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老李在外出开展服务时遇到了因怕同学欺负而不敢进去上学的

题目

社会工作者老李在外出开展服务时遇到了因怕同学欺负而不敢进去上学的小明,社会工作者老李在了解小明拒绝上学的缘由后,主动邀请他到社会工作者机构。在此过程中小明属于()服务对象。

  • A、潜在
  • B、现有
  • C、外展
  • D、自愿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初中生小媛因为搬家最近转学到了新的学校,但因为一时找不到新伙伴来交流聊天而特别思念原学校的同学。家长也因为忙于工作而不能更多地照顾她。于是,小媛找到社区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希望得到帮助。这属于个案工作的介入过程的哪个阶段?

A.联结社会资源
B.开展服务
C.申请与接案
D.预估与评估

答案:C
解析:

第2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妈妈强迫来咨询的。经过与心理咨询师交流,开始敞开心扉,自诉最大的问题是与父亲的关系。父亲经常打他,几乎每天一次,后来每次打时求助者几乎没反应了。很憎恶父亲的做法,但又没有办法。求助者很怕与人交往,总怕会挨打。一次受同学欺负,求助者因怕处分没敢和那个同学动手。后来经常受同学的欺负,老师也管不了,有时还偏向那些打他的学生。恨自己太软弱。家庭和学校不良的环境对其学习产生了影响,上课听不懂,也不愿找同学帮助。不想上学,已一个多月没上学了。
母亲反映:儿子在外不爱说话,与人交往有困难,学习成绩下降明显。担心出了问题,因此带他来就诊。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从小胆小,说话声音很小,眼睛不敢看人,缺乏自信,但语言及逻辑思维正常。

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时,最恰当的做法是()。单选
A:启发求助者寻求帮助
B:因求助者拒绝帮助而停止咨询
C:协助求助者改善人际关系
D:因求助者拒绝帮助而强制咨询

答案:A
解析: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症状诊断【试题解析】症状表现可以分为心理和躯体上的症状。从给出的备选选项可以看出,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心理症状。心理学方面的症状一般从认知、思维、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动机兴趣等方面。本案例中描述的求助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行为上,“儿子在外不爱说话,与人交往有困难”表现出求助者社交困难,“说话声音很小,眼睛不敢看人”,“不想上学,已一个多月没上学了”表现出回避行为。本案例中求助者语言及逻辑思维正常,所以没有出现关系妄想,同时也没有出现强迫观念的表现。
【考察重点】对心理问题产生心理学因素中的人格因素的把握【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心理问题产生的心理学因素中的人格因素。通过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求助者多疑敏感、正直豁达、外向耿直的性格特点在案例中反应的都不是很明显,而内向自卑在求助者母亲的叙述中可以表现出来,所以选择B。