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有哪些?请具体回答各因素是怎样影响的?

题目
问答题
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有哪些?请具体回答各因素是怎样影响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请就“教师的态度”这一因素作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 (1)教师的压力。
(2)教师的态度。
①教师的工作满意感。
②教师的士气。
③教师的动机。
(3)教师的信念。
(4)教师的人格。

第2题:

影响金属塑性的因素有哪些?怎样影响?


正确答案: 影响金属塑性的因素
1、金属的成分与组织影响
1)化学成分对塑性影响:纯金属及呈固溶体状的合金塑性最好,而呈化合物或机械混合物状态的合金塑性最差。
2)金属组织结构对塑性影响:晶粒界面强度、金属密度越大,晶粒大小、晶粒形状、化学成分、杂质分布越均匀及金属可能的滑移面与滑移方向越多时,则金属的塑性越高。 多相合金的塑性大小取决于强化相的性质、析出的形状和分散度,还取决于强化相在基体中分布的特点、溶解度以及强化相的熔点。一般认为强化相硬度和强度越高、熔点越低、分散度越小,在晶内呈片状析出及呈网状分布于晶界时,皆使合金塑性降低。
2、温度对金属塑性影响:一般来说,随温度升高,金属塑性增加;但是当温度升至低塑性区(蓝脆区、相变区和过烧温度)时,使金属塑性降低。
3、变形速度对塑性影响:变形速度对金属塑性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当增加变形速度时,由于变形的加工硬化及滑移面的封闭,使金属的塑性降低;另一方面,随着变形速度的增加,由于消耗于金属变形的能量大部分转变为热能,而来不及散失在空间,因而使变形金属的温度升高,使加工硬化部分地或全部得到恢复而使金属的塑性增加。
4、变形力学图示对金属塑性的影响:应力状态图示的改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金属的塑性,甚至会使脆性物体产生塑性变形,或使塑性很好的物体产生脆性破坏。实验证明,在强烈的三向压应力状态下,脆性材料大理石也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三向拉应力状态下,高塑性材料铅也会很快失去塑性而断裂。
5、变形程度对塑性影响:冷变形时,变形程度越大,加工硬化越严重,金属塑性降低;热变形时,随着变形程度增加,晶粒细化且分散均匀,故使金属塑性提高。

第3题: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怎样影响?


参考答案: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有:(1)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水泥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强度越高;在能保证密实成型的前提下,水灰比越小强度越高。(2)骨料品种、粒径、级配、杂质等。采用粒径较大、级配较好且干净的碎石和砂时,可降低水灰比,提高界面粘结强度,因而混凝土的强度提高。(3)养护温度,湿度。温度、湿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是通过影响水泥的水化凝结硬化来实现的。温度适宜、湿度较高时,强度发展快,反之,不利于混凝土强度的增长。(4)龄期。养护时间越长,水化越彻底,孔隙率越小,混凝土强度越高。(5)施工方法。主要指搅拌、振捣成型工艺。机械搅拌和振捣密实作用强烈时混凝土强度越高。

第4题:

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1.食品在杀菌钱的污染情况a.污染微生物的种类b.污染微生物的数量
2.食品的酸度(pH值)绝大多数微生物,在pH值中兴范围内耐热性最强,pH值升高或降低都可以减弱微生物的耐热性。
3.食品的化学成分
A.糖b.食品中的脂肪c.食品中的盐类d.蛋白质e.食品中的植物杀菌素

第5题:

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影响花芽分化的?


正确答案: 温度:适宜温度,低温等。
光照:光周期的作用,强度,光质。
水分:适度干旱,促进花芽分化。

第6题:

高温堆肥腐熟四个阶段的微生物作用特点怎样?影响堆肥腐熟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影响堆肥腐熟:
1.高温堆肥腐熟四个阶段的微生物作用特点:
①发热阶段主要作用是,先利用水溶性的有机物(例如简单的糖类、淀粉等)而迅速繁殖、继而分解蛋白质和部分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同时释放出NH3、CO 2和热量。
②高温阶段主要作用是分解半纤维素、纤维素、果胶类物质和部分木质素,同时放出大量热能,促使堆温上升。本阶段除了矿质化过程外,同时进行着腐殖化过程。这一阶段对加速堆肥腐熟和杀死虫卵、病菌均有重要作用。
③降温阶段堆中微生物以中温性微生物(如中温性的纤维分解细菌、芽孢杆菌和放线菌)为优势种类。在此阶段,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合成腐殖质。
④后熟保温阶段保存已形成的腐殖质和各种养分,特别是氮素。为此,应将堆肥压紧,造成嫌气条件,以达到腐熟、保肥的目的。
2.影响堆肥腐熟的因素:
(1)水分用手握紧堆肥材料指缝间有水挤出即表明堆肥含水量大致适度。
(2)通气一般在堆制初期要创造较为好气的条件,堆制后期要达到较为嫌气的条件,以利腐殖质形成和减少养分和损失。
(3)温度。一般好气性微生物适宜温度为40—50℃,厌气性微生物为25—35℃,中温性纤维分解微生物为50℃以下,高温性纤维分解微生物为60—65℃。
(4)碳氮比(C/N)对于C/N比高的堆肥材料必须加入适量的含氮物质,使C/N比降到30—40:1。
(5)酸碱度(pH值)中性或微碱性条件有利于堆肥中多数有益的微生物的活动。

第7题: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是怎样发生影响的?


