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教学中音素教学与()相结合。

题目
单选题
语音教学中音素教学与()相结合。
A

语流教学

B

声、韵教学

C

声调教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写一个汉语拼音教学与说话教学、识字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片段。


正确答案:
【参考设计】 
  《ai ei ui》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拼读声母与ai ei ui组成的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2.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教学重难点: 
  声母与aI ei ui组成的拼读与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一)复习拼音。 
  1.同学们.谁还认识这些拼音娃娃?(教师指名学生读韵母“ai ei ui”)
  2.这些拼音娃娃和声母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新的音节,你们能读出来吗?(指名学生读音节:chui zai pei mei dai。)
  (二)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女孩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读“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    
  2.小女孩说话的时候.小白兔也敢来了。你们喜欢小白兔吗?为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谈论小白兔——有从外形上说的,有从习性上说的。有借助童话说的。)
  三、学习儿歌。  
  1.教师教读儿歌。  
  2.让学生说说儿歌中的小白兔怎么样?
  3.认识生字。 
  (1)指名学生读音节 
  (2)自主识字,相互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是怎么认识的?(有的说是从广告上学的;有的说是爸爸教的;有的说通过拼读认识的;有的说是同桌告诉的;有的说这个字是某个人的名字……学生回答时,还让学生给生字找个朋友.组成词语)
  4.课堂间休。(当学生汇报“在”的时候,要学生用“在”说一句话。学生说“春天在哪里?”教师顺势要学生唱《春天在哪里》。教师和学生边唱边跳。)
  5.读儿歌。 
  (1)教师领读。(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教师引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3)小组轮读 
  (4)指名学生读 
  (5)学生加动作读    
  (6)学生表演读    
  (7)教师与学生合作着表演读 
  (8)师生同唱“小兔乖乖”    
  (四)巩固生字。 
  1.教师创设问题:“小白兔和你们比谁最聪明呀?下面你们和小白兔比一比,记一记课文下面的生字吧!”
  2.开火车游戏。(学生读生字卡片)

第2题:

“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1)简述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教学原则的内涵;
(2)初中数学教学中“负负得正”运算法则引入的方式有哪些?请写出至少两种;
(3)在初中“负负得正”运算法则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答案:
解析:
(1)数学的严谨性,是指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较高的精确性,即逻辑的严格性和结论的确定性。量力性是指学生的可接受性。这一原则,说明教学中的数学知识的逻辑严谨性与学生的可接受性之间相适应的关系。理论知识的严谨程度要适合学生的一般知识结构与智力发展水平,随着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渐增强理论的严谨程度;反过来,又要通过恰当的理论严谨性逐渐促进学生的接受能力。
显然,这一原则是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提出的。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使逐步形成的,不同的年龄阶段,其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能力等心理因素都有不同的发展水平。这种心理发展的渐变性决定了在教学中不可能对数学理论的研究达到完全严密的程度,而应该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依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而提出不同的严谨性要求。即数学教学的严谨性是相对的。
(2)测量模型:某气象站测得海拔每升高1千米,温度降低0.6度,观察地的气温是0度,问在观察地点以下3千米的地方,气温是多少度?我们规定,气温升高为正,气温下降为负,观察地点以上为正,观察地以下为负,易得出问题算式(-0.6)×(-3)=1.8。
寻找模式法:由正数与负数,负数与零相乘的法则,可以得出下列式子:
(-4)×(+3)=-12;
(-4)×(+2)=-8;
(-4)×(+1)=-4;
(-4)×(0)=0;
(-4)×(-1)=?;
(-4)×(-2)=?;
(-4)×(-3)=?;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从上到下,被乘数是不变的,乘数每减少1,积就增加4,因此,0增加4得到4,然后是8和12,所以(-4)×(-1)=4;
(-4)×(-2)=8;(-4)×(-3)=12;从而引出“负负得正”运算法则。
(3)在初中“负负得正”运算法则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接受的难易程度入手,设法安排学生逐步适应的过程与机会,从正数乘以负数积为负数入手,从上到下,被乘数是不变的,乘数每减少1,积就增加一个数4.然后再利用一些数字模型解析“负负得正”运算法则,达到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

第3题:

怎样理解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你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贯彻的?


