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主发酵的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题目
问答题
啤酒主发酵的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传统啤酒的主发酵,根据发酵表面现象,将主发酵分为几个阶段,简述其过程


正确答案:①酵母繁殖期麦芽汁添加酵母8~16h以后,液面上出现二氧化碳小气泡,逐渐形成白色、乳脂状的泡沫,酵母繁殖20h以后立即进入主发酵池,与增殖槽底部沉淀的杂质分离。
②起泡期入主发酵池4~5h后,在麦汁表面逐渐出现更多的泡沫,由四周渐渐向中间扩散,泡沫洁白细腻,厚而紧密,如花菜状,发酵液中有二氧化碳小气泡上涌,并将一些析出物带至液面。此时发酵液温度每天上升0.5~0.8℃,每天降糖0.3~0.5oP,维持时间1~2天,不需人工降温。
③高泡期发酵后2~3天,泡沫增高,形成隆起,高达25~30cm,并因发酵液内酒花树脂和蛋白质-单宁复合物开始析出而逐渐变为棕黄色,此时为发酵旺盛期,需要人工降温,但是不能太剧烈,以免酵母过早沉淀,影响发酵。高泡期一般维持2~3天每天降糖1.5oP左右。
④落泡期发酵5天以后,发酵力逐渐减弱,二氧化碳气泡减少,泡沫回缩,酒内析出物增加,泡沫变为棕褐色。此时应控制液温每天下降0.5℃左右,每天降糖0.5~0.8oP,落泡期维持2天左右。
⑤泡盖形成期发酵7~8天后,泡沫回缩,形成泡盖,应即时撇去泡盖,以防沉入发酵液内。此时应大幅度降温,使酵母沉淀。此阶段可发酵性糖已大部分分解,每天降糖0.2~0.4oP。

第2题:

啤酒制造工业废水的主要来源是()

  • A、麦芽制造和啤酒生产阶段
  • B、麦芽制造和发酵阶段
  • C、糖化和啤酒生产阶段
  • D、糖化和发酵阶段

正确答案:A

第3题:

整个啤酒发酵过程可以笼统地分成酵母恢复阶段、()阶段和()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并非独立分开。


正确答案:有氧呼吸、无氧发酵

第4题:

乙醇发酵的三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发酵前期:糖液与酿酒酵母混合,酵母细胞经过较短的适应期后,由于糖液中溶有一定数量的溶解氧,发酵液中的各种养分比较充足,这一阶段酵母繁殖较快,糖分的消耗主要用于菌体的生长。酵母细胞浓度低,发酵作用强度不大,二氧化碳和乙醇的生成量较少,糖分消耗也较少,在此阶段发酵液表面显得比较平静。其时间长短取决于酵母菌种的接种量的多少,接种量大,时间就短。
主发酵期:酵母细胞已经完成大量增殖,发酵液中的溶解氧基本被酵母生长消耗完,处于厌氧环境,酵母的代谢活动处于厌氧乙醇发酵,酵母的生长基本停止。原料的80%有效成分转化为二氧化碳和乙醇,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发酵液上下翻动,发酵程度较为激烈。其时间长短取决于发酵液糖浓度高低,糖分高则时间长。
发酵后期:可发酵糖浓度降低,酵母利用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的速度也逐渐降低,二氧化碳产量也相对降低,产量较少。从发酵液表观来看,虽有气泡产生,但是发酵强度明显减弱,酵母活力下降,死酵母数逐渐增加,酵母和发酵后固形物逐渐絮凝沉淀。发酵温度应该根据气候季节的不同而适当控制。

第5题:

什么是烧结过程?烧结过程分为哪三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烧结过程:粉末或压坯在低于主要组分熔点的温度下的热处理,目的在于通过颗粒间的粘结结合以提高其强度。
烧结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界线不十分明显的阶段。
(1)液相流动与颗粒重排阶段:温度升高,出现足够量液相,固相颗粒在DP作用下重新排列,颗粒堆积更紧密;
(2)固相溶解与再析出:接触点处高的局部应力®塑性变形和蠕变®颗粒进一步重排;
(3)固相的的烧结:小颗粒接触点处被溶解较大颗粒或自由表面沉积晶粒长大形状变化不断重排而致密化。

第6题:

啤酒主发酵过程包括哪些典型时期?


