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文学批评是“一种不断运动的美学”

题目

如何理解文学批评是“一种不断运动的美学”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①这是别林斯基提出的观点。
②其意是文学批评既是一定的文学理论指导下的具体的批评实践活动,同时又常常突破和超越文学理论的羁绊,推动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更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面不属于儿童文学批评性质的是()

A.儿童文学批评是美学的批评

B.儿童文学批评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历史批评

C.儿童文学批评是一种具有自身特点长的科学研究活动

D.儿童文学批评是一种鉴赏活动


参考答案:D

第2题:

儿童文学批评首先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历史批评,然后才是美学的批评,同时还是一种具有自身特点的科学研究活动。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提出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是文学批评具有宏观视野的一种原则和方法论()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4题:

如何理解接受美学?


正确答案: 接受美学是60年代初由联邦德国康士坦茨大学的五名文学理论家创建的。它作为一种新兴的文艺理论研究方法,盛行于欧美。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姚斯和伊瑟尔。其主要观点是:第一,文学作品是为读者阅读而创作的,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即一部作品即使在发生史结束以后,若未进入接受过程,那么还不能算最后完成。一部作品只有经历了接受过程,才算真正的完成。第二,读者在接受过程中不是被动的反应,而是主动的、具有推动文学创作过程的功能。因此,不能把文学过程简单地设想成作家为读者创作作品,作品对读者发生影响。还应该看到,在实际的文学过程中,读者创造作家,影响作家的创作,是推动文学创作,促进文学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因此,文学阅读过程就是读者对本文符号内涵的破译和潜在形象的创造性构建过程。在这样的过程开始时读者头脑中已经存在着一种“前结构”,即一种读者心理上的先行“结构图式”,也就是姚斯所说的“审美经验期待视野”。这种“审美经验期待视野”将直接读者对作品的阅读,并导致对作品的不同理解和把握。第三,文学作品的本文是一个“召唤结构”。这是伊瑟尔的观点,他认为文学文本与其它语言文本不同,它并非充分的、完全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存在着许多意义的空白点。这些空白点则召唤着读者自己去填补。第四,文学史是作家、读者和作品三者之间的关系史,是文学被读者接受的历史,是文学接受的效果史。总体而言接受美学开拓了注重读者的作用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使人们能从新的角度去看一些基本的问题,是对文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个贡献。但对它的研究尚处于理论思维的过程中,有关学者做的实验都属尝试性的,它目前正处在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之中。

第5题:

如何理解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正确答案:稚拙美、纯真美、荒诞美。

第6题:

如何理解恩格斯提出的评价作家作品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
①用美学观点评价作家作品,应自觉注重和强调文艺的特殊规律和审美属性。作家从事审美创造活动,对题材的独创性发掘,对审美心理结构的把握,对艺术形式符号的选择运用,都必须达到较高的境界和水准。
②用历史观点评价作家作品,应注重考察文艺的社会位置和历史根源,把文艺反映出来的社会内容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剖析。作家的创作要顺应和表现历史深度、浓郁的时代氛围。
③美学观点着重考察文艺的审美本质,历史观点着重揭示文艺的社会本质,恩格斯之所以倡导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他首先从文艺观念上把文艺的本质理解为审美本质和社会本质的辩证统一。

第7题:

谈谈如何理解以“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作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


正确答案: 文艺批评的美学和历史观点,是由恩格斯提出来的马克思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则。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指衡量作家是否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作,及作品是否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较高的审美价值。“美学观点“指文艺批评必须着眼于大同世界的审美关系。批评家要充分注意艺术的审美特性,理解文艺创作、作品构成以及文艺鉴赏的各种规律,对作家、作品及其他文艺现象作出符合审美规律的具体分析,把审美价值作为衡量批评对象的一个尺度。
文学批评的历史观点是指文艺批评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着眼于文艺所反映或体现的人的社会关系和历史关系。批评家要把作家及其作品放在特定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做历史的、阶级的具体分析,把它们反映历史真实的程度、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程度以及具有的进步的倾向,作为衡量批评对象价值的一个尺度或标准。
美学批评和历史批评各有所长,各有侧重。美学批评侧重于艺术的审美价值的评判,历史批评侧重的是艺术内容的历史价值或社会价值的批判。两者既不能相互取代,也不能截然分开。离开历史批评的美学批评就无法判断、传达所要表现的历史内容的艺术的形式和技巧是否成功;离开美学批评的历史批评更无法判断理应由艺术方法传达的历史内容是否被艺术地表现出来。因此将“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结合是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

