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划分儿童人格发展的依据是()。

题目

弗洛伊德划分儿童人格发展的依据是()。

  • A、力比多
  • B、心理社会危机
  • C、心理防御机制
  • D、自我调节作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艾里克森划分儿童人格发展的依据是()。

A.力比多

B.心理社会危机

C.自我调节作用

D.心理防御机制


参考答案:B

第2题:

用“心理社会危机”来划分人格发展的学者是( )。
(A) 弗洛伊德 (B) 皮亚杰
(C) 艾里克森 (D) 罗杰斯


答案:C
解析: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又强调文化社会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人的心理危机是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故称为心理社会危机。他把人生分成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带有普遍性的心理社会危机。

第3题:

弗洛伊德对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划分,主要是依据

A、儿童器官的发育所具有的特点

B、不同年龄的人表现出的不同特征

C、前人关于心理发展的研究

D、力比多发展过程中所投注的客体的不同

E、人格发展的不同特点


参考答案:D

第4题:

简述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答案:
解析: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冲突的过程,动机进行限制。其关于人格发展的主要观点包括:(l)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观点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理论阐述了人格的三种心理成分——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种成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整合。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亦即弗洛伊德在早期所提出的无意识。它包括一些基本的生物反射和驱力。人出生时,人格全是本我,本我是人格的立法者,其基本机能是寻求能满足机体本能的对象,追求最大的快乐并使痛苦减至最小。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是人格的意识和理性部分,反映了知觉、学习、记忆和推理等儿童正在发展的能力,它的功能是运用现实手段满足本能。超我是人格的法官,它是人格当中内化了的道德标准,从自我发展而来,代表着理想,追求完美。在成熟的、健康的人格中,这三种成分保持着动态的平衡:本我表达基本需要;自我约束本我的j中动,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现实的手段来满足这些需要;超我判断自我解决问题的策略在道德上是否可以接受。(2)弗洛伊德关于人格发展的阶段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发展就是性心理的发展,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之所以有区别,是由于其性生活的发展所造成的。弗洛伊德所说的性生活,不仅包含两性关系,而且也包含身体的舒适和快乐的情感。他把性的能量称为“力比多”。力比多集中在身体的某些器官或部位,刺激这些区域可以产生快感,这些区域称作性感区。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性感区不断发生转移,性感区的变化决定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以此为依据,弗洛伊德把,童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①口唇期(0-1岁):性本能主要集中在口唇,因为婴儿从吸吮、咀嚼、咬等口唇活动中可以获得快感。②肛门期(1-3岁):自发排便是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方法。大小便训练可能引起父母和儿童较大的冲突。③前生殖器期(3-6岁):愉快来自于性器官的刺激,儿童对异性父母有乱伦的愿望(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这种冲突引发的焦虑,会导致儿童内化性别角色的特征以及同性父母的道德标准,超我开始产生。④潜伏期(6-11岁):前生殖器期的创伤引起性冲突的压抑,性活动转移到学习和充满活力的游戏活动中。随着儿童在学校获得更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对社会价值的内化,自我和超我继续不停地发展。⑤青春期(11_12岁开始):青春期的到来唤醒了性冲动,青少年必须学会以社会认可的方式表达这些冲动。如果发展是健康的,婚姻和抚养孩子就能够满足这种成熟的性本能。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如果儿童得到了太多或太少的满足,性心理发展就不能顺利进行,停滞在某一阶段,即“固着”( fixation)。这可能导致各种心理疾患,成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根源。 注意将人格的三个成分和人格发展阶段联系起来,人格的三个成分是在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中顺次产生、发展并逐渐整合。

第5题:

用心理社会危机来划分人格发展的学者是( )单选

A. 弗洛伊德
B. 皮亚杰
C. 艾里克森
D. 罗杰斯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 /艾里克森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又强调文化社会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人的心理危机是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故称为心理社会危机。

第6题:

按照弗洛伊德的见解,儿童期的性欲在人格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所以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又常被称作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对

第7题:

用“心理社会危机”来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学者是( )。

A、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艾里克森
D、罗杰斯

答案:C
解析:
埃里克森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发展需要经历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会有一个危机,如果危机处理的不好,将会影响下一阶段问题的解决。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第8题:

弗洛伊德将儿童人格发展划分为()阶段。

A.三

B.四

C.五

D.八


参考答案:C

第9题:

请依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解释人格障碍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
解析: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会经历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成人的人格倾向与不同发展阶段中性欲冲突的解决方式紧密相关。如果前一阶段的冲突没有顺利解决,即性欲需求没有满足或过度满足,人格发展就不能完全过渡到后一阶段,儿童就会在以后保持这个时期的某些行为,即出现发展停滞。停滞与退行是紧密联系的。所谓退行是指当个人面临危机或挫折时,心理水平退回到早期,发展受到阻碍。停滞和退行互相补充,停滞现象越严重,退行越容易发生。弗洛伊德认为,早期的创伤为成年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埋下了伏笔。而这些创伤与以下对待方式有关:①当儿童需要安全感时,只给予某种本能需要的满足;②某种本能需要的满足受到极端的挫折或剥夺;③本能需要得到过分满足,以至于不愿意离开低级阶段;④过分满足与过分缺失交替;⑤从过分满足突然过渡到过分缺失。

第10题:

通过弗洛伊德学说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正确答案: 通过弗洛伊德学说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心理发展是有阶段的;
第二,心理的发展是有其生理基础的,性欲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内部机制;
第三,儿童早期的性经验与家长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方法对儿童心理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