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相当。A、事实B、性质C、情节D、社会危害程度
查看答案
问题:行政征收(土地征收除外)具有无偿性,行政征用具有有偿性。
问题:()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A、收容教育B、强制戒毒C、拘役D、行政拘留
问题:行政机关在监督检查时,发现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作出的处理是()。A、责令停止建造、安装和使用B、责令设计、建造、安装和使用单位立即改正C、责令停止建造、安装和使用,并责令设计、建造、安装和使用单位立即改正D、对设备、设施进行扣押封存
问题:对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以()作为被申请人。A、委托的组织B、委托的行政机关C、委托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主管机关D、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
问题:R县水利局根据县长的指示强制拆除水库中的养鱼网箱。该拆除行为被法院判决确认违法。赔偿义务机关是()。A、R县政府B、R县水利局C、R县财政局
问题:根据《行政复议法》规定,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者该部门的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问题:因情况紧急,某市公安机关需要当场实施扣押物品的强制措施,应当在返回行政机关后,立即向行政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手续。()
问题:行政执法机关实施行政检查具有()职权。 A、进入现场权B、询问权C、调查取证权D、依法采取必要的行政强制措施权
问题: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对个人作出()行政处罚,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A、警告或者50元以下罚款B、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C、警告或者3日以下拘留D、警告或者5日以下拘留
问题:广西某设区市人大颁布的地方性法规可以在国务院行政法规设定的许可事项范围内做出具体规定。()
问题: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期间,关于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以下表述正确的有()A、行政复议机构认为申请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被审查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可以通知其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B、行政复议机构认为申请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被审查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通知其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C、行政复议期间,申请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被审查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可以向行政复议机构申请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D、第三人不参加行政复议,影响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
问题: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发送的申请书副本或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A、5日B、7日C、10日D、15日
问题: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的,行政机关可以()A、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B、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政府申请强制执行C、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D、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同级政府申请强制执行
问题:行政许可听证程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听证应当公开进行B、听证应当由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主持C、听证时,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供审查意见的证据、理由,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以提出证据,并进行申辩和质证D、行政机关应当参考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问题:下列不应当列入行政执法监督范围的事项是()。A、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决定B、行政处罚违法、不当C、行政执法方式不文明
问题:行政复议法规定,被申请人不按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复议机关应当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A、没有证据、依据B、违法C、没有证据D、没有法律依据
问题: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关于申请行政复议法定期限的表述错误的是()。A、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少于六十日的,从其规定B、行政复议申请的一般期限为“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C、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从其规定D、因不可抗力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问题:关于使用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的规定,下列说法不符合《行政诉讼法》的是()A、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行政诉讼的权利B、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尊重当地民族通用语言、文字,但不承担为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的职责C、少数民族聚居区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D、人民法院使用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发布法律文书
问题:下列表述不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规定的是()。A、该办法对行政机关的聘任人员不具有约束力B、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职责,行政机关首长、分管负责人承担行政过错责任C、行政机关应当按规定建立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行政管理制度D、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应当坚持有责必问,有错必究,过错责任与过错程度相适应、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