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界素以学术严谨著称,据《朝日新闻》报道,日本麻醉科学会2011年6月29日指出,该学会成员、原东邦大学学者藤井善隆自1990年至2011年间于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的212篇论文中至少伪造了172篇。近年来欧美国家也相继曝出相关问题。这突出说明当前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具有()。A、个案性B、全球性C、行业性D、必然性

题目

日本学界素以学术严谨著称,据《朝日新闻》报道,日本麻醉科学会2011年6月29日指出,该学会成员、原东邦大学学者藤井善隆自1990年至2011年间于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的212篇论文中至少伪造了172篇。近年来欧美国家也相继曝出相关问题。这突出说明当前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具有()。

  • A、个案性
  • B、全球性
  • C、行业性
  • D、必然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后,日本进步记者青柳猛写作的《义和团赞论》发表在()

A.《读书》

B.《朝日新闻》

C.《近代映画》

D.《女学杂志》


参考答案:D

第2题:

2011年8月26日,曾研究出“人耳鼠”的曹谊林博士再次公开几只经重复验证的“人耳鼠”,力证自己学术无造假。近年来,有关“人兽杂交”的秘密科学研究的新闻层出不穷,这些研究行为均为文明社会所不齿,也突破了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能接受的道德底线。这种行为败坏了()。

  • A、学界的学风
  • B、科研的求真务实性
  • C、科研的伦理底线
  • D、学界公认的学术规范

正确答案:C

第3题:

学术圈被誉为良心的最后庇护所之一,遗憾的是它似乎也沦陷了。中国学术制度问题,根本在于学术行政化、学界官场化。学者们的主要心思不在学问上,不抄、不造假,哪里有成果?在中国反学术不端机制执行上,引入“学术死刑”和“赏金反腐”,听起来是可行的。可问题是,眼下在-自己调查自己”、“自己监督自己”的机制之下生活得很惬意的学界众生,有什么动机来革自己的命呢?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_______

A.当今的中国学术界存在着严重的学术腐败现象

B.应建立相关的惩戒机制给学术腐败现象以严惩

C.解决学术腐败问题要从学术行政化和学界官场化人手

D.当今中国学术腐败现象的本质原因


正确答案:C
文段首先讲述了学术■存在学术腐败问题,并且提出中国学术制度问题的根本在于学术行政化和学界官场化的观点。接下来从学者们的表现和中国反学术不端机制执行的局限性两个方面来论证该观点。由此可知,文段意在强调的是解决学术腐败问题要从根本上人手,消除学术行政化和学界官场化。因此本题答案为C。

第4题:

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后,日本进步记者青柳猛写作的《义和团赞论》发表在()

  • A、《读书》
  • B、《朝日新闻》
  • C、《近代映画》
  • D、《女学杂志》

正确答案:D

第5题:

近年来,全国多所高校违反学术道德规范而相继卷入()事件

  • A、学术研究
  • B、学术借鉴
  • C、学术造假
  • D、学术模仿

正确答案:C

第6题:

在某次综合性学术年会上,物理学会作学术报告的人都来自高校。化学学会做学术报告的有些来自高校,但是大部分来自中学,其他学术报告人均来自科学院,来自高校的学术报告者都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来自中学的学术报告者都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李默、张豪参加了这次综合性学术年会,李默并非来自中学,张豪并非来自高校。以上陈述如果为真,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A.张豪是物理学会的
B.李默是化学学会的
C.李默如果做了学术报告,那么他不是化学学会的
D.张豪如果是化学学会的那么他就不是物理学会的

答案:A
解析:

第7题:

韩国首尔大学黄禹锡因违反科学道德,犯有诈骗、科研剽窃等行为,被拉下“国家最高科学家”神坛,最终以被判处有期徒刑18个月、缓期两年执行的结局收场。这一事件极大地伤害了韩国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也对韩国科技界的国际形象带来负面影响。该案例突出反映了当前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具有()。

  • A、个案性
  • B、社会性
  • C、行业性
  • D、必然性

正确答案:B

第8题:

自1964年以来,中国护理界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称 ( )

A、中华护士会

B、中国护士学会

C、中华护士学会

D、中华护理学会

E、中国护理学会


参考答案:D

第9题:

《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的制定目的是为了:弘扬()精神,营造严谨踏实的学风,维护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严明学术纪律。

  • A、求是
  • B、创新
  • C、求实创新
  • D、求是创新

正确答案:D

第10题: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问题何以会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正确答案: 20世纪以来,科研活动已经从以个人的兴趣为中心、强调自由探索和学界自治的业余活动,发展为高度专业化的一种社会建制。随着科研从业人员的不断增多,科研资源相对稀缺,对学术荣誉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种利益的追求也日益激烈,引发了科研从业人员的价值冲突,产生了导致科研不端行为的职业和社会诱因。
20世纪80年代以后,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
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之所以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科研群体的社会角色更易受到社会关注。科学家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创新的推动者,一直被公众看做“最接近上帝的人”,是“不会说谎的人”,在公众中具有良好社会形象,被视作道德的楷模。一旦出现道德问题,对于公众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二是科学技术与工业经济乃至政治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此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包括科学家在内的多元社会主体介入了科技活动的决策、研发和应用,而相应的科技社会化运作机制尚不完善,相应的规范也未能建立起来,由此导致众多的失范现象产生,并引起社会关注。三是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对国家、科学共同体、个人危害很大。对国家和科学共同体而言,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会误导科学研究的方向,导致科技资源低效使用,甚至引发腐败行为。科研人员一旦背离了职业道德的底线,动摇了科学大厦的道德根基,就必须接受科学共同体和社会公众的道德审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青年科技工作者只有从迈入科研大厦的第一天就扎根科学道德大地、扎根学风优良土壤,牢牢恪守科学道德和优良学风的基本规范,学术人生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展开。否则,一些学术不端者身败名裂、被学术共同体除名、甚至受到法律制裁的可悲下场,就可能成为有些青年科技工作者明天的结局。西方有句谚语,叫“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goodbegan,halfdone)”。青年科技工作者只有上好学术生涯的第一课,才能在今后攀登科学高峰的征程上不断前进。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