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对播放的临床病案,作出中医证的诊断,并拟定治法,开出处方。

题目

请对播放的临床病案,作出中医证的诊断,并拟定治法,开出处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女,40岁。今晨突然血崩如注。既往有月经过多病史,血色淡质稀,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脉微弱。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辨证,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正确答案: 辨证:脾肾亏虚,冲任不固。
治法:固冲摄血,益气健脾。
处方:固冲汤。山萸肉24g煅龙骨24g(先煎)煅牡蛎24g(先煎)炒白术30g茜草9g生黄芪18g生杭芍12g海螵蛸12g棕榈炭6g五倍子1.5g(研粉冲服)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重用山萸肉为君,既能补益肝肾,又能收敛固涩。臣以煅龙骨、煅牡蛎,助君药固涩滑脱;脾主统血,气随血脱,又当益气摄血,故又臣以白术、黄芪益气健脾。生白芍补益肝肾,养血敛阴;棕榈炭、五倍子功善收敛止血;海螵蛸、茜草固摄下焦,既能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

第2题:

患者,男,55岁。阴囊偏坠肿痛,痛引腰部,喜暖畏寒,舌淡苔白,脉沉迟。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正确答案: 辨证:肝肾不足,寒滞肝脉。
治法: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处方:暖肝煎。当归6g茴香6g乌药6g茯苓6g枸杞9g肉桂3g沉香3g生姜3片;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肉桂、小茴香温肾暖肝,理气止痛为君药;当归、枸杞补肝肾之虚,乌药、沉香散寒行气助止痛之力,共为臣药;茯苓渗湿健脾,生姜散寒和胃,皆为佐药。诸药配伍,补养、散寒、行气并用,以治虚寒气滞之疝气痛。

第3题:

患者,男,16岁。因外出郊游回家后遂发热头痛,5天来高热持续不退,烦躁不安,昨日并见手足抽搐,大便已3日未解,舌绛而干,脉弦而数。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正确答案: 辨证:肝经热盛,热极动风,兼热结阳明。
治法:凉肝熄风,增液舒筋,兼泻下热结。
处方:羚角钩藤汤加味。羚羊角4.5g(先煎)、钩藤9g、桑叶6g、菊花9g、川贝母12g、生地黄15g、生白芍9g、淡竹茹15g、茯神木9g、大黄6g、甘草3g;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以羚羊角凉肝熄风;钩藤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共为君药。桑叶、菊花清热平肝,以加强凉肝熄风之效,用为臣药。生地凉血滋阴,白芍养阴泄热,二药合甘草酸甘化阴,养阴增液,舒筋缓急,加强熄风止痉之功;茯神木平肝,宁心安神;川贝母、竹茹清热化痰;大黄泻热通便,并导热下行,以上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凉肝熄风、增液舒筋、泻下热结之功。

第4题:

罗某,男,36岁,工人。感冒5天,呕而发热,间有恶寒,大便3日未解。以为热结,于是予调胃承气汤,药后发热未退,心下痞满难受,呕吐加剧,大便稀溏,1日3次,舌淡苔黄腻,脉滑数。分析病案,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正确答案: 辨证:寒热互结,气机阻滞,脾胃不和。
治法:平调寒热,消痞散结。
处方:半夏泻心汤。半夏12g干姜9g黄连6g黄芩9g人参6g大枣4枚炙甘草6g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以半夏和胃燥湿,散结消痞,干姜温运脾阳,黄芩、黄连泻热燥湿。姜、夏性温,芩、连性寒,二组合用,调和寒热,以解寒热之互结;姜、夏味辛,芩、连味苦,合而用之,辛开苦降,宣通气机,宣散湿邪,协调升降,以解痞、呕、利诸症。人参、大枣、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兼顾误下伤中。七味配伍,寒热并用,苦辛并进,补泻同施,使邪去正复,气得升降,诸症悉平。

第5题:

分析下列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患者,男,45岁,农民。一身面目俱黄2天,黄色鲜明,小便短赤,腹部微满,舌苔黄腻,脉沉数。


正确答案: 辨证:湿热阳黄。
治法:清热利湿退黄。
处方:茵陈蒿汤。茵陈30g、栀子10g、大黄10g、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栀子泻火解毒,导湿热从小便而去;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导瘀热从大便而下。

第6题:

