杂思维加工有关,与简单思维加工无关。该研究者随机选出20只白鼠平均分成两组,切除它们的海马,让第一组学习简单迷宫,第二组学习复杂迷宫。第一组经过10次学习就出现完全正确的情况,第二组在学习30次后才出现完全正确的情况。研究者据此认为最初的假设成立。请找出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完善原有的实验设计。


正确答案:

(1)存在问题——任何白鼠学习复杂迷宫所需要的次数都要比学习简单迷宫多,所以实验结果可能与是否切除海马无关,用不切除海马的白鼠为被试可能会得到相同的结果。尽管设计体现了两个独立变量(任务难度和有、无海马),但只改变了其中一个独立变量。

 

第2题:

行动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

A.专家是研究者

B.从理论中学习

C.实践者是研究者

D.从经验中学习


参考答案:C, D

第3题:

托尔曼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认知地图。他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来自于

A.顿悟学习实验 B.位置学习实验 C.系列学习实验 D.对偶学习实验


正确答案:B

第4题:

在一项言语学习实验中,研究者想要比较集中学习(一次学习大量材料)和分散学习(分次学习)的效果。他选择三组学生为被试,三组被试的学习材料相同。实验安排如表所示。表中的数字3,表示学习时间为3小时。所有被试均进行相同的考试。结果表明,第三组的考试分数最高,第二组次之,第一组最差。因此研究者得出结论: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效果好。请指出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完善原有的实验设计。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存在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该实验中,不仅在学习方式上存在差异,而且在学习时间上也存在明显差异。第一组共学习3小时,第二组共学习6小时,第三组共学习了9小时,仅仅学习总时间上的差异也会导致第三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另外,三组被试学习后与测验之间的时间间隔对测验结果也会产生影响。第三组被试学习后只隔一天就进行测验,因此,他们的保持效果较好,遗忘较少,测验成绩就高。总之,本实验设计中有两个额外变量:学习的总时间和学习与测验间的时间间隔。由于额外变量没有控制好,影响了实验的效果。
(2)完善方案。修改后的实验设计如下:
本实验可以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来分析实验的结果。

第5题:

按照我国研究者的观点,下列学习中最复杂的学习是(  )

A.知识的学习
B.技能的学习
C.社会规范的学习
D.认知策略的学习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研究者的学习分类观点的理解和掌握。我国心理学者把学习分为三类:①知识的学习,即知识的掌握,是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来接受和占有知识,在头 脑中构建起相应的认知结构。②技能的学习,通过学习或者练习,建立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的过 程,有心智技能学习与操作技能学习两种。③社会规范的学习,又称行为规范的学习或者接受,是把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社会规范的学习既包括规范的认识问题,又含执行以及情感体验问题。因此,比知识、技能的学习更为复杂。

第6题:

()又称自变量,它是研究者在实验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是研究者操纵的情境或刺激物。

A、实验处理

B、实验设计

C、实验目标

D、实验结果


正确答案:A

第7题:

托尔曼最大的特点是能把自己对行为的独特观点转换成实验室实验。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做了许多实验,其中经典的有(  )

A.攻击学习实验
B.位置学习实验
C.潜伏学习实验
D.迂回实验

答案:B,C,D
解析:
攻击学习实验是班杜拉做的观察学习实验。

第8题:

护理科研过程中,研究者和实验对象都是具有明确主体地位的人。()是实验的主导者,控制着实验的主动权

A.领导者

B.研究者

C.受试者

D.伦理委员会


正确答案:B

第9题:

托尔曼认为,强化物不是引起学习的关键因素。他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来自于

A.顿悟学习实验
B.位置学习实验
C.系列学习实验
D.潜伏学习实验

答案:D
解析:
潜伏学习实验证明在没有强化物的条件下,动物照样进行了学习,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第10题:

托尔曼通过“位置学习实验”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

A.图式
B.认知地图
C.学科基本结构
D.认知结构

答案:B
解析:
托尔曼通过“位置学习实验”认为老鼠在学习过程中已经获得对环境的认知,他创造了一个词汇“认知地图”。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