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已知水准点A用支水准路线测得未知点1的高程,往测高差为8.00

题目

从已知水准点A用支水准路线测得未知点1的高程,往测高差为8.000m,返测高差为-8.006m,HA=50.000m,则()是错误的。

  • A、高差闭合差fh为-0.006m
  • B、高差闭合差fh为0.006m
  • C、高差h1A为8.003m
  • D、高差hA1为-8.003m
  • E、1号点的高程H1为41.997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D,E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 )是由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开始观测,顺序测量若干待测点,最后回到原来开始的水准点。

A.闭合水准路线
B.附合水准路线
C.支水准路线
D.混合水准路线

答案:A
解析:
闭合水准路线是由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开始观测,顺序测量若干待测点,最后回到原来开始的水准点。

第2题:

由两个已知水准点1、2测定未知点P的高程,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见表,其中Hi为高程,hi为高差,ni为测站数。P点的高程值应为()M。

A36.00

B36.04

C36.07

D36.10


B
通过两次观测可求出两次观测高程闭合差为0.2m,一共观测了3个测站,按测站数反号成比例分配可以求得P点的高程值为36.04m。

第3题:

由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开始观测,顺序测量若干待测点,最后回到原来开始的水准点的路线是( )。

A.闭合水准路线
B.附合水准路线
C.支水准路线
D.折线水准路线

答案:A
解析:
闭合水准路线是由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开始观测,顺序测量若干待测点,最后回到原来开始的水准点的路线。

第4题:

从理论上讲,附合水准路线各测段高差()应等于路线上终了已知水准点的高程Hd与起始已知水准点的高程Hu之间的高差Hd-Hu。

  • A、算术和
  • B、绝对值之和
  • C、代数和
  • D、向量和

正确答案:C

第5题:

从某水准点出发测经各测点后再回到原水准点所形成的闭合圈为()。

  • A、附合水准路线
  • B、支水准路线
  • C、闭合水准路线
  • D、圆周线

正确答案:C

第6题:

如图,由两个已知水准点1,2测定未知点P的高程,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见表,其中为高程,为高差,为测站数。P点的高程值应为()米。


A.A.36.00
B.B.36.04
C.C.36.07
D.D.36.10

答案:C
解析:
通过两次观测可求出两次观测高程闭合差为0.2m,一共观测了3个测站,按测站数反号成比例分配Vi=(-0.2/∑n)·ni=(-0.2/3)*2=-0.13,可以求得P点的高程值为36.07m。@##

第7题:

由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经过各待定高程水准点后附合到另一个已知高程点上的水准路线,称为()水准路线。

  • A、闭合
  • B、支
  • C、附合
  • D、测点

正确答案:C

第8题:

水准测量的实质是测定两点之间的高程之差高差,然后由已知高程及已知点与未知点间的高差求出未知点高程。


答案:对
解析:
水准测量的实质是测定两点之间的高程之差——高差,然后由已知高程及已知点与未知点间的高差求出未知点高程。

第9题:

()是水准测量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开始,最后又闭合到起始水准点上的水准路线。

  • A、闭合水准路线
  • B、附合水准路线
  • C、支水准路线
  • D、水准路线

正确答案:A

第10题:

关于水准路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闭合水准路线测得的高差总和应等于零,作为观测的检核
  • B、附合水准路侧得的高差总和应等于两端已知高程点的高差,作为观测的检核
  • C、支水准路线往测高差总和与返测高差总和值和符号均相等
  • D、支水准路线用往、返观测进行检验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