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途径?

题目
问答题
简述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途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食品香气形成的几种主要途径。


正确答案: ①生物合成存在于食品原料中的香气;
②食物原料中的气味前体物在直接酶或间接酶作用下形成香气;
③在高温等条件下的分解聚合作用形成香气;
④采用香料、香精等进行调香形成香气。

第2题:

简述食品保藏的途径


正确答案:⑴运用无菌原理(辐射杀菌);
⑵抑制微生物活动(降低温度,脱水降低水分活度,利用渗透压);
⑶利用发酵原理(利用代谢产物和抗生素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动);
⑷维持最低生命活动(降低呼吸作用)。

第3题:

关于食物中丙烯酰胺说法正确的是()。 ①高温加工的薯类和谷类等含淀粉高的食品,尤其是油炸薯类食品含量较高 ②在煎、炸、烘、烤食品时,避免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以减少丙烯酰胺的产生 ③延长油炸时间可以破坏丙烯酰胺 ④以上都对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④


正确答案:C

第4题:

食品香气的形成有哪几种途径?


正确答案: 食品香气形成途径大致可分为:1、生物合成,香气物质接由生物合成,主要发萜烯类或酯类化合物为毒体的香味物质,2、直接酶作用;香味由酶对香味物质形成。3、间接酶作用,香味成分由酶促生成的氧化剂对香味前体作用生成,4、高温分解作用:香味由加热或烘烤处下前体物质形成,此外,为了满足食品香气的重要可发通过添加香精来达到特定的效果。

第5题:

简述食品中香气形成的途径。


正确答案:1、生物合成作用:在食品体系中以氨基酸、脂肪酸、羟基酸、单糖、糖苷、色素、萜烯或酯类化合物为前体通过生物代谢合成的风味物质。
2、酶直接作用:单一酶与前体物质直接作用生成香味物质。
3、氧化作用。
4、热作用。
5、发酵形成。
6、增相形成。

第6题:

丙烯酰胺是近来在()食品中的发现的有害物质,它在炸薯条中的含量水平较高。


正确答案:高温加工

第7题:

简述异丙丙烯酰胺是聚丙烯酰胺的单体。


正确答案: 丙烯腈部分水解可得丙烯酰胺:
CH2=CHCN+H2O+H2SO4→CH2=CHCONH2·H2SO4
CH2=CHCONH2·H2SO4+2NH3→CH2=CHCONH2+(NH4)2SO4
采取结晶法将硫酸铵从产物中分离。
用含铜的催化剂进行催化水解,60~80oC,丙烯腈转化率为60~80%,丙烯酰胺选择性可达96%,可直接或提浓后使用。

第8题:

易产生丙烯酰胺污染的食品是()

  • A、鸡肉
  • B、粉条
  • C、海鲜
  • D、膨化食品

正确答案:D

第9题:

试述食品中风味化合物的形成途径。


正确答案:(1)酶催化反应:包括主要成分和非主要成分的反应。生物体在正常生长期内酶催化的反应一般可形成较好的风味。
有以下几个典型物质的反应:
油脂与脂肪酸的酶促氧化:由于该类反应受到生物体的控制,脂肪在果树体内的生物氧化,裂解产物多为6~9个碳的化合物,有较好的风味;由β氧化而形成的嗅感物质为中碳链的化合物,生成的产物主要为C6和C9醛、醇类,对促成食物风味转化有很好的作用。
芳香族氨基酸的转化:生物体内的酪氨酸、苯丙酸等是香味物质的重要前提,在酶的作用下,莽草酸途径产生各类酚醚类化合物。
蛋白质、氨基酸的转化,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可以把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然后氨基酸进一步分解转化。
其他物质的转化:主要指的是食品中存在比较多的碳水化合物、酸类及部分色素。碳水化合物、有机酸是生物主流代谢的核心物质,在糖酵解、三羧酸循环中,能产生多种中间产物,这些产物或者对食品有好处,或者有坏处,。
(2)非酶反应:食品加工中,加热是最普遍、最重要的步骤,也是形成食品风味的主要途径。风味前提物质可发生各类反应,从而形成不同特性的风味物质。
基本组分的相互作用:基本组分是指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加工中形成风味物质的反应主要是热降解反应。糖的热降解反应有:裂解、分子内脱水、异构,反应单糖与双糖等产生低分子醛、酮、焦糖素等;纤维素、淀粉等400℃以下生成呋喃、糠醛、麦芽酚等氨基酸的热降解反应主要为含硫氨基酸的降解、杂环氨基酸的降解。油脂的热降解反应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的热氧化降解,生成各种小分子的稀醛、醛、烃类;饱和脂肪酸的热氧化降解,生成物有甲基酮、内酯、脂肪酸及丙烯醛。
非基本组合的热降解:非基本组分是指食品中含量相对较低的组分。在食品加工中维生素类物质的降解,虽然损失了营养,但能产生较好的风味。

第10题:

简述食品中气味形成的途径有哪些?


正确答案: 生物合成;酶直接作用;酶间接作用;加热分解;微生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