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产酶的培养方式有哪些?

题目

微生物发酵产酶的培养方式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固定化微生物原生质体发酵产酶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1)变胞内产物为胞外产物:固定化原生质体由于解除了细胞壁的扩散障碍,可以使原本存在于细胞质中的胞内酶不断分泌到细胞外。变革了胞内酶的生产工艺。例如,笔者等人采用固定化黑曲霉原生质体生产葡萄糖氧化酶,使细胞内葡萄糖氧化酶的90%以上分泌到细胞外。
(2)提高酶产率:由于出去了细胞壁,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有利于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传递与吸收,也有利于胞内物质的分泌,可以显著提高酶产率。例如,笔者等人的研究表明,固定化枯草杆菌原生质体发酵生产碱性磷酸酶,使原来存在于细胞间质中的碱性磷酸酶全部分泌到发酵液中,产酶率提高30%。
(3)稳定性好:固定化原生质体由于有载体的保护作用,具有较好的操作稳定性和保存稳定性,可以反复使用或者连续使用较长时间,利于连续生产。
(4)易于分离纯化:固定化原生质体易于和发酵液分开,有利于产物的分离纯化,提高产品质量。

第2题:

发酵常用微生物、产酶发酵培养基的要求、怎样对酶的生物合成进行调控?


正确答案: 常用微生物:1、细菌:醋杆菌属的醋化醋杆菌、弱氧化醋杆菌,乳酸杆菌,枯草杆菌、丙酮丁醇梭菌、大肠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2、放线菌:链霉菌属,小单孢菌属,地中海诺卡氏菌,米苏里游动放线菌3、酵母菌:酿酒酵母,假丝酵母属,毕赤酵母属、汉逊酵母属4、霉菌:曲霉属,青霉属,根霉属,红曲霉属

第3题:

微生物发酵产酶步骤为先选择合适的()、后采用适当的培养基和()、()、酶的分离纯化、()。


正确答案:产酶菌株;培养方式进行发酵;微生物发酵产酶;制成酶制剂

第4题:

如何控制微生物发酵产酶的工艺条件?


正确答案:发酵过程中,为了能对生产过程进行必要的控制,需要对有关工艺参数进行定期取样测定或进行连续测量。参数中,对发酵过程影响较大的有温度、ph、溶解氧浓度等。
(1)温度:温度对发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对细胞生长、产物形成、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和生物合成方面。例如:枯草杆菌的最适温度为34--37℃,黑曲霉的最适温度为28--32℃
(2)pH: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取决于所用的菌种、培养基的成分和培养条件。微生物生长和生物合成都有其最适和能够耐受的pH范围,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的最适pH6.3-7.5,霉菌和酵母生长的最适pH4-6,放线菌生长的最适pH7-8。
(3)溶解氧浓度:对于好氧发酵,溶解氧浓度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好氧性微生物深层培养时,需要适量的溶解氧以维持其呼吸代谢和某些产物的合成,氧的不足会造成代谢异常,产量降低。

第5题:

哪些因素影响微生物发酵产酶?如何提高微生物产酶量?


正确答案:培养基营养物质: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产酶促进剂、微量元素以及发酵条件:pH值、温度、溶解氧、泡沫、湿度均影响微生物发酵产酶。提高微生物产酶量的方法主要有:通过条件控制提高产酶量,如添加诱导物、降低阻遏物浓度;通过基因突变提高产酶量,如使诱导型转变为组成型、使阻遏型转变为去阻遏型;其他方法,如添加表面活性剂、使用其他产酶促进剂.

第6题:

工业上对产酶微生物的要求有:()

  • A、产酶量高,最好是胞外酶
  • B、产酶菌不是致病菌,不产生毒素
  • C、菌株稳定,不易变异退化,不易感染噬菌体
  • D、发酵周期短,易于培养和提取

正确答案:A,B,C,D

第7题:

简述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的特点。


正确答案:①提高产酶率;
②可以反复使用或连续使用较长的时间;
③基因工程菌的质粒稳定,不易丢失;
④发酵稳定性好;
⑤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
⑥产品容易分离纯化;
⑦适用于胞外酶等胞外产物的生产。
(固定化细胞发酵产酶的工艺条件及其控制:①固定化细胞的与培养;②溶解氧的供给;③温度的控制;④培养基组分的控制。)

第8题:

常见的产酶微生物有哪些?


正确答案: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

第9题:

固定化微生物原生质体发酵产酶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变胞内产物为胞外产物、提高产酶率、稳定性较好、易于分离纯化

第10题:

简述固体化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的特点


正确答案:提高产酶量、可以反复使用或连续使用较长时间、基因工程菌的质粒稳定,不易丢失、发酵稳定性好、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产品容易分离纯化、适用于胞外酶等胞外产物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