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当前我国教育中存在的“忽视人”的实际问题,论述什么是“尊重教育理念”?如何贯彻这种新型学生观?

题目
问答题
结合当前我国教育中存在的“忽视人”的实际问题,论述什么是“尊重教育理念”?如何贯彻这种新型学生观?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尊重的教育把人看作教育的出发点,坚持人是教育的最高价值,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教育的本质与功能,并依据教育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尊重的教育基于人本主义又超越了人本主义思想,把视域放在整个教育中,考虑教育各个要素的内在联系与影响。从尊重人出发,整合所有的教育因素,又回归人的发展,以此作为全部教育活动的轴心,并把它看作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要贯彻这种新型学生观,应①尊重教育规律,使人类更好地创造与发展。尊重教育规律是尊重教育首先承认和必然实施的。
②尊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自尊。教育者特别是教师要尊重受教育者,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自由、同情、关心、宽容、鼓励、帮助的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分析论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理念。


正确答案:


第2题:

结合我国当前教育评价改革情况,论述现代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


正确答案:(1)重视教育评价的反馈和改进功能;(2)重视扩大教育评价的范围;(3)重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4)重视教育评价中的自我评价。

第3题: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请论述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这一原则?


正确答案:
答:①爱护、尊重和依赖学生。②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③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第4题:

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请结合实际阐述教育过程中应如何尊重和发挥学生的
主体性。


答案:
解析:
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有:①自主性;②主动性;③创造性。
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力求做到:①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②教
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③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第5题:

结合我国现行教育方针的表述,就我国当前教育实际在教育方针贯彻执行上所存在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实教育对教育方针的背离表现主要有:一是背离了教育的公平性;二是背离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三是背离了培养人的基本途径。当前教育中诸多主要问题的根源就是对教育方针的背离。如封闭教育,背离了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的培养途径;对人的素质的片面培养,背离了教育方针对人的素质的全面性要求;教育实际对教育途径与人的素质结构的背离必然导致教育结果的背离。

第6题:

教师资格考试论述题: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结合当前实际论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该如何贯彻落实?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结合当前实际论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该如何贯彻落实?


答: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表述,但是具有共同的特征
(1)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贯彻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
1、要认识当代及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和素质的要求。
(1) 创造精神。  实践能力。  开放思维。   崇高理想。

第7题:

请结合教育实践论述如何塑造学生的创造性个性。


答案:在教育实践中注意保护和引导学生塑造个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教育本质上是人的发展,这里的“发展”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增长,还有学生创造性等精神的培养、个性的塑造。学生的个性需要我们用心塑造。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在学习新知识、接触新领域过程中,学生必然会产生好奇心,想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好奇心往往能激发其创造精神。要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转化为创造行为的动力,我们应该多一些耐心和包容。比如在教学实践里,当学生提出出乎意料的问题甚至是荒谬的问题时,不要贬低他,不要以强硬的拒绝姿态对待他,应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并赞许其好奇心,想办法和学生一同探索。  (2)消解学生的恐惧心理  问题推动创新创造,我们应鼓励学生发问。对学生所提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态度接纳他所提出的问题。对出现的错误不应全盘否定,也不应指责,应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错误,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探索。  (3)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学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应尊重他们,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对平常问题的处理能提出超常见解者,教师应给予 鼓励。  (4)注重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像,而不拘泥于常规的答案。给学生机会进行猜测,并尽量让他们有猜测的成功体验。在丰富学生的想像力方面, 可以应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组织参观、访问,开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使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更为鲜明、完整。   此外,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使学生受到创造者优良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启发他们见贤思齐的心理需求。  

第8题:

根据“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论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
    (1)自觉学习,提高修养;
    (2)平等地对待学生;
    (3)爱无差等,一视同仁;
    (4)实事求是,赏罚分明;
    (5)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第9题:

在《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课中,主讲人认为目前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有()。

A、专业和实践间如何协调

B、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间如何协调

C、是否把育人贯彻在教育的全过程

D、是否把关爱学生贯彻在教学过程中


答案:ABCD

第10题: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结合当前实际论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该如何贯彻落实。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建国后教育目的的表述的历史回顾: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 们的教育方针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 的劳动者。”1958年,毛泽东又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 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 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 班人”为我国的教育目的。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第一,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在社会生产和分工的基础上考察人的片面发展到全面发 展的历史进程的。
第二,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我国的教育目的始终强调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才是符合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或社会主义方向的
第三,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3)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要培养合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的这样几个 方面: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和崇高理想。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我们还必须正确处 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①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从教育目的到教育目标的转换,实际上就是教育目的由一般到具体的实现过程。所以应当对不 同学校的教育目标有正确的理解与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的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学生)”。所谓“全面 发展”主要指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身体、心理和精神等都能健康成长。所谓 “面向全体”就是应当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教育,从而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和整体国民素质的 全面提高服务。
②德、智、体、美教育之间的关系 在教育关系的认识上,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教育均有相对的独立性。二是现实或真正的教育 应是一体的。
③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这实际上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一个具体要求。全面发展的一个维 度是自由发展,全面发展不仅不排斥个性发展,而且是以个人合乎本性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全面 发展不等于平均或平等的发展。所以,必须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对学生因材施教,在充分发挥 每一个人的长处的同时求得他的全面发展。
④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在中小学阶段,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当鼓励学生对社会上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有 一些直观、感性的认识,激励中小学生努力学习,为自己的职业理想的实现和祖国美好的明天做好充 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