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啤酒瓶颈空气量愈低,愈有利于非生物稳定性和风味稳定性,瓶颈空气一般要求小于()mL(640mL瓶)。

题目
填空题
成品啤酒瓶颈空气量愈低,愈有利于非生物稳定性和风味稳定性,瓶颈空气一般要求小于()mL(640mL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物质中,()的分解产物对啤酒风味、泡沫和非生物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A.淀粉

B.蛋白质

C.纤维素

D.脂肪酸


正确答案:B

第2题:

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经过滤澄清透明的啤酒仍然是胶体溶液,还含有大分子胶体物质,它们在保存时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使胶体溶液稳定性破坏,形成浑浊乃至沉淀。
啤酒的澄清透明是暂时的,而浑浊、沉淀终究将会发生,啤酒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稳定时间的长短。
啤酒生产者在生产啤酒时,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减少成品啤酒中这些不稳定大分子物质上,使啤酒在保质期内始终保持稳定。
但是,这些不稳定的大分子物质也是风味物质,非生物稳定性过长的啤酒并不一定口味最好。
①大分子蛋白质所致的混浊:
1)消毒混浊(又称杀菌混浊、热凝固混浊):
过滤后澄清的啤酒,经过巴氏消毒,啤酒中立即出现絮状大块或小颗粒(肉眼可见的)悬浮性物质——“消毒混浊”。
主要是啤酒中存在大分子蛋白质或多肽(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万以上)含量高,如大于30mg/L。它们在啤酒消毒时,容易造成水化膜破坏、失去电荷(处于等电点),从而变性、絮凝,又易和多酚物质结合,结果以沉淀物而存在。
2)冷雾浊(可逆混浊)
麦汁和啤酒中存在较多的β-球蛋、δ醇溶蛋白(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万左右)。此类蛋白质在20℃以上可以和水形成氢键,呈水溶性,但在低于20℃下,则和多酚以氢键结合,导致和水结合的氢键断裂,就会以0.1-1μm颗粒(肉眼不可见)析出,造成啤酒失光,浊度上升。
如将此啤酒加热到50℃以上,则和多酚结合的氢键也断裂,又恢复和水以氢键结合,又变成水溶性的,则失光消除,浊度恢复正常,所以,称“可逆混浊”。
3)氧化混浊(永久混浊)
啤酒中若存在较多的大分子蛋白质,在包装以后,保存数周至数月,啤酒中首先出现颗粒混浊,然后颗粒变大,慢慢沉于器底,在器底出现薄薄一层较松散的沉淀物质,而啤酒液中又恢复澄清、透明,其本质是:有巯基的蛋白质氧化聚合,形成带二硫键的更大分子。
总多酚中花色苷、花色素原,也在贮藏时发生二聚、三聚化反应,变成聚多酚。
聚多酚又和氧化聚合的蛋白质结合,它们在啤酒中先以小颗粒析出(混浊),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聚合度愈变愈大,颗粒也随之增大,最后变成较紧密的颗粒,沉于器底。此类混浊是由氧化促进,而且加热啤酒无法消除,所以称“氧化混浊”或“永久混浊”。
可逆混浊也常常是永久混浊的先兆。
4)铁蛋白混浊
若啤酒中含有大于0.5mg/L的Fe2+,就容易引起铁蛋白混浊。当啤酒中含铁在0.5-0.8mg/L,过滤啤酒可能是澄清的,但消毒以后,不久就会有褐色至黑色的颗粒出现,此时Fe2+氧化成为了Fe3+,并和高分子蛋白质结合形成铁-蛋白质络合物。
当啤酒中铁大于1.2mg/L,过滤后啤酒浊度也会在0.7EBC单位以上,消毒以后很快超过1.5EBC单位。
②多酚物质所致的混浊

第3题:

麦汁煮沸强度过大,有利于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有利于啤酒的泡沫。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4题:

灌装后的啤酒应有合适的瓶颈空隙率,灌装液位高出标准的啤酒,将降低瓶颈空隙率,增加漏气或爆瓶的几率。瓶颈空隙率不小于()。


正确答案:4.0%

第5题:

青岛啤酒瓶装线装酒、压盖工艺原则要求控制600ml瓶装酒瓶颈空气()。

  • A、≤0.3mL
  • B、≤0.4mL
  • C、≤0.5mL
  • D、≤0.6mL

正确答案:D

第6题:

过剩空气系数α值愈大,表示实际供给的空气量比燃料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愈大,炉膛里的氧气就愈充足。空气系数是否愈大愈好,愈有利于炉膛燃烧?为什么?


正确答案: 当过剩空气系数过大时,则会因大量冷空气进入炉膛,而使炉膛温度下降,对燃烧反而不利。

第7题:

瓶颈空气检测时,为确保数据稳定性,须将碱液水准瓶置于稳定平面如操作台或试剂架上后再读取碱液吸收管内气体体积。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钢的热稳定性愈高,则其( )。

A.硬度愈高

B.组织愈均匀

C.回火稳定性愈高

D.强度和韧性愈好


正确答案:C

第9题:

钢的热稳定性愈高,则其()。

  • A、硬度愈高
  • B、组织愈均匀
  • C、回火稳定性愈高
  • D、强度和韧性愈好

正确答案:C

第10题:

青岛啤酒瓶装线装酒、压盖工艺原则要求控制500ml瓶装酒瓶颈空气≤0.6mL。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