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关于《木兰诗》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理解正确的是( )

题目
单选题
下面关于《木兰诗》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理解正确的是( )
A

写北方苦寒,用战场的艰苦环境来衬托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B

以写景来表现北方战场的环境氛围

C

描写边塞阴森、凄凉的战场环境

D

运用对偶写环境,衬托战地生活的艰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初中语文《木兰诗》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广东省深圳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基本要求:
1.熟读课文 ,理解文章大意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3.合理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请问你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设计?
2.请简要介绍一下乐府诗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随后讲故事: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芳百世,流传海外。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帮助学生疏通文义。(重点点拨:惟、愿、市、旦、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等词语。)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情感。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胜利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1.用PPT展示如下问题,请学生在同桌之间讨论,教师点名回答并进行点拨。
①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概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愿过普通百姓的生活。
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是既有女儿情怀,更具有英雄气概,是古代杰出巾帼英雄的代表,从代父从军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2.品味语言
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例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介绍对偶、夸张、互文)
(教师总结: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四)拓展延伸
详略手法: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教师总结明确。
(五)小结作业
1.描写家人团聚场面,字数300字。
2.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木兰诗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巾帼英雄 爱国、渴望和平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答辩题目解析】
1.请问你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计?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三维教学目标,分别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首先是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惟、愿、市、旦、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等,掌握它们的读音、词义,能自己阅读、释义、翻译这篇文言文。所以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古汉语知识是我这节课的基本目标。
其次是过程和方法目标:首先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赏析花木兰的人物形象;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儿女情怀和英雄气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本文详略的安排,体会作者用意及表达效果。
最后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花木兰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人民一直称颂的女中豪杰,体会她替父从军的刚毅勇敢的性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文的品读,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和爱国精神。
2.请简要介绍一下乐府诗。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两汉的“乐府”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武帝采诗,除为考察民隐外,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以供娱乐;魏晋六朝时,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第2题:

在讲授《木兰诗》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木兰诗进行内容分析,以下同学对诗歌《木兰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小王:《木兰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B.小李:“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八句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
C.小乔:“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了木兰在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
D.小徐:“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运用拟人手法,别具一格。语气中充满了对木兰的赞美和歌颂。

答案:D
解析:
D项“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使用的是互文手法。

第3题:

选出下列作品、作家相应正确的一项是( )

A.《羊脂球》——法国——莫泊桑

B.《木兰诗》——汉朝——民歌

C.《论语》——西周——孔子

D.《水浒传》——清朝——吴承恩


参考答案:A

第4题:

据《木兰诗》中记载,磨刀霍霍向猪羊的是木兰的什么人?


正确答案:据《木兰诗》中记载,磨刀霍霍向猪羊的是木兰的弟弟。

第5题:

阮籍诗文兼善,散文的代表作品有()。

  • A、大人先生传
  • B、咏怀
  • C、木兰诗
  • D、达庄论

正确答案:A,D

第6题:

某教材《木兰诗》一课中配有四幅插图,下列对编者意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帮助学生借助插图梳理叙事顺序

B.帮助学生借助插图再现重点场景

C.诗与画对照,有助于体会乐府诗的特点

D.诗与画相映成趣,有助于激发阅读兴趣

答案:C
解析:
四张邮票展现了木兰从军的过程,形象生动,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叙事顺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C项所说“乐府诗的特点”并无明显体现,C项说法有误。

第7题:

《木兰辞》中写道:“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诗中的“金柝”是一件两用的东西。晚上可以用来打更,白天可以用来做什么?


正确答案:诗中的“金柝”晚上可以用来打更,白天可以用来当厨具。

第8题:

默写。(8分)

(1)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3)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木兰诗》)

(4)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 ____________,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

(7)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正确答案:
 (1)老骥伏枥  
(2)月下飞天镜  
(3)寒光照铁衣   
(4)气燕云梦泽    
(5)谁家新燕啄春泥
(6)必能裨补阙漏    
(7)曾益其所不能    
(8)云归而岩穴瞑

第9题:

《木兰诗》中的“眼迷离”指的是雌兔还是雄兔?


正确答案:“眼迷离”指的是雌兔。

第10题:

《木兰辞》中写道:“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中的“朔”是指哪个方向?


正确答案:“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中的“朔”是指北方。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