正确答案: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
同离子效应:溶液中构晶离子的浓度越大,溶解度越小。
pH值的影响,即酸效应:对于弱酸盐的沉淀,pH越小,溶解度越大。这是因为弱酸根受H+影响,形成了非酸根的阴离子或以弱酸形式存在。
配位效应:若溶液中存在能与构晶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配位剂时,其浓度越大,则溶解度越大。
盐效应:溶液中其它非构成沉淀的盐类的浓度越高,溶解度增大。这是由于这类离子的存在,减少了构成沉淀的离子相互碰撞的机会。
氧化还原效应:由于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改变了构成沉淀中离子的氧化数,改变了沉淀的组成,会影响其溶解度。

第8题:

蒸馏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各是怎样影响的?


正确答案: 1.富油预热温度、增加富油预热温度则塔底贫油温度也相应升高,贫油中各分压增大,因此使粗苯的蒸出率增大。
2.塔内操作压力、操作压力对苯的蒸出率影响不大,但对甲苯及其它组分影响较大。塔内压力越小则蒸出率越大,一般要求塔内压力不小于0.3Kg/cm2
3.直接蒸馏用量及温度。增加蒸汽用量及温度,可使粗苯的蒸出率增加。

第9题:

波阻是怎样产生的?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飞行马赫数超过临界马赫数以后,在机翼上、下表面出现了局部激波;超声速飞行以后,机翼前缘又产生了头部激波,使飞机的阻力急剧增大,这种由于出现激波而产生的额外阻力叫做波阻。
影响因素:飞行速度,机翼形状,展弦比大小,飞机表面质量。

第10题:

影响脲醛树脂质量的因素有哪些?怎样影响的?


正确答案: 1)尿素和甲醛的摩尔比。但个摩尔比太低的时候只能生成一羟甲基脲然后缩聚只能得到线型结构的树脂,而当摩尔比增大时能生成一羟甲基脲和二羟甲基脲从而形成立体结构的树脂;同时摩尔比还会影响到树脂中的游离的羟甲基从而影响到胶黏剂的耐水性;游离甲醛的含量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摩尔比增加,UF中的游离甲醛含量也增加,这是因为不论是加成反应还是缩聚反应,尿素分子中氨基剩余氢原子的反应活性,随着引入羟甲基数量的增加而依次降低。故,甲醛摩尔数越高,即游离甲醛过量越多,残存于UF中成为游离的甲醛含量就越高。以及胶黏剂的固化时间都和摩尔比有关、随尿素与甲醛摩尔比的增加而缩短;
2)反应介质的PH。PH值在7.5以上时,很少发生缩聚反应,但加成反应在此附近开始,且反应速度随PH值的升高而加快;
但当PH值达到11-13时,一羟甲脲和二羟甲脲的形成极慢,导致羟甲基化不完全,游离甲醛含量升高及影响其它性能;碱性条件下缩聚时,羟甲基之间不能直接形成次—CH2—,而是缩聚脱水形成二次甲基醚键(—CH2—O—CH2—),它又进一步分解放出甲醛,形成—CH2—,反应速度很慢;
PH值降低(酸性越强),缩聚反应越快,易生成不含羟甲基的聚次甲脲沉淀,游离甲醛含量增加,树脂适用期缩短,水混和性降低。
加成反应时采用弱碱,缩聚时采用弱酸,保存是采用弱碱最佳。
3)反应温度。对反应速度、游离甲醛含量胶树脂贮存稳定性等的影响较为明显;过高(酸性介质),出现凝胶,易形成次甲脲沉淀;过低,反应时间过长,树脂聚合度低、粘度低等。应视各反应阶段的具体条件而定,酸性加成阶段,应为40-60℃,碱性加成阶段,应为80-95℃适宜。
4)反应时间。关系到树脂的聚合度、游离甲醛含量、粘度及树脂的力学性能等;过短,反应不完全,固体含量低、粘度小、游离甲醛含量高、树脂机械强度低;过长,聚合度过高、粘度过高、树脂水混和性下降、贮存期短。应考虑反应时间与其它条件的共同作用。
5)原材料的质量。尿素:硫酸盐含量不应超过0.01%。缩二脲不应超过0.7%游离氨不应超过0.015%
甲醛浓度:对反应速度有明显影响。一般工业用甲醛浓度37±0.5%。
甲酸和甲醇含量:不应高于0.05%-0.1%,另要控制铁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