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一般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题目

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一般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逐一加减到按群运算的发展过程。按数群加减运算的实质是依靠()。

A、动作

B、表象

C、概念

D、规则


参考答案:C

第2题:

下面运算符的运算顺序,正确的是( )。

A.加减,关系运算,乘除,乘方

B.乘除,乘方,加减,关系运算

C.乘方,乘除,加减,关系运算

D.关系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正确答案:C
运算符的运算顺序是:乘方(^)、乘除(*,/)、加减(+,-)、关系运算(<=)。故选C。

第3题:

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中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1)口述应用题是学前儿童掌握加减运算的工具和基础口述应用题在幼儿学习加减运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幼儿掌握加减运算的工具和基础。(2)口述应用题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了幼儿思维分析、综合能力的发展;促进了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3)学前儿童解答和自编应用题的心理特点幼儿在解答加、减应用题时,常会受题目中内容和情节的影响,他们往往把应用题当作一个故事或谜语,而不注意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问题,也有时是被题目中情节内容所吸引而忘记计算的任务。幼儿在学习自编应用题时,常常因为对应用题的结构理解、掌握较差,常表现出以下问题:多数幼儿不会提出问题,常直接说出答案;有的幼儿不会提问,编题也不完整;还有的幼儿所编的应用题不符合生活逻辑或事物发展的规律。

第4题:

简述学前儿童道德感的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1岁儿童有了一种对人的最简单的同情感,这是高级情感产生的基础,2、3岁的儿童产生了简单的道德感,并出现了最初的爱与憎,当然他们的道德情绪表现是极为肤浅的,幼儿的道德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渐渐在形象水平上懂得了一些道理,开始把自己的或别人的言行与一定的道德规则和榜样相比较,产生了相应的道德体验。

第5题:

学前儿童加减运算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
2)学习加小数、减小数容易,学习加大数、减大数难
3)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比算式题容易

第6题:

学前儿童有哪几种基本情绪?怎样培养学前儿童的良好情绪?


参考答案:学前儿童的三种基本情绪是:哭、笑和恐惧。培养:A、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家庭、幼儿园(1)保持和谐的气氛:(2)建立良好的亲子情和师生情B、成人的情绪控制(1)、给与孩子正确的情绪示范。(2)、成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教师,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丢在教室外,不要对着幼儿发火,要善于关心孩子,发现其优点。(3)、教师要理智的对待每个幼儿的情绪态度,C、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1)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2)耐心倾听孩子说话(3)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D、帮助孩子控制情绪——转移法、冷却法、消退法

第7题:

通过对儿童作品的分析,可以了解()。

A、成人的心理特点

B、教育教学对学前儿童的作用

C、学前儿童的一般能力发展

D、学前儿童的特殊能力和个性倾向


参考答案:BCD

第8题:

简述幼儿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参考答案: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及特点:(1)3~4岁3岁半以前的幼儿面对实物,却不知道用它来帮助进行加减运算。他们要依靠成人将实物分开、合拢给他看,才能说出一共有几个或还剩下几个。他们不理解加减的含义,不认识加减运算符号,数的运算对这个年龄的幼儿来说是困难的。(2)4~5岁4岁幼儿一般会自己运用实物进行加减运算了,但在进行运算时,需要将表示加数和被加数的两堆实物合并,再从第1个一个一个地逐一点数后说出总数(即得数)。减法与此一样。这时幼儿完全依靠动作思维,是在最低的思维水平上学习数的运算。但4岁以后的幼儿已经表现出有初步的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了。(3)5~6岁5岁以后,幼儿学习了顺接数和倒着数,他们能够将顺接数和倒着数的经验运用到加减运算中去。此时,多数幼儿可以不用摆弄实物,而是用眼睛注视物体,心中默默地进行逐一加减运算。5岁半以后,随着幼儿数群概念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了数的组成以后,他们在教师引导下,开始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减运算,这样就从逐一加减向按群加减的水平发展。

第9题:

幼儿加减运算能力发展要经历()

  • A、具体水平加减
  • B、表象水平加减
  • C、抽象水平加减
  • D、动作水平加减

正确答案:A,B,C

第10题:

学前儿童表现最早的能力是()能力。


正确答案:操作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