正确答案:起泡期:入主发酵池4~5h后,在麦汁表面逐渐出现更多的泡沫,由四周渐渐向中间扩散,泡沫洁白细腻,厚而紧密,如花菜状,发酵液中有二氧化碳小气泡上涌(又称低泡期),并将一些析出物带至液面。此时发酵液温度每天上升0.5~0.8℃,每天降糖0.3~0.5oP,维持时间1~2天,不需人工降温。
高泡期:发酵后2~3天,泡沫增高,形成隆起,高达25~30cm,并因发酵液内酒花树脂和蛋白质-单宁复合物开始析出,泡沫表面逐渐变为棕黄色,此时为发酵旺盛期,需要人工降温,但是不能太剧烈,以免酵母过早沉淀,影响发酵。高泡期一般维持2~3天,每天降糖1.5oP左右。
落泡期:发酵5天以后,发酵力逐渐减弱,二氧化碳气泡减少,泡沫回缩,酒内析出物增加,泡沫也变为棕褐色。此时应控制液温每天下降0.5℃左右,每天降糖0.5~0.8oP,落泡期维持2天左右。
泡盖形成期:发酵7~8天后,泡沫进一步回缩,形成泡盖,应即时撇去泡盖,以防沉入发酵液内。此时应大幅度降温,最后1天急剧降温以使酵母良好沉淀。此阶段可发酵性糖已大部分分解,每天降糖0.2~0.4oP。

第7题:

主发酵降糖速度快是什么原因?对啤酒的质量和生产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原因:
1.酵母添加量过多;
2.酵母添加温度较高;
3.麦汁组成很好;
4.可发酵性糖和ɑ-N的含量均较高,再加上酵母添加量高,添加温度高,就容易使发酵速度加快;
5.主发酵中冷媒温度偏高,导致发酵液的冷却、降温效果差,不能控制住主发酵的温度,也易造成主发酵温度升高,导致降糖速度快。
影响:发酵速度快会形成较多的高级醇、有机酸、酯类、连二酮等副产物较多,还会使发酵液温度难以控制。

第8题:

啤酒低温和高温发酵对啤酒品质有何影响?为什么啤酒发酵温度远低于啤酒酵母的最适温度?


正确答案:发酵温度低:酵母增殖慢,发酵中形成的代谢副产物少,pH降低缓慢,酒花香和苦味物质损失少,酿成的啤酒细腻,柔和,浓醇性好,酵母自溶少,酵母使用代数高。
发酵温度高:酵母增殖浓度高,氨基酸同化率高,pH降低迅速,高分子蛋白质、多酚和酒花树脂沉淀较多,不但易酿成淡爽啤酒,而且啤酒非生物稳定性好。
防止或减少杂菌污染,减少代谢副产物,增加CO2溶解度,有利于啤酒风味和外观品质提高。

第9题:

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优点)?


正确答案:三个阶段即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首先质量检验阶段从操作者质量管理发展到检验员质量管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种进步,对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质量检验阶段发展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一次飞跃,从“事后把关”变为预先控制,并更好地解决了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的问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跨越到了新的世纪,其观念逐步被世界各个国家接受,并且在实践中又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从TQC发展为TQM,管理的概念更全面、更人性化、更具有竞争性,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人类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10题:

啤酒传统发酵主发酵分为哪几个时期?


正确答案: (1)酵母增殖:将麦汁送入酵母增殖槽,接入酵母(接种量0.5%~0.65%),增殖8-16h后,倒槽。
倒槽:即将增殖后的发酵液转入另一个发酵池或发酵罐。
(2)低泡期:倒槽后4h左右即发酵20小时左右,发酵进入低泡期,液表面出现洁白而致密的泡沫,逐渐形成菜花状。持续1-2天。
特点:品温每天上升0.5~0.8℃,日降糖为0.3~0.5Bx。不需要人工降温。
(3)高泡期:发酵2~3d后,泡沫增高,泡沫表面呈棕黄色。泡沫层呈卷曲状隆起,高达20~30cm。持续2-3天。
特点:降糖最快,每天降糖1~1.5Bx,品温最高达9℃,此时应注意降温。
(4)落泡期:发酵4-5d后,发酵力逐渐减弱,泡沫层逐渐低落,泡沫变为棕褐色泡盖。泡盖中主要是酒花树脂、蛋白质、酵母死细胞和其他杂质的混合物,粘性较大,味道很苦,应及时除去,以防沉入酒内。
特点:品温每天下降0.4~0.9℃,日耗糖为0.5~0.8Bx。落泡期约为2d。
(5)下酒:将主发酵后并除去多量沉淀酵母的发酵液送到后酵罐(储酒罐)内,这个过程叫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