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间腐蚀原因及防止措施是什么?

题目

晶间腐蚀原因及防止措施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奥氏体不锈钢采用超低碳焊丝进行焊接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止晶间腐蚀性
  • B、防止热裂纹
  • C、防止气孔

正确答案:A

第2题:

简述明钢管的抗外压稳定概念,失稳的原因及防止措施是什么?


正确答案: 机组运行过程中,由于负荷变化产生负水锤,而是管道内产生负压,或者管道放空时通气孔失灵,而在管道内产生真空。管道内部产生负压或真空时,管壁在外部的大气压力下可能丧失稳定,管壁被压瘪。所以,必须根据钢管处于真空状态时不至于产生不稳定变形的条件来校核管壁的厚度或采取工程措施。防止措施:
(1)光滑钢管段不失稳的条件为:t0≥D/130
(2)管径较大时,在管壁上增加加劲环,加劲环断面本身不失稳,加劲环断面的压应力小于材料的允许值。
如果不满足抗外压稳定,一般采取搞好排水;加强灌浆;管壁上设加劲环、锁片锚块和增加管壁厚度等措施。

第3题:

什么叫晶间腐蚀?防止晶间腐蚀的措施?


本题答案:产生晶间腐蚀的原因:在450-850ºC温度下,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大于铬在奥氏体中扩散速度,就会析出Cr23C6造成奥氏体边界贫铬,当Cr<12%时就失去了抗腐蚀的能力,产生晶间腐蚀。防止方法:a、控制含碳量(含碳量<0.03%时不会产生晶间腐蚀)。b、添加稳定剂:在钢材和焊材中加入Ti、Nb等与碳的亲和力比铬强的元素。C、采用双相组织:在焊缝中加入F形成元素(如铬、硅、铝、钼等);d、加快冷却速度:采用小电流、快速焊、短弧、多道,与腐蚀介质接触的焊缝应最后焊接。

第4题:

咬边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当,焊接电流太大,电弧过长,运条速度和焊条速度不适当等。
防止方法:选择正确的焊接电流及焊接速度,电弧不能拉得太长,掌握正确的运条方法和运条角度。

第5题:

焊接时在焊接工艺上采用哪些措施,可以减小和防止晶间腐蚀的产生? 


正确答案:在焊接工艺上用小规范,目的是减少危险温度停留时间。采用小电流、快速焊、短弧焊及不作横向摆动。焊缝可强制冷却以加快冷却速度,减少热影响区。多层焊时要控制层间温度,要前一道焊缝冷却到60℃以下再焊。与腐蚀接触介质的焊缝最后施焊。

第6题:

简述防止晶间腐蚀的措施。


正确答案: a、控制含碳量(含碳量<0.03%时不会产生晶间腐蚀);
b、添加稳定剂:在钢材和焊材中加入Ti、Nb等与碳的亲和力比铬强的元素;
C、采用双相组织:在焊缝中加入F形成元素(如铬、硅、铝、钼等);
d、加快冷却速度:采用小电流、快速焊、短弧、多道,与腐蚀介质接触的焊缝应最后焊接。

第7题:

不锈钢全面腐蚀的现象。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不锈钢全面腐蚀的现象:腐蚀发生在不锈钢与介质环境相接触的整个界面上并以沿截面均匀减薄为特征,多出现在酸和碱介质环境中。不锈钢的耐全面腐蚀性常以腐蚀速率,即g/m2h或mm/a来进行评价。
不锈钢全面腐蚀的原因:不能形成钝化膜或钝化膜不稳定以及钝化膜受到破坏又不能及时修复;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在许多电解质腐蚀环境中,不锈钢即使处于钝态,也常常会以不同速度进行溶解;最后,由于不锈钢制设备、构件、容器等厚度(或截面)的逐步减薄而失效。不锈钢全面腐蚀防止措施:根据腐蚀介质的种类、浓度、温度等条件以及使用的具体要求来选择耐蚀性的等级。再根据耐蚀性等级要求来选择适宜的不锈钢牌号。

第8题:

角部横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是什么?


参考答案:原因:(1)结晶器锥度太大;(2)结晶器表面划伤;(3)结晶器出口与零段对弧不准;措施:调整结晶器锥度,严格对弧,调整二冷使矫直时铸坯温度不低于700℃;

第9题:

防止晶间腐蚀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控制含碳量
(2)添加稳定剂
(3)进行固溶处理
(4)采用双向组织
(5)加快冷却速度

第10题:

防止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产生晶间腐蚀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防止晶间腐蚀的措施有:
(1)采用超低碳不锈钢;
(2)形成奥氏体加铁素体双相组织;
(3)添加稳定剂;
(4)常用固溶处理;
(5)进行均匀化处理;
(6)加大冷却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