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当前我国实行和开展行政绩效评估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题目

简答当前我国实行和开展行政绩效评估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行政绩效评估的主体是()。

A.行政机构

B.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公众

C.公务员

D.政府部门


参考答案:B

第2题:

【案例】

某单位为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引入了行政绩效评估机制。经过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出乎组织者意料,有高达90%的行政人员不赞成实行行政绩效评估,有8%的行政人员持中立态度,只有2%的行政人员对实行行政绩效评估持赞成和支持态度。调查还发现,反对实行行政绩效评估的行政人员年龄大都集中在45—55岁之间,这部分人的平均学历程度只有高中水平;而支持实行行政绩效评估的行政人员年龄大都集中在25—35岁之间,这部分行政人员中有97%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文凭。

【案例思考】

1.部分行政人员反对实行行政绩效评估的原因可能是什么?(10分)


正确答案:
部分行政人员反对实行行政绩效评估反映了一个问题:改革会损害他们的既得利益。从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反对改革的人大都是中年甚至是快到退休年龄的行政人员,这部分人在现行体制下,已经获得了一部分利益,为了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所以拒绝进行改革。

第3题: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A、绩效目标的制定存在问题

B、绩效指标的设定存在问题

C、绩效评估方法和技术存在问题

D、绩效评估结果运用存在问题

E、绩效评估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作为法定依据


参考答案:A,B,C,D,E

第4题:

试述完善我国社会保障绩效评估的原则和条件。


正确答案: 社会保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不仅要考虑各个指标之间的涵义、口径、计算方法、时间范围等也要衔接、统一,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统一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可比性原则。
(5)整体性原则。
评估条件是:
(1)明确的绩效考评标准;
(2)完整的信息;
(3)科学权威的考评组织。
注意事项:
一、要注意评估方法的适用性;
二、要注意评估员工的表现力
三、要注意评估标准的合理性;
四、要注意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五、要注意评估过程的完整性。

第5题:

简述实行税务行政复议的现实意义。


正确答案: 一、维护和监督税务机关依法行使税收执法权;
二、防止和纠正违法或不当的税务具体行政行为;
三、保护纳税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6题:

简答当前我国社会优抚制度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一)资金投入不足,优抚经费没有建立正常的增长机制。一个时期以来,国家优抚保障经费的增长落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致使部分优抚对象家庭的生活水平没有达到社会平均水平。在优抚保障方面几乎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渠道,只有国家财政拨款。
(二)社会化参与程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优抚保障事业的发展。目前,社会力量参与优抚保障的途径还不是很多,作为社会化实质性标志的社会中介组织和民间机构尚未真正参与到优抚保障中来,致使优抚保障仅限于来自国家有限的经济资助,服务保障没有落到实处。
(三)对象自身竞争力不强。由于历史、个人以及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部分优抚对象家庭特别是伤残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家庭人口素质低、劳动力匮乏、年老体弱,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先天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从而使得部分优抚对象家庭自我保障、自我发展的能力十分薄弱。
(四)在一些地区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退伍专业干部安置难的问题。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安置工作可以通过各级政府逐级指定来完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一套模式根本行不通,企业有用人自主权,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定编定岗、精简机构,这些都给安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第7题: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现实意义和(),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

  • A、现实性
  • B、紧迫性
  • C、必要性

正确答案:B

第8题: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

A.现实性

B.紧迫性

C.必要性


正确答案:C

第9题:

中国政府开展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有:()。

  • A、有关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不足
  • B、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规范化程度不足
  • C、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权重设置不合理
  • D、评估结果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不公正性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试分析和评估我国当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


正确答案:评估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的高低如同评估财政支出规模一样,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取决于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殊国情等多种因素,这就是为什么各国的财政收入规模水平各不相同,而且差距很大,所以没有一种统一的和绝对的标准,也不可能有一种精确的模型来测算每个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水平。一般的分析方法只能是采取同本国自身的纵向比较和同外国的横向比较的方法,分析财政收入规模的发展趋势,作为合理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参考值,最终仍然需要根据本国的国情通过政治程序来确定。
首先,分析预算内的财政收入规模目前已达到的水平。其次,分析政府收入(包括预算外)规模水平。我国2000年全部政府收入已达18586.8亿元,占GDP的比重已达20.8%,其中预算内占15%,预算外收入占5.8%。如果再就企业亏损补贴调整为列收列支,则预算内占GDP的比重为16.7%,全部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达22.5%。此外,还要将没有统计数字的制度外收入这个因素考虑在内,因为制度外收入也归政府部门使用,并构成企业和居民的负担。如果根据我国全部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来判断,实际上已经接近我国计划经济时期财政收入规模的水平,也接近财政收入规模比较低的发达国家美国的水平,已经高出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可以判断,我国财政收入规模虽然仍存在继续提高的余地,但结合全部政府收入规模来考察,则继续提高的空间已经不大。因此,思考和研究符合我国实际的合理财政收入规模水平,已经提到战略性安排的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