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题目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埃里克森把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儿童早期(3~6岁)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发展主动性

第2题: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含义。


正确答案:


第3题:

人格阶段发展理论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提出这一理论的是精神分析学家( )

A.斯金纳

B.班杜拉

C.阿特金森

D.埃里克森


正确答案:D

第4题: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


答案:
解析: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个体在一生中要经过,、、个有固定顺序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发展任务,这些任务是由个体的生物成熟和社会文化的要求之间的冲突产生。如果儿童解决了冲突,完成了任务,就会获得积极的品质,转而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儿童完成得不好,就会形成消极的品质。每个儿童完成任务的程度各不相同,一般都介于积极和消极的两个端点之间的某一点上,健康人格倾向于积极的那一端。上一个任务的完成有助于下一个阶段的顺利通过。儿童若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不好,仍有机会在以后的阶段中完成,并不一定导致病理性后果。同时,埃里克森也指出,即使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也并不等于这个矛盾不复存在了,在以后的发展阶段里仍然有可能产生已解决的矛盾。这八个阶段分别是:娶儿期(0—1岁):信任对怀疑,满足生理需要,发展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儿童早期(1~3岁):自主对羞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学前期或游戏期(3—6岁):主动对内疚,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青年期(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建立同一感,防止角色混乱,体验忠诚的实现,这一阶段若未处理好危机,会出现“合法延缓期”。成年早期(18~ 25岁):亲密对孤独,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成年中期(25—50岁):繁殖对停滞,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成年晚期(50岁以上):完善对绝望,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智慧的实现。

第5题: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正确答案: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

第6题:

简述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哪八个阶段。


正确答案:

第7题:

简述埃里克森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第8题:

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的八个阶段。


正确答案:
(P29~30)
第一阶段,乳儿期(0~1.5岁)。第二阶段,婴儿期(1.5~3岁)。第三阶段,学前期(3~六七岁)。第四阶段,学龄期(六七岁~12岁)。
第五阶段,青少年期(12~18岁)。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25岁)。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60岁)。第八阶段,成年晚期(60岁以上)。

第9题: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第10题: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区别。


答案:
解析: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论存在以下几点区别:(1)弗洛伊德特别强调本能的作用,本我的力量,自我只是本我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则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超我可以协助自我监督本我。(2)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仅把儿童圄于母亲一儿童一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埃里克森则把儿童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3)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而埃里克森则把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到八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4)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埃里克森则认为人的本性既非善亦非恶,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或者向恶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他对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抱着较为乐观的态度。(5)二者都把儿童人格的发展看成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一定要经过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但是埃里克森不像弗洛伊德那样悲观,他认为一个阶段的任务虽未完成,仍有机会在以后的阶段继续完成,并不一定会导致像弗洛伊德所说的病理性的后果。同时,埃里克森也指出,即使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并不等于这个矛盾就不复存在,在以后的阶段里仍有可能产生先前已经解决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