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根据识别病因的相关内容,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2.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3.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本题题干要求寻找重点病因,所谓重点病因就是引起求助者心理痛苦的主要因素和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有帮助的因素,可结合具体选项来分析。从题中选项我们可以看出,A选项的同学欺负属于社会学因素里的生活环境,B选项的缺乏自信属于心理学因素里的人格因素,而C选项中的情绪低落是产生心理原因的情绪反应,是结果,所以排除。D选项用词不当,故排除。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症状学诊断结果【试题解析】该求助者的情绪泛化,主要表现在害怕与人交往、总怕会挨打。害怕的情绪泛化到其他刺激。还有就是社会功能受损,主要表现在与人交往困难、学习成绩下降、已经一个月没有上学了。所以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故答案选择C。
【考察重点】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试题解析】该求助者属于严重心理问题,求助者害怕与人交往,总怕会挨打,已经出现泛化。还有就是社会功能受损,主要表现在与人交往困难,学习成绩下降,已经一个月没有上学了二
【考察重点】严重心理问题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鉴别【试题解析】该求助者语言及逻辑思维正常,所以自制力完整。虽然该求助者是被动前来咨询,但是经过和咨询师交流,开始敞开心扉,所以求助行为表现为主动性。故本题答案为AB。
【考察重点】咨询师在初诊接待时的注意事项【试题解析】在初诊接待中,求助者可能会因为出现阻抗而拒绝帮助,我们可以尝试是否能够解除求助者的阻抗来帮助求助者敞开心扉,正如本案例的求助者,所以排除D。但是,咨询是完全自愿的助人,咨询成功与否也在于求助者是否愿意自己去改变,所以在咨询中如果求助者确实不愿意接受咨询,不愿意作出改变,咨询师也不能强制进行咨询,所以排除B。在初诊接待时,咨询师的主要工作是收集资料,查找求助者问题的原因,并不一定所有的求助者都是人际关系问题,所以排除C。
【考察重点】建立咨询关系的技巧——积极关注【试题解析】所谓积极关注就是咨询师对求助者言语和行为的积极、光明、正性的方面予以关注,从而是求助者拥有积极的价值观,拥有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该题的ABC都是求助者的积极面,D选项没有关注到求助者性格的积极方面。故答案为ABC。
【考察重点】商定咨询方案【试题解析】商定咨询方案中,每次的咨询时间应该在60分钟左右,对某一具体求助者的咨询时间的安排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创伤治疗可能90分钟,而家庭治疗可能90~120分钟。
【考察重点】咨询中出现的阻抗【试题解析】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该求助者在刚开始的时候对咨询产生阻抗,后来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敞开心扉,可以看出虽然求助者对心理咨询有阻抗,但是这种阻抗并不是很强烈,是处于对心理咨询的不了解,并没有达到抵抗、拒绝的程度,也不是不相信心理咨询理论。所以答案选择A。

