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何异同?

题目

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何异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语言发展具有渐变性特点,所以产生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A

B



第2题:

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什么异同?


正确答案: 1.相同点:
(1)都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
(2)都没有全民性特点,社会方言通行于某个阶层,地域方言通行于某个地域,当然,就地域而言,地域方言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一定的全民性的;
(3)都要使用全民语言的材料构成。
2.不同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的原因不同。地域方言是语言因为地域上的差异形成的,所以从语言分布看,方言处于某一语言的某个平面区域,可以在地图上标出某种地域方言通行的地域,而社会方言的形成同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属性有关,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其民族、籍贯、性别、职业、爱好、学识、信仰、所处环境等方面的特征,与他周围的人形成或松或紧的社会网络,这些特征反映在语言使用上,往往具有群体性,都可以形成语言特色,这些语言特色的共性,就形成了社会方言,例如老师有一套教学术语,戏曲有自己的程式语言。旧时候生意人特创了一套表示数字的词语,利用汉字结构的特殊性,通过分析拆解汉字的方法表示数字,形成表示数目的隐语词,例如“旦底、空工、横川、侧目、缺丑、断大、皂底、分头、旭边、田心”分别表示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比如“旦底”就是“旦”字的底下的笔划,就是“一”。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就说“酷”,而老年人很少使用这个词,这都是社会方言的反映。文学创作中恰当运用社会方言词语,给角色定位,可以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使用对象不同。地域方言是属于某一地区的全民语言,是当地人交际使用的“共同语”。而社会方言不具有这种全民性,只属于某个特定的阶层使用,比如木匠有木匠的专用语,绝对不会使用炼钢工人使用的语言;农民使用的打场、保墒、灌溉,城里人也不会使用甚至可能口头上永远都不使用。这是因为社会方言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使用上也要受一定的社会环境的制约的缘故。由于这个特点,社会方言又有跨越地域方言、超越地域方言的特性,比如医疗术语,在行业中是相同的,不受地域方言的影响。
(3)内部差异不同。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表现在各行各业各有一套行业语,这些词语的语音形式、语法结构与全民语言没有太大的差别。地域方言的差异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方方面面,尤其以语音差别最为突出,有一套独立的语音系统。
(4)发展方向不同。地域方言在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例如前面举的欧洲一些国家政治格局的变化引起语言地位的变化就是例子。社会方言随着发展,其影响扩大,那么其中有些词语可能进入共同语词汇系统,例如医学行业语“瘫痪”用来比喻机构涣散、不能正常进行工作;计算机学科术语“软件”现在又指生产、科研、经营等过程中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硬件”又指生产、科研、经营等过程中的机器设备、物质材料等基础设施。像行业语“白脸、红脸、亮相、上台”现在都引申出新的意义,进入共同语词汇系统。但是社会方言无论怎样发展,无论影响有多大,都不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第3题:

方言一般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4题:

从语言分化的角度谈谈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的联系与区别。


正确答案:社会方言是同一语言内部由于社会因素的不同造成的各种变异,社会方言的差异是有限的,它们共用语言系统,语法框架和主要的词汇材料,差异主要在词汇上。
地域方言是某一语言在不同的地域上的变体,简称方言,地理因素可以造成变化密度上的差异。“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形象地说明方言之间的差异。
社会方言的不同,一般的前提是这些社会方言处在同一地域上,而地域方言主要是强调由于地域的不同造成的差别,而不考虑社会方言上的一些区分。
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虽有差别,但仍属于同一种语言,它从历史的角度讲,社会分化的一个重要结果是亲属语言的产生。例如原本说同一语言的人群,由于战争、在灾害等因素分割开来,由于交际联系隔断,各自发展,最后形成了不同语言。而很多都到了不能互相通话的程度,因此亲属语言的社会分化在历史过程中造成的结果,强调的是语言在历史上的同源。

第5题:

下列关于地域方言和地域方言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域方言可以分化为不同的语言
  • B、社会方言可以分化为不同的语言
  • C、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都可以分化为不同的语言
  • D、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都不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

正确答案:A

第6题:

请你以网络语言为例,说明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差异。


正确答案: 网络语言是人们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中所使用的语言,从方言学的角度看,网络语言应该属于社会方言的范畴。它的使用不受地域的影响,是通行于全国各地“网民”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语言。社会方言,是指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教养、阶层等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社会方言最常见的显著差异在词汇方面,有时也有发音色彩(如北京的“女国音”)或音位分合上的差异。
一般来说,社会方言的差别较小,自由通话不成问题(“黑话”除外)。地域方言,是指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地域方言的差别一般大于社会方言,汉语的不同大方言之间往往无法自由通话。地域方言最显著的区别一般在语音方面,但语法和词汇也可有不少区别。地域方言是方言中最重要的类型,因此泛称“方言”就指地域方言。

第7题:

语言发展具有渐变性特点,所以产生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社会的分化是产生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社会原因,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产生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的语言内部原因。()


答案:对
解析:

第9题:

阐述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两个概念。


正确答案:社会方言是指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在全民语言基础上产生的语言变体。地域方言是指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

第10题: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有哪些差异?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不同,它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地域方言在汉语中俗称“话”,如“江浙话”“福建话”“广东话”通常指的就是吴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汉语不同方言的词语,用汉字写下来,差别不算大,各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看得懂,如果念出来,语音差别很大,相互之间就难以听懂了。
“方言”是一个总的概念,在它下面还可以分出各种“次方言”,在“次方言”下面又可以分出各种“土语”。究竟多大的差别才算不同的方言,这没有统一的标准,要看各种语言的具体情况而定。研究方言,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和对应规律,不但对推广普通话有重要意义,对在方言区工作的外地人掌握方言,密切与当地群众的联系也有重要意义。方言材料也为研究语言的历史提供可靠的宝贵资料。方言是古代的同一种语言分化的结果,古语里的成分在各种方言里的变化有快有慢,有时又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向,因而把各种方言里的有关成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往往可以找出语言发展的线索。例如,有些方言保留浊声母和入声,在这些方面显然比北京话“古老”,把有关的现象加以比较,可以看出语音发展的痕迹。“收秋”(河北)、“割禾”(江西)、“食饭”(广东),反映了“秋、禾、食”的古义。所以地域方言的研究在语言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