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酶水解法测定食品中淀粉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题目
问答题
简述酶水解法测定食品中淀粉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酸水解法测定食品中的淀粉正确的是()

  • A、适应于含有半纤维素较高的食物样品
  • B、可以利用硝酸分解淀粉
  • C、简便易行避免了使用淀粉酶的繁琐步骤
  • D、被列为国家标准的第一法
  • E、被认为是测定淀粉最为准确的方法

正确答案:C

第2题:

淀粉酶法测定粮食中淀粉含量的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粮食样品经除去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其中淀粉经淀粉酶水解为双糖,双糖再用盐酸水解成具有还原性的单糖,后按照还原糖测定方法测定还原糖,再乘以换算系数,即可得到淀粉含量。

第3题:

食品中淀粉测定方法第一法为酶水解法,其测定原理是用淀粉酶将淀粉首先水解成

A、还原糖

B、单糖

C、双糖

D、果糖

E、蔗糖


参考答案:C

第4题: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钙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样品经湿消化后,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经火焰原子化后,吸收422.7nm的共振线,其吸收量与含量呈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操作步骤:样品处理;样品消化:混合酸至透明。测定。

第5题:

简述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1.原理:样品经除去蛋白质后,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作指示剂,直接滴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根据样品液消耗体积计算还原糖量。
2.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取适量样品,对样品进行提取,提取液移入250mL容量瓶中,慢慢加入5mL乙酸锌溶液和5mL亚铁氰化钾溶液,加水至刻度,摇匀后静置30分钟。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初滤液,收集滤液备用。
(2)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的标定:准确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加玻璃珠3粒。从滴定管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加热使其在2分钟内沸腾,准确沸腾30秒钟,趁热以每2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平行操作3次,取其平均值。
(3)样品溶液预测:吸取碱性洒石酸铜甲液及乙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加玻璃珠3粒,加热使其在2分钟内至沸,准确沸腾30秒钟,趁热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加样品溶液,滴定时要始终保持溶液呈沸腾状态。待溶液蓝色变浅时.以每2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品溶液消耗的体积。
(4)样品溶液测定:吸取碱性洒石酸铜甲液及乙液,置于锥形瓶中,加玻璃珠3粒,从滴定管中加入比预测时样品溶液消耗总体积少1mL的样品溶液,加热使其在2分钟内沸腾,准确沸腾30秒钟,趁热以每2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样液,直至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样品溶液的总体积。同法平行操作3份,取平均值。

第6题:

酶法测定粮食中淀粉含量,先用淀粉酶粉水解为双糖,在用()水解双糖为单糖.


正确答案:盐酸

第7题:

简述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原理:黄酮类化合物是指2个苯环通过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的总称。黄酮类化合物中的3-羟基、4-羟基、5-羟基、4-碳基或邻二位酚羟基,在碱性条件下可以与铝盐进行络合反应生成红色的络合物。其呈色强度与溶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成正比。
操作步骤:固体样品:滤纸包紧,70%乙醇浸润,80℃回流,至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完全。抽提液冷却后,抽压过滤。去除乙醇。氯仿分次萃取,收集水溶液定溶。称取预处理的聚酰胺树脂粉末,湿法装柱,水饱和。吸取一定量水溶液,层析柱吸附,用70%乙醇洗脱,至无色。析出也用洗脱机定溶后测定。绘制曲线。测定。

第8题:

简述微生物法测定食品中叶酸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在一定条件下,酪乳酸杆菌的生长繁殖与培养基中叶酸的含量呈正比,测定细菌增值量,与标准曲线比较,进行定量。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消毒锅、酶标仪。
操作步骤:标准曲线制作;稀释样品并加样;取出菌种,与培养基混匀。向标准曲线板和样品板加入菌种;用酶标版封膜37℃42小时培养;取出后上下倒置混匀,静置30秒,用酶标仪读读数。

第9题:

简述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拟除虫菊酯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原理:样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经提取、净化、浓缩后用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法测定。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经色谱柱分离后进入到电子捕获检测器中,便可分别测出其含量。经放大器,把信号放大,用记录器记录下峰高或峰面积。利用被测物的峰高或峰面积与标准的峰高或峰面积比进行定量。
操作方法:
(1)提取:粉碎的样品,置于具塞锥形烧瓶中,加入石油醚或浸泡过液,取出上清液待过柱用。
(2)净化:在玻璃层析柱中,底端塞以经处理的脱脂棉。以石油醚淋洗柱子,弃去淋洗液,加入样品提取液,待其下降至无水硫酸钠层时加入淋洗液淋洗,收集滤液,浓缩定容至1ml供气相色谱分析用。
(3)测定:吸取标准液及样品净化液注入色谱仪中,以保留时间定性。以试样的峰高或面积与标准比较定量。

第10题:

简述气相色谱方法测定植物性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原理:含氮有机化合物被色谱柱分离后在加热的碱金属片的表面产生热分解,形成氰自由基(CN-),并且从被加热的碱金属表面放出的原子状态的碱金属于(Rb)接受电子变成(CN-),这个离子进一步与氢原子结合,放出电子的碱金属(Rb)变成正离子,由收集极收集,并作为信号电流而被测定。电流信号的大小与含氮化合物的含量成正比。以峰面积及峰高比较定量。仪器:附有火焰热离子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旋转蒸发仪等。
操作方法:
(1)提取:称取粉碎粮食或蔬菜样品,置于具塞锥瓶中,加入无水甲醇、塞紧摇匀提取,然后过滤。将滤液转入分液漏斗中。
(2)净化:滤液加入石油醚振摇后静置分层,将下层(甲醇氯化钠溶液)放入另一分液漏斗中,用甲醇氯化钠溶液洗涤石油醚层二次,静止分层后。
(3)浓缩:于盛有样品净化液用二氯甲烷依次提取三次,将蒸馏瓶接上减压浓缩装置,于水浴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将残余物用二氯甲烷反复洗涤,然后吹氮气除尽二氯甲烷溶剂,用丙酮溶解残渣并定容,供色谱分析。
(4)测定:吸取标准液及样品净化液注入色谱仪中,以保留时间定性。以试样的峰高或面积与标准比较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