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原则?

题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原则?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3.尊重与理解学生的原则4、学生主体性原则5.适应个别差异原则6.整体性发展原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年8月,国家教育部第一次就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专门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和规定。
1999

第2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教育和()教育。


正确答案:发展性;补救性

第3题: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
解析: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有:
(1)注重情感体验
情感是一种由内而外、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儿童对未来的杠会适应能力,对其心理健康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2)注重环境创设
第一,物质层面的环境。幼儿园的物理环境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一个主要方面,
第二,精神层面的环境。宽松、愉快的生活气氛和充满关爱的精神环境,能使幼儿经常处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
(3)注重多途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多种类的活动、多途径的操作,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影响儿童,帮助儿童成长。途径包括移情训练、角色扮演、模拟活动等。

第4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哪些专门途径?各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1、心理素质教育:根据个体心理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设计并实施各种方案,以促使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心理素质教育一般是发展性的教育,面对的是正常学生,既可以是个体学生,也可以是学生集体。主要途径有:开设心理学课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举办各种心理讲座、开展心理知识宣传等。
2、心理咨询与辅导:根据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心理出现问题的个体摆脱不利的心理状态,或排除各种心理障碍,恢复到健康状态。心理咨询一般是补救性的,面对的是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学生或程度较轻的心理不健康的学生。
3、心理治疗: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已经产生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的人进行专门的调节,使之回复到正常状态。心理治疗是补救性的,其对象是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与周密的治疗处理。要求有专门训练的、有较高技术的人员

第5题:

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倾向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化倾向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倾向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孤立化倾向

第6题: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当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正确答案:学习指导、生活指导、职业指导和青春期指导

第8题:

中小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答案:
解析:
(1)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①学习问题,包括厌学、逃学、学习效率低、阅读障碍、考试焦虑、学校恐惧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等方面问题。②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友伴关系等方面问题。③学校生活适应问题,包括生活自理困难,对学校集体不适应等问题。④自我概念问题,包括缺乏自知、自信、自我膨胀等问题。⑤与青春期性心理有关的问题,包括青春期发育引发的各种情绪困扰,异性交往中的问题,性困惑等问题。(2)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见2014年杭州师范大学简答2)

第9题:

简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正确答案: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
2、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
3、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4、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第10题: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与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