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颁布的18种《新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特点是(

题目

2001年7月颁布的18种《新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特点是()

  • A、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 B、突破学科中心
  • C、改善学习方式
  • D、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建议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 E、为课程标准的实施提供广阔的空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这一次的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以育人为本”,凸现素质教育。

A、1998年

B、2003年

C、2000年

D、1999年


参考答案:C

第2题: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哪些新理念?你如何理解这些理念的内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世纪素质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教学中就必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课程标准概括了语文课程的三大特点:
①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一本好书影响人的一生。
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③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感,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处。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加强感悟,加强体验,加强积累,加强运用。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
①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创造性地教,学生应创造性地学。
③提倡平等交流,教学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鼓励伙伴合作学习。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教育资源取之不尽,教育环境得天独厚。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第3题:

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修改时注意处理了哪四个基本关系?


参考答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修改时注意处理了以下的四个关系:第一,关注过程和结果的关系;第二,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第三,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第四,生活情境和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第4题: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总体上分为四个领域的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空间、()和实践与综合应用。

  • A、统计与概率
  • B、函数与微积分
  • C、几何与代数
  • D、解决问题

正确答案:A

第5题: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位为()和()的统一。
工具性;人文性

第6题: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大致包括前言、__________、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各部分。


答案:
解析:
课程目标

第7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生应具备的语文基本能力包括:()。
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第8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时间是()。

A、2000年

B、2001年

C、2010年

D、2011年


正确答案:B

第9题:

论述我国现行《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结构。



第10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于()年,并迅速进行实验推广。

  • A、1978
  • B、2000
  • C、2001
  • D、2002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