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憩空间定额法提出,城市绿底的人均规划指标不低于每人()平方米。A、3B、6C、9D、12

题目

游憩空间定额法提出,城市绿底的人均规划指标不低于每人()平方米。

  • A、3
  • B、6
  • C、9
  • D、12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中明确规定,规划建设用地的标准应包括()等部分。

A: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B:规划绿化用地指标
C: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D:规划人均流量幅度建设用地指标
E: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

答案:A,C,E
解析:
规划建设用地的标准应包括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和规划建设用地结构三部分。

第2题: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采用的“双因子”控制是指允许采用( )。

A.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和允许调整幅度
B.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指标和允许调整比例
C.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和允许调整幅度
D.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指标和允许调整比例

答案:C
解析:
“双因子”是指“允许采用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和“允许调整幅度”,确定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时应同时符合这两个控制因素。
4.2.2新建城市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应在85.1-105.0㎡/人内确定。
4.2.3首都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应在105.1-115.0㎡/人内确定。
4.2.4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城市,以及部分山地城市、人口较少的工矿业城市、风景旅游城市等,不符合表4.2.1规定时,应专门论证确定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且上限不得大于150.0㎡/人。
4.3规划人均单项城市建设用地标准
4.3.1规划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应符合表4.3.1的规定。



4.3.2规划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不应小于5.5㎡/人。
4.3.3规划人均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不应小于12.0㎡/人。
4.3.4规划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不应小于10.0㎡/人,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应小于8.0㎡/人。
4.4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
4.4.1五大类主要用地规划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宜符合表4.4.1的规定。



三、《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重点
(掌握1.类别代号;2.类别名称;3.细节)








【注】镇的全部建设用地分为:R、C、M、W、T、S、U、G、E。

第3题:

城市游憩集会广场用地的总面积,按城市规划人口每人多少平方米计算是符合要求的?( )

A.1.10~1.25㎡
B.0.80~1.05㎡
C.0.50~0.75㎡
D.0.13~0.40㎡

答案:D
解析: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第7.5.4条规定:城市游憩集会广场用地的总面积,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13~0.40㎡计算。

第4题:

在城市用水量预测方法中,既可用于总体规划,也可用于详细规划的是( )。

A.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
B.单位用地指标法
C.年递增率法
D.分类加和法

答案:D
解析:
常见的城市用水量预测方法有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单位用地指标法、年递增率法、分类加和法等。其中,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单位用地指标法、年递增率法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分类加和法既可用于总体规划,也可用于详细规划,但分类用水量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第5题: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提出,到 2020 年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 )平方米以内。

A.150
B.200
C.100
D.250

答案:C
解析:
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 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成为主导,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 100 平方米以内,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高

第6题:

1980年12月,国家建委颁发了( ),这就为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提供了法规和技术的依据和保障。

A:《城市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
B:《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法》
C:《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D:《城市规划法》和《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答案:C
解析:

第7题: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中明确规定,规划建设用地的标准应包括()等部分。

A.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B.规划绿化用地指标
C.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D.规划人均流量幅度建设用地指标
E.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

答案:A,C,E
解析:
规划建设用地的标准应包括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和规划建设用地结构三部分。

第8题:

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规定,规划建设用地的标准应包括( )。

A:规划总建设用地指标
B: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C: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
D:规划建设用地规模
E: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答案:B,C,E
解析:

第9题:

城市用水量预测方法很多,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是( )。

A.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
B.人均综合用水量法
C.单位用地指标法
D.年递增率法
E.分类加和法

答案:A,C,D
解析:
城市用水量预测方法很多,在城市规划中要根据规划层次、资料状况选择适宜的预测方法。常见的预测方法有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单位用地指标法、年递增率法、分类加和法等。其中,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单位用地指标法、年递增率法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分类加和法既可用于总体规划,也可用于详细规划,但分类用水量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第10题:

以下城市用水量预测与计算的基本方法中,( )项对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的用水量预测与计算都有较好的适应性。

A:人均综合指标法
B:单位用地指标法
C:线性回归法
D:城市发展增量法

答案:B
解析:
城市用水量预测与计算涉及未来发展的诸多因素,在规划期内难以准确确定,所以预测结果常常与城市发展实际存在一定差距,一般采用多种方法相互校核。
单位用地指标法:确定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的用水量指标后,根据规划的城市用地规模,推算出城市用水总量。这种方法对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的用水量预测与计算都有较好的适应性。城市发展增量法用于近期建设预测比较准确。
人均综合指标法:是指城市每日的总供水量除以用水人口所得到的人均用水量。规划时,合理确定本市规划期内人均用水量标准是关键。通常根据城市历年人均综合用水量的情况,参照同类城市人均用水指标确定。显然,城市中工业用水占有较大比例(通常在50%以上),而各城市的工业结构和规模及发展水平都有较大差别,不能盲目照搬。
线性回归法:回归技术是根据过去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两个或多个因素的资料,由不确定的函数关系,利用数学方法建立相互关系,拟合成一条确定曲线或一个多维平面,然后将其外延到适当时间,得到预测值。回归曲线有线性和非线性,回归自变量有一元和多元之分。
年递增率法:实际是一种拟合指数曲线的外推模型,若预测时限过长,可能影响预测精度。
生长曲线法:城市用水总量从历史发展过程看,呈S型曲线变化,称作生长曲线,这符合城市用水量在人口和用水标准上的变化规模,从初始发展到加速发展,最后发展速度减缓。
生产函数法:城市用水预测中,引入经济理论中描述生产过程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建立预测模型。
城市发展增量法: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规划的要求,规划期内居住、公建、工业等发展布局都有明确的指标,所以只要按有关定额和方法分别计算出新增部分的用水量,再加上现状的用水量,就可以求出规划期内的城市用水总量。这种方法用于近期建设预测比较准确。
分类加和法:分别对各类城市用水进行预测,获得各类用水量,再进行加和。预测时,除了计算出每类用水量外,还可以采用比例相关法。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