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缩孔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缩孔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铸件缩孔和缩松形成的原因和常用的防止措施。


参考答案:形成的原因:金属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值大于固态收缩值,且得不到补偿。 常用的防止措施: 1、针对金属的收缩和凝固特点制定正确的技术方法,控制铸件的凝固方向使之符合顺序凝固方式或同时凝固方式。 2、合理确定内浇口位置及浇注方法。 3、合理应用冒口、冷铁和补贴等技术措施。

第2题:

缩孔和缩松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


正确答案:主要原因是液态收缩和凝固态收缩所致。
缩孔缩松产生原因:铸件设计不合理,壁厚不均匀;浇口、冒口开设的位置不对或冒口太小;浇注铁水温度太高或铁水成分不对,收缩率大等。
防止措施:
(1)浇道要短而粗;
(2)采用定向凝固原则;
(3)铸造压力要大;
(4)浇注时间要适当的延长;
(5)合理确定铸件的浇注位置、内浇口位置及浇注工艺。

第3题:

简述粘釜产生原因、危害及防止措施。


参考答案:粘釜原因:物理因素:吸附作用;化学因素:粘附作用。
危害:
(1)传热系数下降;
(2)产生“鱼眼”,使产品质量严重下降;
(3)需要清釜,非生产时间加长。
防止措施:
(1)釜内金属钝化;
(2)添加水相阻聚剂;
(3)釜内壁涂极性有机物;
(4)采用分子中有机成分高的引发剂;
(5)提高装料系数,满釜操作。

第4题:

缩孔坯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 原因:高温、高拉速、强冷却;
措施:⑴确保中包温度与拉速匹配制度的执行;⑵中包温度与拉速匹配而产生缩孔坯时,可适量增加二冷室I、II段水量;

第5题:

简述浇铸结束后铸坯头部产生缩孔的原因与措施。


正确答案: 浇铸终了时,由于坯壳内钢水收缩面未得到补充,在浇铸头部形成缩孔。缩孔的深浅与拉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合理降速,加之充分满足镇静时间,就可以减少缩孔。

第6题:

简述沉管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遇的缩颈桩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参考答案缩颈桩产生的原因:较高的空隙水压力作用于新浇的混凝土桩身的结果,拔管速度过快。 防止措施:施工中应保持桩管内混凝土有足够的高度,以平衡空隙水压;同时混凝土的和易性要好,使出管扩散快,拔管速度适当放慢,并加强振动,使混凝土密实性好。

第7题:

简述缩孔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 预防措施:
1)在研制和选用涂料时,要注意涂料对缩孔的敏感性;
2)涂装车间的设备工具等,不允许带对涂料有害的物质,尤其是硅酮;
3)确保压缩空气清洁,无油无水;
4)涂装环境清洁,无尘、无油物和漆物等漂浮;
5)严禁随便接触被涂物,确保被涂物表面洁净。
原因:
1)涂料表面张力偏高,流平性差,释放起泡性差;
2)调漆工具及设备不洁净,使有害物质混入涂料中;
3)被涂物表面不洁净;
4)涂装环境不清洁;
5)涂装工具、劳保用品不干净。

第8题:

简述回火时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防止和补救措施。


本题答案:回火时常见的缺陷有:
(1)回火后硬度过高。产生原因是回火温度偏低或保温时间不足,防止和补救措施是重新按正确的工艺回火。
(2)回火后硬度不足。主要是由于回火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出现这种情况应把工件退火后重新淬火。对回火有二次硬化现象的材料若回火温度偏低,也会导致硬度不足。防止和补救措施是按正确工艺重新回火。
(3)高合金钢容易产生回火裂纹。产生原因是加热速度和冷却速度太快。防止措施是回火加热要缓慢,冷却也要缓慢。
(4)回火后有脆性。第一类回火脆性是回火温度在脆性温度区域,所以应避免在此温度区回火或更换钢号。第二类回火脆性主要是回火后冷速太慢,回火后应快速冷却或选用含有钨、钼元素的钢材。

第9题:

简述高熔合金铸造中防止缩孔的措施。


正确答案:高熔合金铸造中防止缩孔的措施:使铸件蜡型厚薄无大差别,适当放置储藏金库,铸造温度不过高,一般可避免形成缩孔。

第10题:

简述缩孔产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 ①金属浇入温度过高。
②金属液过热时间太长。
③压射的最终补压的压力不足。
④余料饼太薄,最终补压未引起重视。
⑤内浇口截面积过小(厚度不够)。
⑥溢流槽位置不对或容量不够。
⑦铸件结构不合理,热带部位无法用溢流槽解决。
⑧铸件的壁厚变化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