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18时,刘某(女,40岁,本地人)因在其帮忙的胜利宾馆(依法

题目

某日18时,刘某(女,40岁,本地人)因在其帮忙的胜利宾馆(依法取得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证和工商注册登记)3楼与一熟人招呼,忽然被该镇派出所着便衣的两名民警和一名协警人员以涉嫌卖淫将其口头传唤至派出所接受调查。刘某进行辩解并提出要求查看警察工作证件,遭到拒绝。从19时到达派出所后至21时,在没有做笔录也没有查明刘某存在违法事实的情况下,一民警用手铐将刘某双手铐在发烫的暖气片上要求其承认“卖淫”行为,致使其双手轻度灼伤。这期间刘某多次要求通知其家人,均遭拒绝。次日9时,该镇派出所两名民警前往胜利宾馆,口头宣布因该宾馆容留卖淫决定予以查封60日,并使用封条将该宾馆大门封闭,该宾馆负责人要求出示证据,了解自己的权利并进行辩解,民警未作任何说明亦未听取辩解。直至次日21时办案民警在未依法查明违法事实的情况下,指使协警人员向刘某宣布对其“卖淫”行为处以3000元罚款,并让其找家属来交钱才放人。本案中公安机关及办案民警的哪些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请说明理由。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日晚6时,刘某因在其帮忙的某宾馆三楼与一熟人打招呼,被该镇派出所几名干警带回,以涉嫌卖淫对其进行盘问。到晚上9时,在没有作笔录也没有查出任何事实后,警察用手铐将其双手铐在发烫的暖气片上,致使其双手有轻度灼伤。其间,刘某多次要求通知其家人,均遭拒绝。直至次日晚9时,警察在未进行任何调查就口头向刘某宣布对其“卖淫”行为处以3000元罚款,并让其找家属来交钱才放人。刘某绝望之下,吞食了重达5.5克的金戒指,想以此证明自身清白,后经医院抢救脱离危险。警察在办理本案中的违法行为有()。


参考答案:A, B, C, D

第2题:

2015年冬天某日的一个上午,某市一小学二年级(1)班班主任数学教师马某,因该班学生刘某未完成家庭作业,非常生气,把学生刘某叫到其办公室训话,他越说越着急,顺手拿起在其旁边的热炉钩子将刘某脸部烫伤有三处之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师马某因学生刘某未完成家庭作业,就用炉钩将该生脸部烫伤,并有三处之多,是一种明显的故意伤害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

B、教师马某应被学校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

C、学生刘某的赔偿责任由学校来承担

D、马某的行为应该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ABCD
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条

第3题:

王女系某中学学生,一日适逢考试,王女因迟到而被监考老师刘某训斥,老师还当众说王女像只“鸡”,批评挖苦王女的发型与着装,带着不屑与鄙夷的口吻,并且不让其参加考试。王女是一个很内向的女孩子,自尊心强烈,忍受不了老师的当众羞辱,当天即服毒自尽了。那么:( )

A.刘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B.刘某的行为与王女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刘某应承担故意杀人罪刑事责任

C.刘某的行为与王女的死没有因果关系

D.刘某构成侮辱罪


正确答案:D
犯罪构成主客观统一;因果关系
【解析】刘某没有杀害王女的故意,也没有杀害行为,因此王女的死亡与刘某的行为没有必然因果关系,不构成故意杀人罪。刘某当众侮辱的行为构成侮辱罪。王女自尽主要是由于其到了刘某行为的刺激,因忍受不了刘某的当众翟辱而自尽的,因此刘某的行为导致了王女的死亡,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要注意的是,刘某不具有杀害王女的故意与行为,不能认定为刘巢构成故意杀人罪。

第4题:

某日,xx超限运输检查站依法对超限车车主张某罚款1200元,张某没有提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的书面申请,检查站执法人员王某、刘某自行收缴张某交的1200元罚款。请问执法人员王某、刘某的做法对吗?()

  • A、对
  • B、不对

正确答案:B

第5题:

