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中的“明法”是指()。A、明显的规律B、明确的法律C、明显的规定
查看答案
问题:“吾闻祝贤学生,吾子与祝贤游,亦何闻焉?”中“学生”的含义是()。A、学习养生B、学习之人C、游学之人
问题:“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於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返。”中“逐北”的含义是()。A、战于北方B、逃向北方C、追逐败北
问题:“夫揭竿累,趋灌渎,守輗鮒,其於得大鱼难矣。”中“累”的含义是()。A、粗绳B、细绳C、短绳
问题:“仲父之病病矣,可不讳云!至於大病,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中“属国”是指()。A、国家属性B、托付国政C、附属之国
问题:“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緡,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中“入之者十九”是指()。A、深入了十分之九B、隐蔽了十分之九C、进入了十分之九
问题:“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子而悦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中“后人”的含义是()。A、后来之人B、瞧不起人C、继任之人
问题:“故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其於物也,与之为娱矣;其於人也,乐物之通而保己焉;故或不言而飮人以和,与人並立而使人化。”出自()。A、《庄子•杂篇•则阳》B、《庄子•杂篇•外物》C、《庄子•杂篇•天下》
问题:“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中“六合”的含义是()。A、物之四性B、人之四德C、天地四方
问题: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莫寿於殇子,()。天地与我并生,()。A、而大山为小,而彭祖为夭,而万物与我为一B、而彭祖为夭,而大山为小,而万物与我为一C、而大山为小,而万物与我为一,而彭祖为夭
问题:“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中“何居”的含义是()。A、何人B、何故C、何必
问题:“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遊则不然。”中“乘道德”是指()。A、重道德B、顺自然C、用道德
问题:“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出自()。A、《庄子•外篇•山水》B、《庄子•外篇•田子方》C、《庄子•外篇•至乐》
问题:对《养生主》中“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的理解。
问题:()主旨反对他治,反干涉主义,从人的本性上说明人好自然而厌干涉。A、《庄子•外篇•胠箧》B、《庄子•外篇•在宥》C、《庄子•外篇•天道》
问题:“丘也聞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於此乎言之。”中“不言之言”是指()。A、无需讨论的话题B、无争论的论题C、无言的言论
问题:“若规规然若丧父母,揭竿而求诸海也。女亡人哉,惘惘乎!汝欲反汝情性而无由入,可怜哉!”中“亡人”是指()。A、流亡之人B、死亡之人C、困窘之人
问题:()主旨在於破除外形残全的观念,而重视人的内在性,藉许多残畸之人为德行充足的验证。A、《庄子•内篇•德允符》B、《庄子•内篇•人世间》C、《庄子•内篇•大宗师》
问题:“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出自()。A、《庄子•外篇•天下》B、《庄子•杂篇•庾桑楚》C、《庄子•杂篇•徐无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