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碱液加固法加固湿陷性黄土,碱液应()。

题目

采用碱液加固法加固湿陷性黄土,碱液应()。

  • A、在常温下注入土中
  • B、加热到60~80℃后再注人土中
  • C、加热到70~90℃后再注人土中
  • D、加热到90~100℃后再注人土中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采用碱液加固法加固湿陷性黄土,碱液应( )。
A.在常温下注入土中 B.加热到60°C ~80°C后再注入土中
C.加热到70°C~90°C后再注入土中 D.加热到80°C ~100°C后再注入土中


答案:D
解析:
参见《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第7. 1. 16条规定。

第2题:

加固湿陷性黄土,不宜采用的方法有()。

  • A、强夯法
  • B、排水板法
  • C、预浸法
  • D、化学加固法

正确答案:B

第3题:

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时,下述哪种情况不宜采用减液法()
A.拟建设备基础
B.受水浸湿引起湿陷,并需阻止湿陷发展的即有建筑基础
C.受油浸引起倾斜的储油灌基础
D.沉降不均匀的即有设备基础


答案:C
解析:
C。《建筑地基处理规范》16.1.2条,对于下列建(构)筑物,宜采用单液硅化法或碱液法:沉降不均匀的既有建(构)筑物和设备基础;地基受水浸湿引起湿陷,需要立即阻止湿陷继续发展的建(构)筑物或设备基础;拟建的设备基础和构筑物;注:碱液法不能加固油浸地基的根本原因是碱液与油基容易发生皂化反应,使碱液失效。(参见《基础考试复习教程》或《普通化学》)

第4题:

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适用处理()地基。()

  • A、粉土或砂土
  • B、黏性土
  • C、湿陷性黄土
  • D、素填土

正确答案:C

第5题:

用碱液法加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深度可选()范围。

  • A、基础宽度的1.5~2.0倍
  • B、基础宽度的2.5~6.0倍
  • C、基础宽度的5~10倍
  • D、基础宽度的8~12倍

正确答案:A

第6题:

某黄土场地采用碱液法处理,灌注孔成孔深度为4. 8m,注液管底部距地表距离为 1.2m,碱液充填系数为0.7,工作条件系数为1.1, 土体天然孔隙比为1.0,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计算。
(2)如单孔碱液灌注量为900L,加固厚度为( )m。
A. 4.0 B. 4.02 C. 5.2 D. 5.22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16. 2. 7 ~ 16. 2. 8条,加固厚度
的计算公式为:h=l+r。
式中,l为灌注孔长度,从注液管底部到灌注孔底部的距离;r为有效加固半径。

第7题:

采用强夯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后,平均干容重不得小于()kN/m3。()

  • A、15
  • B、16
  • C、17
  • D、18

正确答案:B

第8题:

关于注浆加固的表述,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

A、 隧道堵漏时,宜采用水泥和水玻璃的双液注浆
B、 碱液注浆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渗透系数为(0.1~2.0)m/d的湿陷性黄土
C、 硅化注浆用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上既有建筑地基加固时应沿基础侧向先内排、后外排施工
D、 岩溶发育地段需要注浆时,宜采用水泥砂浆

答案:C
解析:
A项,水泥水玻璃浆广泛用于地基、大坝、隧道、桥墩、矿井等建筑工程,适用于隧道涌水、突泥封堵,在地下水流速较大的地层中采用可达到快速堵漏的目的,也可以用于防渗和加固灌浆,是隧道施工常用的注浆方法;B项,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8.2.3条第1款规定,碱液注浆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渗透系数为(0.1~2.0)m/d的湿陷性黄土;C项,第8.3.2条第1款规定,硅化浆液注浆施工加固既有建筑物地基时,应采用沿基础侧向先外排、后内排的施工顺序,故C项错误;D项,条文说明第8.2.1条规定,地层中有较大裂隙、溶洞,耗浆量很大或有地下水活动时,宜采用水泥砂浆。

第9题:

用碱液法加固地基时,灌注碱液的速度应控制在( )L/min。

  • A、2~5
  • B、5~10
  • C、7~12
  • D、10~15

正确答案:A

第10题:

采用单液硅化法加固湿陷性黄土,指采用()溶液。

  • A、CaSO4
  • B、Na2SO4
  • C、NaOH
  • D、Na2O·nSiO2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