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科教师在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题目
多选题
各学科教师在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时,应依据()
A

教材

B

课程标准

C

辅助资料

D

学生实际情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教科书的编写是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教科书选取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课程目标、内容选取与内容组织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教科书提供的是单纯的课程知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倾向于“封闭式”的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科书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教科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同时,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系统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
问题:
(1)设计化学教科书的编排体系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什么
(2)简述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教科书。


答案:
解析:
(1)教材的编排要重点考虑化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和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
(2)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要在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科书中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科书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程,充分有效地将教科书中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具体要求:①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根据教学实际;③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选择具体教学素材;④深入分析和挖掘教科书内容,将知识具体化;⑤转变观念,开放教学和开发教学资源。

第2题:

某教师将《故都的秋》的教学目标表达为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上述教学目标分析正确的是(  )。

A、三维目标即三个目标,每篇课文都需要三个教学目标
B、三维目标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具体的教学目标须融合三个维度
C、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最为重要,教师应予以关注
D、三维目标分别表述,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

答案:D
解析:
三维目标与三个目标是不同的,故A项错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语文素养,而非三维目标,故B项错误;三维目标不分主次,都很重要,故C项错误。D项表述准确,故选择D选项。

第3题:

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D.知识、技能和情感


参考答案:C

第4题:

下列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学科领域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
  • B、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其它课程的附属;
  • D、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正确答案:C

第5题: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课程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请简要回答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


答案:
解析:
在课堂上可以从多个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指导学生掌握并运用情感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会调控和转化不良情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情境创设中渗透正面的情感和价值观。
(3)教师以身作则,用行动引导学生。
(4)加强课堂实践,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

第7题: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课程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A

B



第8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课堂教学目标

答案:C
解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调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积极的态度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课堂教学中,教师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的建设,有利于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第9题:

《标准》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参考了教学大纲的要求,但是在“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课程目标、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都与现行的教学大纲有较大的区别,简述其主要不同。


正确答案: 1)全面阐述物理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
《标准》用了较大的篇幅,对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作了详尽的阐述。相比之下,现行大纲是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了叙述,过于原则性。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标准》不从物理学科的角度追求知识的全面与完整,对于概念、规律不过分追求表述的准确性、逻辑关系的严密性,而是全面考虑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作用。
2)重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
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标准》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现行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现行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现行大纲更偏重于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主张选择那些“基础的”、“难易适度„„学生能接受的物理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即更加重视知识的传承,没有提及科学探究,也没有强调科学过程。
3)强调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现行大纲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在两处有所涉及:一处是在教学目的中提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品德教育”;另一处则见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共计二百多字。在其主要篇幅“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完全没有给出这方面的具体要求。《标准》非常强调义务教育中的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用。它在“课程目标”中有一节专门给出了这方面的详细而具体的要求,而且,在“内容标准”的“科学内容”部分,无论是具体的知识内容还是活动建议,选择时都考虑到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用。
4)加强了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现行大纲在这方面的要求不够明确,只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一节谈到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时有所涉及。《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则明确指出,要“初步认识到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注意科学技术对环境资源的影响;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程度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5)具有可操作性
为了便于实施,《标准》的最后一部分给出了若干实施建议。这些建议不求完全,但是对于与现行课程不同的基本理念作了尽可能具体的阐述。在“课程内容”部分有较多的例子,用来解释正文的要求并把它们具体化。内容标准每小节后的活动建议,主要目的是对教学活动进行导向。这些建议不是必须完成的,教师可以从中选择,也可以自行开展适合当地条件的其他活动。

第10题:

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知识是次要的。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