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岩体表面位移观测测点通常沿()布置,并形成若干测线

题目
单选题
大面积岩体表面位移观测测点通常沿()布置,并形成若干测线
A

可能的最大位移方向

B

可能的最大滑动方向

C

可能的最大应力方向

D

可能的最大应变方向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大体积混凝土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必须在()部位布置温度测点,其余测点宜按测点间距不大于600mm布置。

A、外面

B、底面

C、中间

D、两边


答案ABC

第2题:

在静载试验的观测设计中,当考虑测点的数量和布置时,论述不正确的是(  )。

A、测点数量越少越好
B、测点的位置必须有代表性
C、应当有校核性测点
D、测点应布置在观测方便和安全处

答案:A
解析:
在静载试验的观测设计中,需要布置应力和应变仪,需要在特殊位置布置测量点,以此达到对整个试件的描述,测点布置的太多,会造成资源浪费达不到经济效果。布置的太少则会造成数据观测不充分,达不到实验效果,所以测点的布置应是在满足试验目的的前提下测点宜少不宜多。

第3题:

要进行岩体深部位移观测,通常可在围岩内钻孔并在孔内布设多个测点。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长期观测钻孔一般应沿地下水的流向,并垂直于()或()布置。需测制较大范围的水位等值线时,可布置()。若区内有自然或人工排泄点时,应以排泄点为中心布置观测线,至少应布置两条互相垂直的观测线。


正确答案:隔水边界;补给边界;观测网

第5题:

关于桥梁静载试验测点布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竖向位移纵桥向测点应布置在挠度曲线峰值位置
B.墩塔水平位移测点应布置在底部
C.裂缝测点应布置在开裂明显、宽度较大的部位
D.倾角测点宜布置在转动明显、角度较大的部位

答案:A,C,D
解析:

第6题:

大体积混凝土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必须布置外面、底面和中凡温度测点,其余测点宜按测点间距不大于()布置。

A.400

B.500

C.600

D.800


本题答案:C

第7题:

在近似水平的测面上沿正北方向布置6m长测线测定结构面的分布情况,沿测线方向共发育了3组结构面和2条非成组节理,测量结果见下表:



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218—2014)要求判定该处岩体的完整性为下列哪个选项并说明依据。(假定没有平行于测面的结构面分布)(  )。

A. 较完整
B. 较破碎
C. 破碎
D. 极破碎

答案:B
解析:
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218—2014)附录B。
(1)结构面沿法线方向的真间距
第一组真间距:6/12×sin30°×cos0°=0.25m。
第二组真间距:6/8×sin45°×cos30°=0.459m。
第三组真间距:6/15×sin60°×cos315°=0.245m。
(2)结构面沿法线方向每米长结构面的条数
S1=1/0.25=4,S2=1/0.459=2.18,S3=1/0.245=4.08。
(3)岩体体积节理数
钙质胶结的节理不参与统计,第5组结构面参与统计,即S0=1。
带入数据可得:



查规范表3.3.3,可得Kv介于0.55~0.35之间;查规范表3.3.4,可得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

第8题:

大体积混凝土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必须布置外面、底面和中凡温度测点,其余测点宜按测点间距不大于()mm布置。

A、400

B、500

C、600

D、800


正确答案:C

第9题:

采用杆式多点位移计量测洞内围岩内部位移,表述正确的有( )。

A.每代表性地段布置1~2个检测断面
B.采用多点位移计量测时,在选定的量测断面,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分别在拱顶、拱腰和边墙部位布置5个深孔、连拱隧道钻6个深孔,也可在隧道较敏感位置布置钻孔。
C.位移计可用药包锚固剂锚固
D.每个测点连续测量3次
E.多点位移计量测待锚固材料强度达到80%以后即可测取初始读数

答案:A,B,D
解析:
CE选项错误,位移计安装宜采用灌注水泥砂浆进行锚固,不得采用药包锚固剂锚固。多点位移计量测待锚固材料强度达到70%以后即可测取初始读数。

第10题:

测斜仪用来观测钻孔岩体轴向位移。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