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冠状动脉再灌注的方法有()。

题目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冠状动脉再灌注的方法有()。

  • A、静脉溶栓
  • B、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 C、紧急冠状动脉搭桥术
  • D、抗凝治疗
  • E、抗血小板治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冠心病与急性心肌梗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B、急性心肌梗死分为非ST段抬高型和ST段抬高型

C、非ST段抬高型也就是Q波心梗

D、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冠状动脉病变和心肌病变


正确答案:C

第2题:

男性,62岁,因剧烈胸痛30分钟就诊,心电图提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什么情况下患者不会发生冠状动脉再通即心肌再灌注?()

A.冠状动脉血栓自溶

B.溶栓治疗

C.介入治疗

D.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E.冠状动脉旁路术


正确答案:D

第3题:

急性心肌梗死时溶栓治疗,判断疗效最有价值的是

A、2小时内胸痛基本消失

B、2小时内抬高的ST段回降>50%

C、心肌酶CK-MB峰值提前出现(14小时内)

D、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E、冠状动脉造影


参考答案:E

第4题:

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错误的是

A.面血区,有普遍ST段压低≥1mm
B.始终无病理性Q波的出现
C.再灌注心律失常比ST段抬高者严重
D.面对缺血区,伴随着ST段压低有T波的动态改变

答案:C
解析:

第5题:

UA是( )

A:稳定型心绞痛
B:不稳定型心绞痛
C: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D: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E: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答案:B
解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以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第6题:

关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占冠心病患者的30%~40%

B、是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原因

C、ECG病理性Q波是诊断的依据

D、对非ST段抬高的高危患者主张尽早施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E、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参考答案:C

第7题:

患者男性,47岁。饮酒后剧烈胸痛伴大汗40分钟,急查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0.3mV,ST-T呈单向曲线,aVL、V、V导联ST段抬高0.1~0.2mV,相关导联未见坏死性Q波。根据病史及心电图改变,应首先考虑为A、急性前侧壁心肌梗死

B、急性下壁非Q波型心肌梗死

C、急性下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

D、急性心包炎

E、急性下壁、侧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行PCI术治疗,该患者最可能涉及的相关冠状动脉是A、右冠状动脉

B、左前降支

C、左回旋支

D、左主干

E、肺动脉

如果心电图仅显示Ⅱ、Ⅲ、aVF导联抬高,伴aVL导联ST段下移,Ⅲ导联ST段抬高大于Ⅱ导联ST段抬高,则梗死相关动脉最可能为A、右冠状动脉

B、左主干

C、左前降支

D、左回旋支

E、左前降支的第一对角支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E


问题 2 答案:C


问题 3 答案:A

第8题:

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疗成功的指标包括

A、胸痛6h内基本消失

B、2h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C、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14h内)

D、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再通

E、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2h内回降>50%


参考答案:BCDE

第9题:

男性,50岁。因胸骨后剧痛2小时入院,急诊诊断为超急性期心肌梗死入院。即做冠脉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阻塞,但其后未能行再灌注治疗。入院10小时突然死亡。
本例超急性期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应为


A.病理性Q波
B. ST段弓背样抬高
C. ST段水平样压低
D. T波高耸

答案:D
解析:

第10题:

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下列哪项错误( )

A.始终无病理性Q波的出现
B.再灌注心律失常比ST段抬高者严重
C.面对缺血区伴随ST段压低有T波的动态改变
D.同时伴有心肌坏死标记物的升高

答案:B
解析:
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并不比ST段抬高者严重。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