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人耳听到的声音来源于物体的振动,所以物体振动所发出的声波,人耳一定能听到。

题目
判断题
众所周知,人耳听到的声音来源于物体的振动,所以物体振动所发出的声波,人耳一定能听到。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其声波作用于物体上的压力称为声压,人耳能听到的声压范围为 ( )。

A.0.00002~20Pa

B.20~20000Hz

C.75~120dB

D.80~12000Hz


正确答案:A

第2题:

关于超声波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耳听到B.是一种机械波C.由机械振动引起SXB

关于超声波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耳听到

B.是一种机械波

C.由机械振动引起

D.本质上与声波一样

E.可在弹性介质中传播


正确答案:A
超声是指超过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的高频声波。

第3题:

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信号是()

A.次声波

B.超声波

C.音频

D.声波


参考答案:C

第4题:

人耳对一个声音的感受性会因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发生改变。一个声音能被人耳听到的最低值会因另一个声音的出现而提高,这种现象就是听觉掩蔽。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符合听觉掩蔽的是:

A.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觉得听到的音量逐渐变小
B.吵闹的课间,老师得大声说话,同学们才能听到
C.人类无法听到蝙蝠等动物发出来的超声波
D.安静的房间内,我们能够听到闹钟“滴答”的声音

答案:B
解析:
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找关键信息。声音最低值因另一声音的出现而提高。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A项中“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的结果却是“音量逐渐变小”,并未出现“另一声音”,不符合定义;B项:“老师得大声说话学生才能听见”是因为“教室吵闹”,说明老师声音的最低值因另一声音的出现而提高,符合定义;C项:人类无法听到蝙蝠等动物的声音是因为声波频率的问题,而没有涉及题干中说的“因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发生改变”的情况,不符合定义;D项:安静的房间内只听到了闹钟的“滴答”声,没有另一种声音,因而不涉及题干中说的“因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发生改变”的情况,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B选项。

第5题: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大致每秒钟振动11-20000次。而音乐中所用的音,其振动频率的范围一般只限于( )

A.27-20000次
B.88-4100次
C.27-4100次
D.88-2000次

答案:B
解析:

第6题:

关于超声波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耳能听到

B.是一种机械波

C.由机械振动引起

D.本质上与声波一样

E.可在弹性介质中传播


正确答案:A
A。超声是指超过人耳听觉范围 (20~20 000Hz)的高频声波。

第7题:

关于超声波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耳能听到B.是一种机械波C.由机械振动引起SX

关于超声波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耳能听到

B.是一种机械波

C.由机械振动引起

D.本质上与声波一样

E.可在弹性介质中传播


正确答案:A
超声是指超过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的高频声波。

第8题: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正确答案:A

第9题:

某教师为了解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如下检测题,检测结果是每个选项都有学生选择。
题目: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在振动
B.我们听不到声音.一定是因为物体不振动
C.物体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就越大
D.物体振动的振幅足够大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问题:(1)指出正确选项,针对错误选项分析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2)针对错误选项,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答案:
解析:
(1)正确选项为A。部分同学由于对声音的音调、响度混淆不清,或者对听到声音的条件不理解,容易出现以下几种错误思路:①因为听不到声音说明物体没有振动发声,错选B;②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越大,错选c;③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响,声音大我们就可以听到,错选D。
(2)教学片段:
教师:同学们仔细看清楚这道题的选项,其中包含的关键信息点有物体发声与我们听到声音。教师:大家回忆一下人听到声音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
学生:首先必须有物体在振动,其次必须有介质在传播声音。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两点是正确的,不过还少了一个条件。比如超声波和次声波我们人耳就听不到.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因为人对声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 Hz到20000 Hz.如果振动物体的振动频率低于20 Hz或高于20000 Hz,人耳就觉察不出来。
教师:所以,根绝这三个条件我们判断出哪个选项正确 哪个选项错误呢 学生:A选项正确,B选项和D选项错误。
教师:有部分同学选择了C选项,大家思考一下声音的响度和音调对应声音的哪种物理量 学生:声音的振幅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声音的频率反映了声音的音调。
教师:因此物体振幅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就越大,C选项也是错误的。同学们理解了人听到声音的条件以及能正确判断声音的响度与音调的区别,这类题目就能迎刃而解。

第10题:

物体振动声频率在_____以上者,人耳就不可能接受。


答案:
解析:
2万次/s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