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普通高中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活动?

题目

试论普通高中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活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绘画模块“学习活动建议”,从美术鉴赏、美术知识、材料工具、创作实践等方面,谈谈你对开展绘画教学活动的想法。


答案:
解析:
①绘画是以一定的材料和工具,运用造型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美术创造的活动,学习绘画模块需要从美术鉴赏、美术知识、材料工具、创作实践等方面综合考虑。
②美术鉴赏: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绘画作品,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③美术知识:感受和认识形体的明暗、虚实和色彩的冷暖以及空间等现象,通过绘画活动,学习和运用比例、构图、明暗、透视和色彩等知识。
④材料工具:使用多种工具、材料,体验不同的艺术效果:选择具象或抽象的绘画语言和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验。
⑤创作实践:选择学习中国画、素描、水粉画、水彩画、油画、版画及卡通等绘画类别中的某种基本技法、表现形式.并进行创作实践。

第2题:

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简述教师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开展美术教学。


答案:
解析:
①教师应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开展美术教学,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主动地收集、筛选、分析、整理视觉图像和相关背景资料,扩展学习资源,开阔视野;指导学生学习用计算机技术创作美术作品,并利用互联网大胆发表和传播自己的美术作品和学习心得。
②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演示教学,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组织教学,通过声音、图片、动画、视频、投影、网络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清晰、声像同步、亦动亦静的情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第3题:

试论述,如何应用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迁移。


答案:
解析:
(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形。

第4题:

材料:下面是某教研员设计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综合评价量表》

请根据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评价理念,说一说该评价表总体设计上存在的问题。(20分)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评价建议的相关知识。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

第5题:

简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中“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的内容,并举例说明。


答案:
解析:
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例如,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和实施野外观察、观测、调查等实践活动;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研究性学习等。

第6题:

如何开展"现代媒体艺术"的教学活动?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高中现代媒体艺术模块的理解,答题时应先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现代媒体艺术,描述一下现代媒体艺术的意义,然后再对如何进行开展进行分述答题。

第7题:

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书法模块的“学习活动建议”,从书法鉴赏、知识理解、材料工具应用及创作实践等方面谈谈如何开展教学活动。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书法模块的理解,答题时应从这一模块入手展开进行分述答题。

第8题:

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书法模块的“学习活动建议”,从书法鉴赏、书法知识理解、材料工具应用及创作实践等方面谈谈如何开展教学活动


答案:
解析:
(1)书法鉴赏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的书法、篆刻作品,学习和了解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2)对于书法知识的理解方面则可以通过观摩、分析和临摹等方法,了解传统的笔法、章法、篆法、刻法等技法及表现形式.并进行实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3)材料工具的应用以及创作实践上则建议尝试使用不同的毛笔、刻刀等工具以及宣纸、刻石等材料,体验不同的艺术效果,并能够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书法、篆刻作品。

第9题: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问题:运用新课程理念,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12分)


答案:
解析:
思想政治课作为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应改变“重视智育,忽视德育;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科学精神,忽视人文素养;重视眼前的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终身发展”的错误价值取向,努力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4分)
①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的要求。
②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的需要。
③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现途径。(4分)
①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②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生活。
③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把教师疏导与学生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④加强对目标达成情况的考核评价。
⑤要求教师以身示范,塑造良好的师表形象。
(3)思想政治课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所要实现的总目标是:具备在现代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接触实际、了解国情,增加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必须树立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为人正直、正派、负责、平易谦和、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等人格特质;必须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4分)

第10题:

下面是某老师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一课设计的教学目标。

问题:根据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基本理论比较教学目标A、B的异同。


答案:
解析:
(1)相同点:教学目标A和B设计的内容都包括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三维目标,且具有层次性。
(2)不同点:教学目标A的行为主体是教师,教学目标B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与教学目标A相比,教学目标B强调了行为过程;教学目标A中知识目标的内容设计错误,“能够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属于能力目标,教学目标B内容设计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