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再审裁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依照再审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对维持原生效裁判的裁判只能申请再审一次B、乙再审案件,再审法院发现原判决虽理由有瑕疵,但判决结果正确,遂对原判予以维持C、申请再审案件,当事人丙自行和解,欲撤回再审申请,法院经审查准许,并终结再审程序D、丁再审案件,当事人在审理中增加新的诉讼请求,再审法院本着一次解决纠纷原则,对该新请求予以判决

题目

关于再审裁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依照再审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对维持原生效裁判的裁判只能申请再审一次
  • B、乙再审案件,再审法院发现原判决虽理由有瑕疵,但判决结果正确,遂对原判予以维持
  • C、申请再审案件,当事人丙自行和解,欲撤回再审申请,法院经审查准许,并终结再审程序
  • D、丁再审案件,当事人在审理中增加新的诉讼请求,再审法院本着一次解决纠纷原则,对该新请求予以判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需要交纳受理费的情形是:( )。

A.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未提出上诉,第一审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又申请再审,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再审的案件

B.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

C.人民法院依职权提起的再审案件

D.当事人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再审的案件


正确答案:AD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9条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不交纳案件受理费。但是,下列情形除外:(一)当事人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再审的案件;(二)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未提出上诉,第一审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又申请再审,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再审的案件。”故选AD。

第2题:

依照再审程序审理后维持原判的案件,当事人()

A.可申请再审

B.不得申请再审

C.可另行起诉

D.可再行起诉


参考答案:B

第3题:

下列哪些案件的生效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

A、对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的裁定

B、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

C、依照再审程序审理后维持原判的案件

D、按照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


参考答案:A

第4题:

下列关于当事人申请再审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甲就已生效的抚养费判决申请再审

B.乙就已生效的离婚判决申请再审

C.丙就按照再审程序审理后维持原判的案件申请再审

D.丁就按照督促程序审理的案件申请再审


正确答案:A
【答案】A
【详解】《民事诉讼法》第183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不得申请再审,B项不符合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法意见》第207条规定,按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以及依照再审程序审理后维持原判的案件,当事人不得申请再审。C、D选项也不符合法律规定。答案选A。
【相关考点梳理】一、申请再审的条件
1、对象是生效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
2、主体是当事人及案外人。
3、法定期间是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2年。二年后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以及发现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
4、管辖法院是上一级人民法院。
5、法定情形:
针对判决裁定的情形同检察院抗诉情形
针对调解书: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内容违反法律规定
二、申请再审的范围
1、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不得申请再审;但就判决中已涉及财产的分割问题可以申请再审,未涉及的另诉。
2、按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得申请再审。
3、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后维持原判决的案件不得申请再审。
三、法院对当事人再审申请的审查与处理
(一)再审申请的审查
1、人民法院受理再审申请后,应当组成合议庭围绕再审事由是否成立进行审查。
2、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
3、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情需要决定是否询问当事人。以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为由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应当询问当事人。
(二)终结审查
《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解释》第25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再审申请进行审查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终结审查:第一、申请再审人死亡或者终止,无权利义务承受人或者权利义务承受人声明放弃再审申请的;第二、在给付之诉中,负有给付义务的被申请人死亡或者终止,无可供执行的财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第三、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且已履行完毕的,但当事人在执行和解协议中声明不放弃申请再审权利的除外;第四、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可以另案解决的。
(三)抗诉吸收申请再审
《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解释》第26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查再审申请期间,人民检察院对该案提出抗诉的,人民法院应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88条的规定裁定再审。申请再审人提出的具体再审请求应纳入审理范围。

第5题:

关于再审程序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不得适用独任制审理

B.原审法院自行发起再审的案件,对同一案件进行再审的,只能再审一次

C.再审法院应当对原裁判认定的事实和法律作出全面的审查

D.再审案件的审结期限为6个月


正确答案:D

第6题:

甲诉乙货款纠纷一案,经某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后,甲不服,但也没上诉,而是在收到判决书23日内,向该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该省高级人民法院接到其再审申请后,经审查,认为该判决确有错误,遂指令作出生效判决的中级人民法院再审.该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决,决定按照二审程序对该案件进行再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级人民法院应该适用第一审程序审理该再审案件

B.甲只能向作出生效判决的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提出再审申请

C.该中级人民法院在接到再审指令后,应当作出裁定,中止原裁定的执行,而不是裁定撤销原判决

D.如果在法院审查再审申请期间,人民检察院对该案提出抗诉的,法院应依照申请再审规定裁定再审


正确答案:D
38.【答案】D 【考点】 再审审理程序【解析】 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入可以上诉.故不选A.当事人对生效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故不选B.再审的生效判决作出前,原判决仍有效,故不选c.法院审查再审申请期间,人民检察院对该案提出抗诉的,法院应依照抗诉规定裁定再审.申请再审人提出的具体再审请求应纳入审理范围.故选D.因此答案选D.

第7题:

下列关于再审裁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依照再审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对维持原生效裁判的裁判只能申请再审一次

B.乙再审案件,再审法院发现原判决虽理由有瑕疵,但判决结果正确,遂对原判予以维持

C.丙当事人申请再审案件,当事人自行和解,欲撤回再审申请,法院经审查准许,并终结再审程序

D.丁再审案件,当事人在审理中增加新的诉讼请求,再审法院本着一次解决纠纷原则,对该新请求予以判决


正确答案:ABD
ABD。按照司法解释的规定,依照再审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对维持原生效裁判的裁判不能申请再审,A错误。再审发现原判决结果正确,但理由有瑕疵的,应当在纠正该瑕疵后维持原判,B错误;再审程序中当事人可以撤回再审申请,人民法院对此加以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予以准许,C正确;再审审理范围限于当事人申请或检察院抗诉范围,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法院均不得对此进行审理,D错误。

第8题:

根据《行政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解释》下列关于再审程序说法正确的是()

A、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2年内提出

B、对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C、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应当由作出原生效判决、裁定的合议庭进行审理

D、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应当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裁定由院长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参考答案:ABD

第9题:

下列关于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A.申请再审应当由当事人本人提出

B.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1年内作出

C.按照督促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不得申请再审

D.判决或调解离婚的案件,当事人不得申请再审


正确答案:ACD
ACD。解析:有权申请再审的主体包括当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当事人申请再审必须在法定期限内,即法律文书生效后的2年内提出;按照督促程序审理的案件不能申请再审,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不得申请再审。

第10题:

2010年7月,甲公司不服A市B区法院对其与乙公司买卖合同纠纷的判决,上诉至A市中级法院,A市中级法院经审理维持原判决。2011年3月,甲公司与丙公司合并为丁公司。之后,丁公司法律顾问在复查原甲公司的相关材料时,发现上述案件具备申请再审的法定事由。关于该案件的再审,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应由甲公司向法院申请再审
B:应由甲公司与丙公司共同向法院申请再审
C:应由丁公司向法院申请再审
D:应由丁公司以案外人身份向法院申请再审

答案:C
解析:
【考点】当事人【详解】《民诉意见》第50条规定,企业法人合并的,因合并前的民事活动发生的纠纷,以合并后的企业为当事人;企业法人分立的,因分立前的民事活动发生的纠纷,以分立后的企业为共同诉讼人。本案中,甲公司与丙公司合并为丁公司之后,就由丁公司代替了甲公司的当事人身份,因此,应由丁公司向法院申请再审。本题正确答案应为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