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天人合一”、“天人相感”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题目

董仲舒“天人合一”、“天人相感”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①董仲舒在当时阴阳五行学说的浓厚氛围下,把孟子“义理之天”的“义理”向宗教神学的方向推进,认为天有意志、有主宰人间吉凶赏罚的属性。“人之(为)人本于天。”所以人的一切言行都应当遵循“天”意,凡有不合天意而异常者,则“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董仲舒认为“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所以这种以人为副本之“天”,不过是具有人的意志的自然全体。基于天人相副,董仲舒认为,天与人交相感应,所以人的道德或不道德都会从天那得到赏或罚。
②董仲舒根据时代需要对孔子之学作了很多新的解释,并糅合了其他各家的思想,特别是阴阳家的思想,形成了一套以“天人合一”为宗旨的神学思想体系。对此后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③他所构想的理想社会和他的思想体系是完全相符的,是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社会观和价值观为指导的。同时,他的理想社会是具有封建统一色彩的社会,这是历史趋势和现实社会在其理想中的反映。他对理想社会的构想比前人有很大的发展。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设计的,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地主阶级对封建制理想社会的憧憬。
④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明显地给儒家伦理道德学说打上了人天生不平等的烙印,把孔孟的伦理道德思想变成了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学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天人合一”、“阴阳五行说”和宗法思想是董仲舒法律思想的全部理论基础。()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政治思想内容包括:()

A.天谴说

B.君权至上

C.天人合一

D.纲常理论

E.阴阳合分论


参考答案:ABCDE

第3题:

董仲舒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有()

A.“天人合一”的神权法理论

B.阴阳五行说

C.宗法思想

D.兼爱非攻思想


参考答案:ABC

第4题:

下列关于“天人合一”的文化渊源描述正确的是()。

  • A、是上古中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总结
  • B、先秦诸子“推天道以明人事”
  • C、西汉董仲舒承上启下“天人一也”
  • D、宋代张载“天人合一”

正确答案:A,B,C,D

第5题:

从孔子孟子荀子到董仲舒程颢程颐朱熹,他们共同的思想主张是()

  • A、主张维护周礼
  • B、主张“仁”或“仁政”
  • C、强调“天人合一”
  • D、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正确答案:B

第6题:

董仲舒天人合一政治思想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董仲舒是汉代公羊学的大师,主要研治《春秋·公羊传》。《公羊传》在政治上的基本主张是王权一统、注重等级原则和华夷之辩。董仲舒着力阐发了《公羊传》中大一统的思想,又吸收了墨,法,阴阳等家学说,对《公羊传》进行了神秘主义改造,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理论体系,即天人合一政治论。其内容主要有:①天人合一。天人关系是我国古代政治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命题。董仲舒所讲的天,既有理性成分,也有神秘因素,既指自然规律,也包括伦理原则。这样的天的权威自然是至高无上的在天与人的关系上,他认为:首先,人是天所派生的。人是天以自身为参照,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其次,人副天数。由于人是天创造出来的,人从外在形体到内在的感情、道德、意志等方面都体现了天的意志和规律。再次,天涵容人,并与人相沟通。最后,人与天地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不能脱离其他因素而单独存在,必须以天地为自身存在的前提条件。人与天相同而又相通,所以说:“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天创造人,与人相通又涵容人,所以在天人的关系中,天是第一位、第一性的,人是第二位的,天人之间实际是一种主从关系。人必须服从天,遵从天的意志,所以说:“春秋之道,奉天而法古”。奉天成为处理人类社会政治问题的一条基本原则。②君权至上与天谴说。在现实政治中,董仲舒主张君权至上,拥护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为巩固这一体制,保证汉家天下的长期延续,他为君权至上的合法性,合理性,神圣性作了精心论证。他的天人合一论已经树立了天的无上权威,认为天的意志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命运。于是他提出君权天予说,阐明君权的来源和权威性。董仲舒认为天与人可以相互沟通,但这种沟通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并非人类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有资格与天沟通。人与天的沟通是通过一个中间环节来实现的,这个中介就是“圣人”。圣人对应于实际政治就是王。王就是现实的圣人,圣人则是理想的王,圣人与王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董仲舒认为君主的权力来源于天,君主代表天,拥有天所授予的权力。臣民对君主只能毕恭毕敬,惟命是从,否则就是对天不敬,逆天而行了。臣民服从天就像地从属于天一样的天经地义。君权神予说直接导出了君尊臣卑,维护了君主的集权与专制。董仲舒在论证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同时,也指出了天的权威是高于君主的,君主居于万人之上,但也要尊天敬天,受天约束。如果君的行为不符合天意,天就会以灾异的方式给出警告,要求君主改正,适当调整政策。如果君主一意孤行,天就会给予责罚,必有灾祸降临。这就是所谓“天谴说”。天谴说的提出有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君主是统治阶级的总代表。但君主的行为并不总是适当的,有时会造成政治上的动荡、混乱,危害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需要给君主以一定制约。但是,鉴于君主崇高的地位和巨大的权力,人们只得搬出一个更高的权威来,希望利用天的权威约束君主。天谴说为臣民提供了批评政治、发表政治意见的工具。然而,在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君主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天的权威则是虚幻的,在没有法律,制度保证的情况下,以天制约君权常常流于空谈,很难取得实际效果。天谴说体现了统治阶级自我调节的愿望,是其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③阴阳合分论与纲常理论。董仲舒认为的天的运行有其内在的规律,体现为阴阳分合运行。阴阳两方虽然共存,但它们的地位并不平等,而是“阴兼于阳”,阳处于主宰、制约的地位,阴处于被支配、被制约的地位。二者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主从关系。天道是这样,所有其他阴阳关系也是这样,都是阳的一方支配阴的一方。体现在社会政治关系上,就是君、父、夫分别支配,决定着臣、子、妻。君臣,父子,夫妻是当时社会诸种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这三种关系的内在法则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就是所谓的三纲。只要处理好这三种基本关系就能有效控制整个社会。三纲根源于天,因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董仲舒的阴阳合分论为君主政治提供了精巧的合法性沦证。三纲提供了处理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五常则提高了可供操作的具体道德、行为规范。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董仲舒认为五常值得统治者重视、提倡,他说:“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希望通过提倡五常,使人们能从自己做起,提高自身修养,自觉遵从社会和政治规范,调处人我关系,进而形成良好的政治秩序。五常实际是把社会政治关系视为伦理道德关系,并试图通过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和规范人的行为,来保证等级秩序的稳固。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政治论,由天人关系,天道运行规律论证了君权至上和等级原则,又主张以天制约君主,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起来,从而提高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适应能力,这是儒家政治学说成熟的表现。

第7题:

董仲舒利用“天人合一”说来论证宗法等级制的必要。

A

B



第8题:

下列那一项不属于董仲舒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

A.宗法思想

B.“天人合一”的神权法理论

C.阴阳五行说

D.道法自然


参考答案:D

第9题:

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的观念就是为了体现君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董仲舒在政治思想上主张()。

  • A、天人合一
  • B、君权至上
  • C、礼刑并用
  • D、实行仁政

正确答案: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