患者,男,58岁。经常自汗、夜卧更甚3年,伴心悸惊惕、气短烦倦半年,舌淡红,脉细弱。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辨证,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正确答案: 辨证:体虚卫外不固,阴伤心阳不潜
治法: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处方:牡蛎散加糯稻根须。
煅牡蛎30g(先煎)生黄芪30g麻黄根9g小麦30g糯稻根须15g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以煅牡蛎敛阴潜阳,固涩止汗,为君药;生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为臣药。君臣相配,是为益气固表、敛阴潜阳的常用组合。麻黄根、糯稻根须功专收敛止汗,为佐药。小麦甘凉,专人心经,养气阴,退虚热,为佐使药。合而成方,补敛并用,兼潜心阳,共奏益气固表、敛阴止汗之功,可使气阴得复,汗出自止。

第7题:

刘某,女,28岁。第1胎足月分娩。产后第7天,体温突然上升到39.6℃.恶露无臭气。曾用抗生素治疗3天无效,症见恶露虽少,未净,腹不胀痛,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呕恶,胸胁胀痛,时太息,纳差,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分析病案,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正确答案: 辨证:热入血室,肝胆经气不利。
治法:和解少阳,兼以调血。
处方:小柴胡汤加当归、丹参、益母草。柴胡12g黄芩9g半夏9g人参6g大枣4枚炙甘草4g当归9g丹参9g益母草9g生姜9g水煎服
方义分析:热入血室,正邪纷争,欲借少阳为出路而有寒热往来,治当因势利导,主用小柴胡汤,借和解少阳之枢机,使邪从外解,邪气去则血结亦散。故方用柴胡轻清透散,透解外邪,疏畅气机;黄芩苦寒清泄,祛除少阳胆腑之热。二药相配,清透结合,和里祛邪,共解血室、少阳之邪,为本方的主要部分。半夏、生姜和胃降逆,运脾输津;当归、丹参、益母草行血和血,以治血结。邪气之所以入于血室,乃产后气血虚弱而致,故用人参、大枣、炙甘草、当归益气养血,扶正祛邪,皆为辅佐部分。甘草兼能调和诸药为使。如此配合,使血室之邪外透而解,气血畅则津液行,自然诸症悉除。

第8题:

患者,女,36岁。昨日下午外出劳动时突发皮肤瘙痒难忍,并迅速出现大小不等的扁平隆起风团,色红,微有发热恶风,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正确答案: 辨证:风湿热邪,浸淫血脉,郁于肌腠。
治法: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处方:消风散。荆芥6g、防风6g、牛蒡子6g、蝉蜕6g、石膏15g、知母6g、生地6g、当归6g、苍术6g、胡麻仁6g、苦参6g、木通3g、甘草3g;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疏风散邪,止痒先疏风之义,共为君药。石膏、知母清热泻火;苍术散风燥湿,苦参清热燥湿,木通渗利湿热,共为臣药。生地、当归、胡麻仁养血活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和中调药,为使药。合而用之,具有疏风除湿、清热养血之效。

第9题:

分析下列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患者,男,55岁。3天前因饮食不洁而开始腹痛,继而便脓血,赤白相兼,日行数次,伴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正确答案: 辨证:湿热壅滞,气血失调证。
治法: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处方:芍药汤加味。白芍30g、当归6g、黄连15g、黄芩15g、官桂3g、槟榔10g、木香10g、甘草6g、山楂10g、神曲10g、大黄10g、水煎服
方义分析: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大黄泻热导滞,白芍、当归调血和血,木香、槟榔行气导滞,山楂、神曲消食导滞,肉桂防诸药苦寒伤阳并助调理气血,甘草调和诸药,并和芍药缓急止痛。

第10题:

问答题
患者,男,16岁。因外出郊游回家后遂发热头痛,5天来高热持续不退,烦躁不安,昨日并见手足抽搐,大便已3日未解,舌绛而干,脉弦而数。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正确答案: 辨证:肝经热盛,热极动风,兼热结阳明。
治法:凉肝熄风,增液舒筋,兼泻下热结。
处方:羚角钩藤汤加味。羚羊角4.5g(先煎)、钩藤9g、桑叶6g、菊花9g、川贝母12g、生地黄15g、生白芍9g、淡竹茹15g、茯神木9g、大黄6g、甘草3g;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以羚羊角凉肝熄风;钩藤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共为君药。桑叶、菊花清热平肝,以加强凉肝熄风之效,用为臣药。生地凉血滋阴,白芍养阴泄热,二药合甘草酸甘化阴,养阴增液,舒筋缓急,加强熄风止痉之功;茯神木平肝,宁心安神;川贝母、竹茹清热化痰;大黄泻热通便,并导热下行,以上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凉肝熄风、增液舒筋、泻下热结之功。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