第3题:

老李车祸致残后,始终无法接受现实,心情沮丧,对生活丧失信心。社会工作者小刘得知上述情况后,着手为老李提供服务。在与老李建立专业关系的过程中,小刘恰当的做法有()。

A、同情老李的处境

B、要求老李接受现实

C、接纳老李沮丧的情绪

D、相信老李的改变能力

E、鼓励老李维护自身权益


答案:CD

第4题:

小强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学校经常欺负同学,小强知道这样做不对,
但遇事时管不住自己。社会工作者为实施帮助小强的行为矫正计划,
需要进行基线测量。
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观察小强目前是否欺负同学
B: 观察小强目前欺负同学的次数
C: 观察小强欺负同学行为的变化
D: 观察小强欺负同学行为是否消除

答案:B
解析:
基线测量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
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
以此判断介入目标实现的程度。B项,小强目前欺负同学的次数可作为一个标准基线,
其他三项难以明确作为具体基线,故答案为B。

第5题: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张在进行随迁子女支持项目调研中发现,迁入城市学校读书的农民工子女在新城市的学校生活,大多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对新学校和新环境不适应,不敢与城市的同学接触和交往;有的因来自农村的身份被城里的学生嫌弃,被排挤和欺负,内心感到自卑、压抑;有的在农村时是学习优秀的学生,但在城里难以跟上学习进度,变成 “差生”,学业出现困难;有的因自己父母是农民工,觉得不光彩,不敢向同学提起。小张对这些学生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后,准备开始介入,提供相应的服务。?
问题:?
1.简要说明学校社会工作对象包括哪些特殊群体的学生??
2.社会工作者小张针对上述材料中农民工随迁子女这一学生群体开展服务,有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解析:
1.学校社会工作除了满足所有学生的一般需要以外,还必须满足部分学生的特殊需要,包括学业困境学生、人际关系困境学生、家庭生活困境学生、心理状况困境学生和特殊行为群体学生。 (1)学业困境是指学生学业成绩没有达到学习上期待达到的标准。遭遇学业困境的学生容易衍生出情绪困扰、行为偏差和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
(2)人际关系困境是指在交流过程中渴望与人沟通、得到别人理解,却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实现的一种状态。如沉默寡言型、遭人排挤型、行为偏激型、专横霸道型等。
(3)家庭生活困境学生主要指家庭贫困和特殊家庭的学生,包括低保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服刑人员家庭、残疾人家庭的学生等。
(4)心理状况困境是指学生在学校产生沮丧、压抑、冷漠、嫉妒、焦虑、孤独和浮躁等心理。
(5)特殊行为群体学生主要是指有暴力倾向、网络成瘾或者违纪的学生。如校园暴力、逃学行为、抽烟喝酒等。
2.通过上述材料中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这一学生群体的介绍,可以看出他们存在学业困境、人际关系困境、心理状况困境、家庭生活困境等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者小张可以采取以下服务介入策略:
(1)提供个案辅导,给予情感支持。采用个案会谈的方式,通过适当的感情介入与情感支持,帮助这些学生表达心声、宣泄负面的情绪;采用接纳、尊重、理解等工作技巧,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增强自信心,发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通过必要的互动练习或行为表演,使学生提高与人沟通、人际交往的技巧,恢复勇气。社会工作者还要鼓励父母多与学生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2)开展互助小组,增强朋辈支持。调动随迁农民工子女参与互助小组,促进他们的沟通交流,让他们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开展学习互助小组,组织城市学生与学习有困难的农民工子女组队学习,帮助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增进城市学生和农民工子女间的相互沟通,优势互补,增进友谊。
(3)整合社会资源,强化社会支持网络。如加强与学生家庭所居住社区的联系,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帮助农民工家长关心照顾子女,给予生活和学习上的支持,缓解经济压力。积极主动连接民政部门、相关社会机构或社会团体等的资源,协助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解决困难。
(4)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潜能。鼓励农民工子女群体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让他们看到家庭困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激情,帮助他们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第6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妈妈强迫来咨询的。经过与心理咨询师交流,开始敞开心扉,自诉最大的问题是与父亲的关系。父亲经常打他,几乎每天一次,后来每次打时求助者几乎没反应了。很憎恶父亲的做法,但又没有办法。求助者很怕与人交往,总怕会挨打。一次受同学欺负,求助者因怕处分没敢和那个同学动手。后来经常受同学的欺负,老师也管不了,有时还偏向那些打他的学生。恨自己太软弱。家庭和学校不良的环境对其学习产生了影响,上课听不懂,也不愿找同学帮助。不想上学,已一个多月没上学了。
母亲反映:儿子在外不爱说话,与人交往有困难,学习成绩下降明显。担心出了问题,因此带他来就诊。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从小胆小,说话声音很小,眼睛不敢看人,缺乏自信,但语言及逻辑思维正常。

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可能原因包括()。多选
A:同学欺负
B:缺乏自信
C:情绪低落
D:父亲严厉