第8题:

如何理解文学批评文章语言的分寸感


参考答案:①分寸感是文学批评文章语言的一个重要的性质。文学批评就要作出判断,有了准确的判断,还要有恰当的语言表达,说好说坏,赞扬贬抑,都必须掌握分寸。②分寸,是掌握所评对象某一方面的量的规定性,掌握好对象在真善美各方面所达到的度。③首先要认识得准确,其次要态度公允,最后要表达上恰如其分,不溢美,不增恶。

第9题:

对中国古代“感物斯应”的正确理解是()

  • A、一种低级的美学观
  • B、一种感官美学
  • C、一种心与物的交流
  • D、一种官能刺激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如何理解文学批评?


正确答案: 广义的文学批评是随着文学的产生而出现的,在中外文学史上,批评是和文学史一样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这个时期文学还处于朦胧的、不明确的时期。文学观念开始萌芽,“诗言志”作为开山纲领不仅反映了周朝的文艺观,而且成为中国文学批评的一大传统。与此同时以儒家诗论为中心的文学批评也开始形成。孔子著名的“兴观群怨”说,较为全面的总结了文学艺术的各种功能。孟子则提出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以及“知言”、“养气”的文艺创作观念。汉代文论在先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出现了《毛诗序》、《楚辞章句序》、《诗谱序》这样一批理论性强,观点鲜明的文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论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第一部作家论专篇——曹丕《典论·论文》和系统的作家专章——刘勰《文心雕龙》的《程器》篇和《才略》篇。与此同时,由于文学创作在此时不在以取悦皇室为目的,而追求个性生命和情感愉悦,因此在文论方面也出现了与之相对应的缘情说,心物交融说和动静相济说。除此之外还有古代文论史上第一篇鉴赏论专篇《文心雕龙·知音》篇,和第一部诗歌品评的专著《诗品》。到了唐宋金元时期,文论开始朝多元化发展。其诗学理论以“意境”为中心,广泛涉及诗歌的本质与功能、诗人修养、创作技法、音韵格律、诗境风格、欣赏批评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在散文方面,主要是以“载道”为核心的散文理论,而词、曲、小说理论也开始兴起。到了明清时期,小说理论空前繁荣,出现了李贽、金圣叹、毛宗纲、张竹坡等一大批文学批评家。除此之外无论是在戏曲方面还是在诗词方面也同样取的了巨大的成绩。到了近代作为文化转型时期的近代文论,在启蒙精神和外来理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新的批评风格。出现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西方文学批评的概念和批评的现象的出现也并不是一致的。西方的文学批评起始于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仅对《伊利亚特》、《奥德赛》、《俄底浦斯王》等进行了具体的评价,而且还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美学原则。古罗马时期在继承希腊传统基础上出现了贺拉斯的《诗艺》和朗吉弩斯的《论崇高》。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和批评家大都遵从古典原则,以古代为正统,同时也尝试创新。随后于17、18世纪出现的新古典主义批评,加强了古典主义的传统和规范。到了18世纪文学批评界普遍强调模仿自然的法则。而文学批评的成熟和繁荣,正是又古典主义规范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盛时期实现的。正是在这种融合的基础上,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批评作品。而到了20世纪随着西方文论的两个转向——“非理性转向”和“语言论转向”,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批评模式,对整个文学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概念是随着文学历史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文学的发展而发展。它既是文学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文学现象,也是文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作为一种文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来看,它属于接受范畴,它对于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甚至包括自身在内都要加以分析和评价。而这种评价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意识形态评价。由此可见文学批评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科学,具有一定的学科性,但是它的实践性、倾向性、争论性和社会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它既需要感性思维,也需要理性思维,具有双重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