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休产期种鹅的饲养管理

题目

简述休产期种鹅的饲养管理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母鹅经7~8个月的产蛋之后体力消耗很大,羽毛破损严重。因此,可在鹅群产蛋期基本结束后进行人工拔羽。进入休产期的种鹅应以放牧为主,将产蛋期的日粮改为育成期日粮。其目的是消耗母鹅体内的脂肪,提高鹅群耐粗饲的能力,降低饲养成本。种鹅休产期时间较长,没有经济收入,致使养鹅的经济效益较低。在种鹅休产期可进行人工活拔羽绒。休产期一般可拔羽2~3次,可增加经济收入,刺激饲养种鹅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种鹅质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种用公麝的饲养管理。


本题答案:核心任务是参与配种。在配种期间,采食量下降,兴奋好动,要注意蛋白质饲料含量,搭配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A,D,C,E,同时一定要满足适口性,以增强公麝食欲,提高配种能力,配种结束后不能突然更换饲料。

第2题:

试述种鹅产蛋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参考答案:
(1)适时调整日粮的营养水平。后备鹅群开产前一个月左右应将日粮的粗蛋白质含量调整到15%~16%,待日产蛋率到30%~40%左右时,将粗蛋白质含量提高到17%~18%左右。
(2)种鹅的光照制度。采用13~14h,每平方米25Lx光强度对产蛋期的种鹅是适宜的。通常母鹅是在秋末冬初开产,日照时间短。因此,在开产前就应注意早晚逐渐补充人工光照。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母鹅一年只有一个产蛋周期。为了提高母鹅的产蛋量,采用控制光照的办法,可使母鹅一个产蛋年有两个产蛋周期。对后备鹅采用可调节的光照制度也能增加产蛋量。后备母鹅从10~27周龄采用6~8h的短光照。28周龄起将光照逐渐增加到14~15h,结果春夏期间产蛋量增加10~15个。
(3)适当的公母配比。群鹅的公母配种比例以1:4~6为合适。一般重型品种配比应低些,小型鹅种可高些;冬季的配比应低些,春季可高些。选留阴茎发育良好,精液品质优良的公鹅配种,性比可提高到1:8~10。放牧鹅群每天早晨出栏后应让其在清洁水域中浮游、嬉水、交配,然后再放牧采食。在放牧地选择近水处,放牧2~3h后应赶于水边让其下水自由交配。舍饲种鹅舍应在临水域的一侧设置水上运动场,供种鹅洗浴和交配之用。
(4)产蛋鹅的管理。母鹅的产蛋时间多在凌晨至上午9时以前。因此,种鹅应在上午产蛋基本结束时才开始出牧。对在窝内待产的母鹅不要强行驱赶出圈放牧,对出牧半途折返的母鹅则任其自便返回圈内产蛋。大群放牧饲养的种鹅群,为防止母鹅随处产蛋,最好在鹅棚附近搭些产蛋棚。一般长3m、宽lm、高1.2m的产蛋棚,每千只种鹅需搭2~3个。棚内可用软草等垫料铺设产蛋窝。这样,可诱使母鹅集中产蛋,并减少破损。舍饲鹅群在圈内靠墙处应设有足够的产蛋箱,按每4~5只母鹅共用一个产蛋箱计算。在每天产蛋时间内应特别注意保持环境的安静,饲养人员不要频繁进出圈舍,视鹅群大小每天集中捡蛋2~3次即可。
产蛋期中的母鹅,腹部饱满下沉,行动迟缓,不要随意驱赶鹅群,放牧人员应随鹅群的前进速度控制放牧,遇有高低不平的道路或陡坡河岸下水处,应减慢速度,以免母鹅受伤。

第3题:

种鸭、种鹅使用较多的饲养方式是()。

A、放养

B、半舍饲

C、舍饲

D、笼养


本题答案:B

第4题:

饲养商品鹅时一般采用()的饲养方式。

  • A、同一鹅舍可养几批鹅
  • B、同一鹅舍可养不同孵化场的鹅
  • C、全进全出

正确答案:C

第5题:

温度是雏鹅饲养的关键,因为雏鹅的羽毛稀而短,调节体温的能力弱()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简述肉用种公鸡的限制饲养


参考答案:要求公鸡适时性成熟、胫长在140mm以上。0~6周龄:供给雏鸡料,粗蛋白质为18%以上。每只公雏累计吃进1000g饲料时改为育成料。7~13周龄:饲料为营养水平较低的育成料。并采用4/3或5/2法限饲。14~23周龄:由4/3改为5/2法限喂或每日限饲。18周龄开始,由育成料逐渐更换为产蛋前期料。至20周龄进行选种和公母混群。24周龄以后:此期应降低饲料营养价值,饲喂单配的公鸡饲料。24周龄后实行每日限。

第7题:

邦斯是鸭鹅饲养场的场主,大腹便便的小矮个,喜欢吃炸面圈和鹅肝。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肉用仔鹅的饲养管理方式有()、()。


本题答案:舍饲;放牧

第9题:

肥肝鹅的饲养可分为()、()、()三个时期。


正确答案:培养期;预备期;填肥期

第10题:

鹅生长快,饲养周期短,投资少,效益高()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