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者写道:“拿意大利来说,„„(16个

题目

某学者写道:“拿意大利来说,„„(16个世纪后)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A、荷兰的崛起
  • B、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 C、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 D、英国确立海上殖民霸主地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
题干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导致欧洲商业中心发生改变的情况。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商业革命,故A项正确。价格革命是对西欧封建制度和旧贵族而言,与题干无关,故排除B项;文艺复兴是指“内部文化”,故排除C项;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后期,故排除D项。

第2题:

下列关于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彼特拉克是意大利最早的人文主义学者
  • B、意大利人文主义讲究彻底地满足“人”的欲望
  • C、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没有负面的作用
  • D、意大利文艺的繁荣与其人文主义密切相关

正确答案:C

第3题:

帮助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大帝建立宫廷学校的是()。

A、英格兰学者阿尔琴

B、英格兰学者比德

C、意大利学者彼得拉克

D、巴黎学者阿伯拉尔


参考答案:A

第4题: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A、贸易中心的转移
  • 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
  • C、世界市场的形成
  • D、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

正确答案:A

第5题:

意大利托斯卡纳产区最主要的红葡萄品种是()

  • A、加文拿
  • B、西拉
  • C、黑皮诺
  • D、圣祖维斯

正确答案:D

第6题:

“latte”在意大利文意思是()。

  • A、拿铁咖啡
  • B、牛奶
  • C、巧克力
  • D、可可豆

正确答案:B

第7题:

“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A、商业革命
  • B、价格革命
  • C、文艺复兴
  • D、工业革命

正确答案:A

第8题:

有学者认为:“长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即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这里说的“第一执政”指的是( )。


A.路易·菲利普
B.拿破仑·波拿巴
C.路易·波拿巴
D.奥古斯都·凯撒

答案:B
解析:
题干中的话选自康斯坦的《回忆拿破仑》。1796年3月2日,26岁的拿破仑·波拿巴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在意大利,拿破仑统帅的军队多次击退第一次反法同盟联军,最后迫使对方签署了有利于法兰西共和国的停战条约,取得意大利之役的胜利后,拿破仑·波拿巴的威信越来越高,他成为法兰西共和国人民的新英雄。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波拿巴发动了雾月政变并获得成功,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实际为独裁者。B项正确。

A项:路易·菲利普是法国奥尔良王朝的唯一一位君主。1830年七月革命后,被资产阶级自由派等拥上王位。在位期间,镇压巴黎共和派起义,1831年和1834年里昂工人起义,平定波旁王朝残余和路易·波拿巴所策划的叛乱,1848年二月革命中,在无产阶级和中产阶级起义的压力下于2月24日逊位,后逃往英国,与题干中“第一执政”的内容不符,排除。

C项:路易·波拿巴是拿破仑·波拿巴的四弟,拿破仑·波拿巴征服欧洲,封他为荷兰国王,由于路易·波拿巴破坏了拿破仑一世的大陆封锁政策,被拿破仑一世废除了王位,被迫去佛罗伦萨闲住,其子即为后来的拿破仑三世。与题干中“第一执政”的内容不符,排除。

D项:奥古斯都·凯撒是罗马帝国的奠基人,与题干中“第一执政”的内容不符,排除。

第9题: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A、“商业革命”
  • B、“价格革命”
  • C、“商业危机”
  • D、“工业革命”

正确答案:A

第10题:

简述法国、德国、意大利学者对埃及的考古发掘与研究。


正确答案: 18世纪末,当拿破仑远征埃及时,在埃及发现罗塞塔石碑,碑上的三体文字为学者们考释埃及象形文字提供了重要的钥匙;1822年法国学者J.-F.商博良释出了这种象形文字,奠定了埃及学的基础。商博良释读古埃及象形文字以后,引起了欧洲人对埃及的古迹和古物发生更大的兴趣。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的考察队到埃及各地调查发掘。商博良(1790——1832)是埃及学的创始人,1808年获语言学博士学位,精通希腊文、拉丁文,熟习埃及文等6种东方语言。1822年成功释读埃及托勒密和克娄巴特拉方尖碑石印本上的象形文字,这标志着埃及学的诞生。后到埃及考古发掘。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