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要创新()和(),放宽急需紧缺人才职业资格准入,鼓励人才兼职兼业,促进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

题目
填空题
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要创新()和(),放宽急需紧缺人才职业资格准入,鼓励人才兼职兼业,促进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淮北矿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规定,对急需紧缺人才可采取( )咨询服务等方式引进。

A、调入

B、兼职

C、项目合作

D、承担研究课题


标准答案:ABCD

第2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改进人才评价机制的具体做法的是( )。

A、避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的倾向,推动人才“帽子”、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

B、打破户籍、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促进城乡、区域、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之间人才协调发展,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C、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为基础,形成协同育人模式

D、让机构、人才、市场、资金充分活跃起来。要注重吸引和使用人才


正确答案:A

第3题:

《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是:适应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力度。

A.科技强国

B.创新体系

C.人才培养体系

D.现代产业体系


参考答案:D

第4题:

我国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包括()

  • A、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
  • B、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 C、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 D、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

正确答案:A,C,D

第5题:

《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针对目前创新创业的门槛过低问题,提出清理减少准入类职业资格,充分释放人才的择业权、创业权,并且放宽急需紧缺人才职业资格准入。()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6题:

《淮北矿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规定,基层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必须由集团公司统一招聘。(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标准答案:错误

第7题:

真正的高素质人才、国际通用性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会在国际市场上兑现其价值。()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8题:

《淮北矿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规定,对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实行契约化管理,在合同(协议)中要明确双方的( )。

A、责任

B、权利

C、违约处理

D、退出事项


标准答案:ABCD

第9题:

对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农村专业人才,落实相关职称评审优惠政策。属于人才流动管理中的( )。

A.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B.深化区域人才交流开发合作
C.维护国家重点领域人才流动秩序
D.完善政府人才流动宏观调控机制

答案:A
解析:
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1)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层人才需求,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贫困地区本土人才培养计划、人才服务基层行动计划,探索建立乡村振兴专业化人才终身培训机制,引导和支持各类人才向“三区三州”等人才薄弱地区和领域流动。
(2)进一步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和县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落实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乡镇工作补贴,超压卷,瑞牛题库软件考前一周更新,下载链接 www.niutk.com提高列入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收入水平。
(3)允许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按有关规定在艰苦边远地区兼职并取得合法报酬。
(4)对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农村专业人才,落实相关职称评审优惠政策。
(5)推进东西部干部人才交流,持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援藏援疆援青、到扶贫攻坚的重点县 、老少边穷的艰苦地区工作,采取双向挂职、两地培训、“团队式”支援等方式加大干部人才支持力度。
(6)全面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持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技特岗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推动大学生村官工作与选调生工作衔接。

第10题:

如何鼓励卫生人才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


正确答案: 近年来,为了引导卫生人才合理流动,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缓解农村、社区、西部地区以及艰苦边远地区卫生人才匮乏的矛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定,引导人才向上述地区流动。
2002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规定“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一年”。
2002年,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农业部等5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促进卫生人才向农村流动的政策,如志愿到艰苦、边远地区以及乡(含乡)以下卫生机构工作的各类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可以提前定级,定级工资标准可高于同类人员1—2档;对长期在乡以下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庆根据农林一线科技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情况给予政策倾斜;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要给予适当倾斜;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和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服务,等等。
2006年7月,国家进行了事业单位上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了与岗位职、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对到艰苦边远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乡以下卫生事业单位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1至2级;长期在乡以下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其他农村一线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情况给予政策倾斜;在艰苦边远地区的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
2006年,卫生部与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6]69号)提出,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师和护师,可提前1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满5年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优先参加相应的培训或业务进修。鼓励城市业务水平较高、身体状况较好的退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为他们开展服务提供便利,享受相应待遇。
在出台相关政策的同时,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一批卫生人才建设项目,积极引导卫生人才向农村、社区、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
2005年4月,卫生部、财政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启动了“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派驻医师不仅送医送药送设备下乡,还开展了人员培训、临床带教、健康教育、规范管理等工作,有效提
高了受援单位服务能力,受到当地农民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欢迎。
2006年2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卫生部与人事部等8部门组织开展“三支一扶”工作,从2006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招募2万名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
2007年,卫生部、财政部开始实施“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试点项目”,用5年的时间开展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试点工作,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执业医师。2007年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甘肃、新疆等8个省(区、市)试点,招聘100名执业医师,聘期5年,中央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万元。2008年继续新增招聘执业医师500名。通过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吸引和鼓励执业医师到农村服务,探索并逐步建立为农村卫生机构吸引、稳定人才的长效机制,推动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此次医改方案进一步明确,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每所城市三级医院要与3所左右县级医院(包括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落实好城市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从2009年起,对志愿去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三年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有国家代偿沱遇和助学贷款。同时,政府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开办诊所或个体行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