答案:A,B
解析: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症状诊断【试题解析】症状表现可以分为心理和躯体上的症状。从给出的备选选项可以看出,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心理症状。心理学方面的症状一般从认知、思维、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动机兴趣等方面。本案例中描述的求助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行为上,“儿子在外不爱说话,与人交往有困难”表现出求助者社交困难,“说话声音很小,眼睛不敢看人”,“不想上学,已一个多月没上学了”表现出回避行为。本案例中求助者语言及逻辑思维正常,所以没有出现关系妄想,同时也没有出现强迫观念的表现。
【考察重点】对心理问题产生心理学因素中的人格因素的把握【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心理问题产生的心理学因素中的人格因素。通过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求助者多疑敏感、正直豁达、外向耿直的性格特点在案例中反应的都不是很明显,而内向自卑在求助者母亲的叙述中可以表现出来,所以选择B。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根据识别病因的相关内容,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2.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3.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本题题干要求寻找重点病因,所谓重点病因就是引起求助者心理痛苦的主要因素和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有帮助的因素,可结合具体选项来分析。从题中选项我们可以看出,A选项的同学欺负属于社会学因素里的生活环境,B选项的缺乏自信属于心理学因素里的人格因素,而C选项中的情绪低落是产生心理原因的情绪反应,是结果,所以排除。D选项用词不当,故排除。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症状学诊断结果【试题解析】该求助者的情绪泛化,主要表现在害怕与人交往、总怕会挨打。害怕的情绪泛化到其他刺激。还有就是社会功能受损,主要表现在与人交往困难、学习成绩下降、已经一个月没有上学了。所以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故答案选择C。
【考察重点】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试题解析】该求助者属于严重心理问题,求助者害怕与人交往,总怕会挨打,已经出现泛化。还有就是社会功能受损,主要表现在与人交往困难,学习成绩下降,已经一个月没有上学了二
【考察重点】严重心理问题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鉴别【试题解析】该求助者语言及逻辑思维正常,所以自制力完整。虽然该求助者是被动前来咨询,但是经过和咨询师交流,开始敞开心扉,所以求助行为表现为主动性。故本题答案为AB。
【考察重点】咨询师在初诊接待时的注意事项【试题解析】在初诊接待中,求助者可能会因为出现阻抗而拒绝帮助,我们可以尝试是否能够解除求助者的阻抗来帮助求助者敞开心扉,正如本案例的求助者,所以排除D。但是,咨询是完全自愿的助人,咨询成功与否也在于求助者是否愿意自己去改变,所以在咨询中如果求助者确实不愿意接受咨询,不愿意作出改变,咨询师也不能强制进行咨询,所以排除B。在初诊接待时,咨询师的主要工作是收集资料,查找求助者问题的原因,并不一定所有的求助者都是人际关系问题,所以排除C。
【考察重点】建立咨询关系的技巧——积极关注【试题解析】所谓积极关注就是咨询师对求助者言语和行为的积极、光明、正性的方面予以关注,从而是求助者拥有积极的价值观,拥有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该题的ABC都是求助者的积极面,D选项没有关注到求助者性格的积极方面。故答案为ABC。
【考察重点】商定咨询方案【试题解析】商定咨询方案中,每次的咨询时间应该在60分钟左右,对某一具体求助者的咨询时间的安排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创伤治疗可能90分钟,而家庭治疗可能90~120分钟。
【考察重点】咨询中出现的阻抗【试题解析】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该求助者在刚开始的时候对咨询产生阻抗,后来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敞开心扉,可以看出虽然求助者对心理咨询有阻抗,但是这种阻抗并不是很强烈,是处于对心理咨询的不了解,并没有达到抵抗、拒绝的程度,也不是不相信心理咨询理论。所以答案选择A。

第7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妈妈强迫来咨询的。经过与心理咨询师交流,开始敞开心扉,自诉最大的问题是与父亲的关系。父亲经常打他,几乎每天一次,后来每次打时求助者几乎没反应了。很憎恶父亲的做法,但又没有办法。求助者很怕与人交往,总怕会挨打。一次受同学欺负,求助者因怕处分没敢和那个同学动手。后来经常受同学的欺负,老师也管不了,有时还偏向那些打他的学生。恨自己太软弱。家庭和学校不良的环境对其学习产生了影响,上课听不懂,也不愿找同学帮助。不想上学,已一个多月没上学了。
母亲反映:儿子在外不爱说话,与人交往有困难,学习成绩下降明显。担心出了问题,因此带他来就诊。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从小胆小,说话声音很小,眼睛不敢看人,缺乏自信,但语言及逻辑思维正常。