刘某因与丈夫黄某不合,离家不归。一天,其女(12周岁)来到刘某住处,刘某指使其女用家中的毒药毒杀黄某。其女回家后,即将鼠药拌入黄某的饭中,黄某食用后中毒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刘某教唆不满18周岁的女儿杀人,应当从重处罚
B.刘某教唆其女儿杀人,属于共同犯罪
C.对于刘某,应以传授犯罪方法罪论处;其女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负刑事责任
D.对于刘某,应按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其女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D
解析:
关于AB选项。教唆犯的教唆对象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是指教唆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或是巳满 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8种承担刑事责任犯罪行为的,从重处罚。教唆不满14周岁或是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8种犯罪行为之外的犯罪的,是间接正犯,应该按照间接正犯处理,不构成教唆犯。刘某指使其12岁的女儿毒死黄某,刘某不是教唆犯,而是间接正犯,不适用关于教唆犯从重处罚的规定。因此,AB选项的说法错误。
关于C选项。根据《刑法》第295条规定,传授犯罪方法罪是指用语言、文字、动作、图象或者其他方法,故意向他人传授实施犯罪的具体经验和技能的行为。刘某指使其12岁的女儿毒死黄某,刘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而非传授犯罪方法罪。因此,C选项的说法错误。
关于D选项。刘某指使其12岁的女儿毒死黄某,刘某是间接正犯,应按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其女才12岁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负刑事责任。因此,D选项的说法正确。
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第6题:

某日,刘某因给朋友过生日而喝醉了。在意识不清的情况下,刘某用刀捅死了前来劝阻其闹事的饭店服务员。下列关于刘某行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刘某是在意识不清情况下实施的杀人行为,因而不构成犯罪 B.刘某应负刑事责任,但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C.刘某酗酒后杀人,应当从重处罚 D.刘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D
《刑法》第18条第4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7题:

某日,刘某因给朋友过生日而喝醉了。在意识不清的情况下,刘某用刀捅死了前来劝阻其闹事的饭店服务员。下列关于刘某行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刘某是在意识不清的情况下实施的杀人行为,因而不构成犯罪
B.刘某应负刑事责任,但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C.刘某酗酒后杀人,应当从重处罚
D.刘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答案:D
解析:
D项正确,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地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的一种。醉酒的行为,并不是故意杀人罪的法定从重或者从轻情节。另外,犯罪行为的免除事由也不包括醉酒。

第8题:

崔某院落里栽种的杨树因风吹雨淋倒在邻居刘某家中,砸倒了刘某的院墙,大部分土石坍塌在刘某院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刘某有权要求崔某排除妨碍,清除院内的土石和杨树

B.刘某无权要求崔某修复院墙

C.刘某有权将倒在自家的杨树予以砍伐作自家柴火

D.刘某有权将倒在其院里的杨树出售


正确答案:A
「考点」排除妨碍
「解析」排除妨碍是物上请求权的一种,是当物权人对标的物的支配状态受到了占有侵害以外的妨害时可以主张的权利。本案中,刘某不仅有权要求清除土石和杨树,亦有权要求修复院墙,但无权将杨树砍伐后作柴火或出售,因为刘某不是杨树的所有权人。

第9题:

刘某,1999年8月13日生,2017年1月因散布儿童失踪的网络谣言被县公安局抓获,依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五天的处罚,同时,县公安局经查发现刘某于2015年5月曾被收容教养。对此,公安机关正确的做法是( )。

A.因刘某未成年,不应当执行拘留处罚
B.因刘某未成年,将拘留处罚改为罚款
C.尽管刘某未成年,仍依法执行行政拘留
D.根据刘某的悔过表现决定是否执行拘留处罚

答案:C
解析:
《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二)》: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初次违反治安管理”:(一)曾违反治安管理,虽未被公安机关发现或者查处,但仍在法定追究时效内的;(二)曾因不满十六周岁违反治安管理,不执行行政拘留的;(三)曾违反治安管理,经公安机关调解结案的;(四)曾被收容教养、劳动教养的;(五)曾因实施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事处罚的。本题中的刘某在2015年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2017年1月虽未满十八周岁,但此时刘某已经不是初次违反治安管理,应该对其进行行政拘留,因此选择C项。

第10题:

被告人林某,女,58岁,在女儿刘某家居住,带刘的两个孩子。因孩子咳嗽,买了一瓶止咳糖浆服用。某日,其女刘某用装糖浆的空瓶装了一瓶敌敌畏,放在原处,却忘了告诉其母林某。某日,两个孩子又咳嗽要喝糖浆,林某便拿起装了敌敌畏的糖浆瓶给两个孩子喝,结果孩子被毒死,林某应该:()

  • A、负刑事责任
  • B、不负刑事责任
  • C、意外事件
  • D、有罪过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