参考答案:(1)数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要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教学过程中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同时把形象的知识抽象化。
(2)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采用多种直观手段;
②充分发挥表象的中介作用;
③注意及时抽象,并再回到具体中去。

第4题:

语音教学中音素教学与()相结合。

  • A、语流教学
  • B、声、韵教学
  • C、声调教学

正确答案:A

第5题:

“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1)简述“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教学原则的内涵(3分);

(2)实数指数幂在数学上如何引入的?(6分)

(3)在高中“实数指数幂”概念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6分)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严谨性与量力性的教学原则,以及课堂导入技巧的教学技能知识。

(1) “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教学原则的内涵是指数学逻辑的严密性及结论的精确性,在中学的数学理论中也不例外。所谓数学的严谨性,就是指对数学内容结论的叙述必须精确,结论的论证必须严格、周密,整个数学内容被组织成一个严谨的逻辑系统。教材有时对有些内容避而不谈,或用直观说明,或用不完全归纳法验证,或不必说明的作了说明,或扩大公理体系等,这些做法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估计降低内容的严谨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要学的数学内容。当前数学界提出的“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口号实质上也是侧面反映出数学必须坚持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的问题。

(2)对于实数指数幂在教学上,首先可以从初中学习的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和运算性质出发,比如回顾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基础上,类比出正数的n次方根的定义,从而把指数推广到分数指数,进而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在推广到实数指数,并将幂的运算性质由整数指数幂推广到实数指数幂。

(3)在高中“实数指数幂”的概念教学中,对严谨性要求,设法安排学生逐步适应的过程与机会,逐步提高其严谨程度,做到立论有据。比如学生初学分数指数幂很不适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已学习过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属性,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进而学习指数幂的性质,并学习分数指数幂和根式之间的互化,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最后达到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联系,达到概念的产生有根有据。

第6题:

语文教学的原则是坚持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相结合、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与语文基本能力训练相结合、语文教学与()相结合。

A.思想教育

B.人文教育

C.道德教育

D.情操教育


正确答案:A

第7题:

叙述“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数学教学原则的内涵,并以“是无理数”的教学过程为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该教学原则。


答案:
解析:
(1)数学的严谨性,是指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较高的精确性,即逻辑的严格性和结论的确定性。量力性是指学生的可接受性。
这一原则,说明教学中的数学知识的逻辑严谨性与学生的可接受性之间相适应的关系。理论知识的严谨程度要适合学生的一般知识结构与智力发展水平,随者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渐增强理论的严谨程度;反过来,又要通过恰当的理论严谨性逐渐促进学生的接受能力。
显然,这一原则是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提出的。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是逐步形成的,不同的年龄阶段,其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能力等心理因素都有不同的发展水平。这种心理发展的渐变性决定了在教学中不可能对数学理论的研究达到完全严密的程度,而应该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依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而提出不同的严谨性要求,即数学教学的严谨性是相对的。

第8题:

在护理教学中应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其基本要求是()

A.以实践教学环节为主导

B.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C.因材施教

D.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E.以理论为主导


参考答案:E

第9题:

在体操教学中有较广泛指导意义的体操教学原则有()的原则、()原则、系统教学与专题教学相结合原则、一般要求与个别对待相结合原则和巩固与提高相结合原则等。


正确答案:教室主导作用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直观与思维相结合

第10题:

教学设计题:写一个汉语拼音教学与说话教学、识字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片段。


正确答案:参考设计:
《ai ei ui》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拼读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2)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教学重难点】
声母与ai、ei、ui组成的拼读与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拼音
(1)同学们,谁还认识这些拼音娃娃?(教师指名学生读韵母“ai、ei、ui”)
(2)这些拼音娃娃和声母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新的音节,你们能读出来吗?(指名学生读音节:chui、zai、pei、mei、dai)
(二)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女孩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读“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
(2)小女孩说话的时候,小白兔也赶来了。你们喜欢小白兔吗?为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谈论小白兔--有从外形上说的,有从习性上说的,有借助童话说的。)
(三)学习儿歌
(1)教师教读儿歌。
(2)让学生说说儿歌中的小白兔怎么样?
(3)认识生字。
A.指名学生读音节。
B.自主识字,相互交流。
C.引导学生汇报是怎么认识的?(有的说是从广告上学的;有的说是爸爸教的;有的说通过拼读认识的;有的说是同桌告诉的;有的说这个字是某个人的名字……学生回答时,还让学生给生字找个朋友,组成词语。)
(4)课堂间休。(当学生汇报“在”的时候,要学生用“在”说一句话。学生说“春天在哪里?”教师顺势要学生唱《春天在哪里》,教师和学生边唱边跳。)
(5)读儿歌。
A.教师领读。(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B.教师引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C.小组轮读。
D.指名学生读。
E.学生加动作读。
F.学生表演读。
G.教师与学生合作着表演读。
H.师生同唱“小兔乖乖”。
(四)巩固生字
(1)教师创设问题:“小白兔和你们比谁最聪明呀?下面你们和小白兔比一比,记一记课文下面的生字吧!”
(2)开火车游戏。(学生读生字卡片)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