在本案例中,恰当的单次咨询时间为()。单选
A:1小时左右
B:根据求助者的意愿
C:2小时左右
D:根据咨询师的习惯

答案:A
解析: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症状诊断【试题解析】症状表现可以分为心理和躯体上的症状。从给出的备选选项可以看出,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心理症状。心理学方面的症状一般从认知、思维、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动机兴趣等方面。本案例中描述的求助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行为上,“儿子在外不爱说话,与人交往有困难”表现出求助者社交困难,“说话声音很小,眼睛不敢看人”,“不想上学,已一个多月没上学了”表现出回避行为。本案例中求助者语言及逻辑思维正常,所以没有出现关系妄想,同时也没有出现强迫观念的表现。
【考察重点】对心理问题产生心理学因素中的人格因素的把握【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心理问题产生的心理学因素中的人格因素。通过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求助者多疑敏感、正直豁达、外向耿直的性格特点在案例中反应的都不是很明显,而内向自卑在求助者母亲的叙述中可以表现出来,所以选择B。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根据识别病因的相关内容,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2.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3.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本题题干要求寻找重点病因,所谓重点病因就是引起求助者心理痛苦的主要因素和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有帮助的因素,可结合具体选项来分析。从题中选项我们可以看出,A选项的同学欺负属于社会学因素里的生活环境,B选项的缺乏自信属于心理学因素里的人格因素,而C选项中的情绪低落是产生心理原因的情绪反应,是结果,所以排除。D选项用词不当,故排除。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症状学诊断结果【试题解析】该求助者的情绪泛化,主要表现在害怕与人交往、总怕会挨打。害怕的情绪泛化到其他刺激。还有就是社会功能受损,主要表现在与人交往困难、学习成绩下降、已经一个月没有上学了。所以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故答案选择C。
【考察重点】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试题解析】该求助者属于严重心理问题,求助者害怕与人交往,总怕会挨打,已经出现泛化。还有就是社会功能受损,主要表现在与人交往困难,学习成绩下降,已经一个月没有上学了二
【考察重点】严重心理问题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鉴别【试题解析】该求助者语言及逻辑思维正常,所以自制力完整。虽然该求助者是被动前来咨询,但是经过和咨询师交流,开始敞开心扉,所以求助行为表现为主动性。故本题答案为AB。
【考察重点】咨询师在初诊接待时的注意事项【试题解析】在初诊接待中,求助者可能会因为出现阻抗而拒绝帮助,我们可以尝试是否能够解除求助者的阻抗来帮助求助者敞开心扉,正如本案例的求助者,所以排除D。但是,咨询是完全自愿的助人,咨询成功与否也在于求助者是否愿意自己去改变,所以在咨询中如果求助者确实不愿意接受咨询,不愿意作出改变,咨询师也不能强制进行咨询,所以排除B。在初诊接待时,咨询师的主要工作是收集资料,查找求助者问题的原因,并不一定所有的求助者都是人际关系问题,所以排除C。
【考察重点】建立咨询关系的技巧——积极关注【试题解析】所谓积极关注就是咨询师对求助者言语和行为的积极、光明、正性的方面予以关注,从而是求助者拥有积极的价值观,拥有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该题的ABC都是求助者的积极面,D选项没有关注到求助者性格的积极方面。故答案为ABC。
【考察重点】商定咨询方案【试题解析】商定咨询方案中,每次的咨询时间应该在60分钟左右,对某一具体求助者的咨询时间的安排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创伤治疗可能90分钟,而家庭治疗可能90~120分钟。
【考察重点】咨询中出现的阻抗【试题解析】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该求助者在刚开始的时候对咨询产生阻抗,后来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敞开心扉,可以看出虽然求助者对心理咨询有阻抗,但是这种阻抗并不是很强烈,是处于对心理咨询的不了解,并没有达到抵抗、拒绝的程度,也不是不相信心理咨询理论。所以答案选择A。

第8题:

我们看到某人受欺负同学,应()

A、看热闹

B、及时找人帮忙阻止

C、帮助他欺负同学

D、什么都不做


答案:B

第9题:

社会工作者老李在外出开展服务时遇到了因怕被同学欺负而不敢去上学的小明,社会工作者老李在了解小明拒绝上学的缘由后,主动邀请他到社会工作机构。在此过程中小明属于( )服务对象。

A.潜在
B.现有
C.外展
D.自愿

答案:C
解析:

第10题:

(2019年)老李车祸致残后,始终无法接受现实,心情沮丧,对生活丧失信心。社会工作者小刘得知上述情况后,着手为老李提供服务。在与老李建立专业关系的过程中,小刘恰当的做法有()。

A.同情老李的处境
B.要求老李接受现实
C.接纳老李沮丧的情绪
D.相信老李的改变能力
E.鼓励老李维护自身权益

答案:C,D
解析:
社会工作者需要接纳服务对象,相信服务对象有能力改变现状,故选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