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说明食品中多环芳烃和B(a)P的来源及其预防措施。

题目
问答题
简要说明食品中多环芳烃和B(a)P的来源及其预防措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属于间接致癌物的是

A、铬及其化合物、镍及其化合物、烟灰和焦油(含多环芳烃)、双氯甲醚

B、镍及其化合物、石棉、烟灰和焦油(含多环芳烃)、双氯甲醚

C、烟灰和焦油(含多环芳烃)

D、石棉

E、双氯甲醚


参考答案:C

第2题:

属于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的是A.铬及其化合物、镍及其化合物、烟灰和焦油(含多环芳烃)、双氯甲醚SXB

属于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的是

A.铬及其化合物、镍及其化合物、烟灰和焦油(含多环芳烃)、双氯甲醚

B.镍及其化合物、石棉、烟灰和焦油(含多环芳烃)、双氯甲醚

C.烟灰和焦油(含多环芳烃)

D.石棉

E.双氯甲醚


正确答案:D

第3题:

简述食品中多环芳烃的来源。


正确答案:

第4题:

多环芳烃化合物最主要来源于()。

  • A、盐腌食品
  • B、发酵食品
  • C、糖渍食品
  • D、烘烤和熏制的食品

正确答案:D

第5题:

简要说明食品中多环芳烃和B(a)P的来源及其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 食品中多环芳烃和B(a)P的主要来源有:
(1)食品在用煤、炭和植物燃料烘烤或熏制时直接受到污染;
(2)食品成分在高温烹调加工时发生热解或热聚反应所形成;
(3)植物性食品可吸收土壤、水和大气中污染的多环芳烃;
(4)食品加工中受机油和食品包装材料等的污染,在柏油路上晒粮食使粮食受到污染;
(5)污染的水可使水产品受到污染;
(6)植物和微生物可合成微量多环芳烃。
预防措施:
(1)防止污染、改进食品加工烹调方法;
(2)去毒,用吸附法可去除食品中的一部分B(a)P,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食品也能降低其B(a)P含量。
(3)制定食品中允许含量标准。我国的卫生标准(GB7104-1994)规定,烧烤或熏制的动物性食品,以及稻谷、小麦、大麦中B(a)P含量应≤5mg/kg,食用植物油中B(a)P含量应≤10mg/kg。

第6题:

食品中多环芳烃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为______。

A.食品在烘烤时直接被污染

B.食品在熏制时直接被污染

C.脂肪在烹调加工时经高温发生热分解、热聚合

D.农作物可吸收被污染的土壤、水中存在的多环芳烃


参考答案:ABCD

第7题:

简述预防食品中多环芳烃有害作用的措施。


正确答案:
(1)减少污染。改进食品的烤熏工艺;使用纯净的食品用石蜡做包装材料;加强环境质量监控,减少多环芳烃对环境及食品的污染。(2)限制食品中BP的含量。人体每日摄人BP的量不宜超过10μg。如果每人每日进食1kg食物,则在食物中BP的含量不应超出6μg/kg。我国目前制定的卫生标准要求:熏烤动物性食品中B()P含量≤5μg/kg(GB7104—86),食物油中B()P含量≤10μg/kg(GB2716-88)。

第8题:

属于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的是

A.铬及其化合物、镍及其化合物、烟灰和焦油(含多环芳烃)、双氯甲醚

B.镍及其化合物、石棉、烟灰和焦油 (含多环芳烃)、双氯甲醚

C.烟灰和焦油(含多环芳烃)

D.石棉

E.双氯甲醚


正确答案:D
(答案:D)石棉为非遗传毒性致癌物,其致癌作用与其纤维结构有关。其他如双氯甲醚为直接致癌物,多环芳烃属前致癌物,铬、镍化合物为无机致癌物,都属遗传毒性致癌物。

第9题:

简要说明环境中人为的放射性核素污染来源、向食品中的转移途径、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 主要来源包括:
①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时产生的大量放射性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②核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放射性核素通过三废排放等途径污染环境;
③使用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科研、生产和医疗单位排放的废水中造成水和环境的污染;
④意外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核素泄露引起的环境污染。
主要转移途径有如下几种:
(1)向植物性食品的转移;
(2)向动物性食品的转移;
(3)向水生生物体内转移。
食品放射性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对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的损伤和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控制食品放射性污染的措施:加强对放射性污染源的管理;加强对食品中放射性污染的监督。

第10题:

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TSP中苯并芘为例,说明测定多环芳烃的几个主要步骤及其原理。


正确答案: 采样(同TSP,同时测流量);提取:将已采集颗粒物的玻璃纤维滤膜置于索氏提取器内,加入提取剂(环己烷),在水浴上连续加热提取,后于浓缩器中浓缩;分离:根据试样在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将被测组分用纸层析法分离出来。将滤纸条晾干后,减下斑点用适宜溶剂洗脱(丙酮);测定:多环芳烃是具有派-派电子共轭体系的分子,当受适宜波长紫外光照射时,便吸收紫外光而被激发,放出能量,发出比入射光波长稍长的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