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的禁例有哪些!为什么?

题目
问答题
麻黄汤的禁例有哪些!为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通过举例,对麻黄汤的禁例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共有九条原文提示麻黄汤的禁例,归纳起来,有以下三方面:
①阴津亏损者禁用麻黄汤发汗。汗液为阴津所化,血汗同源。麻黄汤是发汗之峻剂,纯发无补,故阴津亏损者虽患太阳伤寒表实证,亦不可用麻黄汤发汗。原文第83条云:“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第86条云:“衄家不可发汗……。”提示素体阴虚,经常咽喉干燥者;或者平素易于衄血之人,又患伤寒时禁用麻黄汤发汗。若误其汗,则可能导致伤阴变证,如“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目旬,不得眠”等。它如第84、50条等,皆是其例。
②阳气虚弱者禁用麻黄汤发汗。阳加于阴为之汗,故阳气亏虚者虽患太阳伤寒表实证,亦不可用麻黄汤峻汗。原文第49条:“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提示太阳病误下,表寒未解,且损伤里阳时,即禁用麻黄汤发汗。若误用之,则有汗出亡阳之虞。89条“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以脾胃阳虚而患伤寒表实证者,误用麻黄汤发汗后,表证虽罢,但更伤里阳,必致呕逆吐蛔变证为例,提示阳虚里寒者禁用辛温峻剂发汗。它如第88条,亦是其例。
③气血阴阳俱虚者禁用麻黄汤发汗。原文第87条云“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长期患慢性失血性疾病,或突然大出血之人,必然阴血虚损,气随血脱,而气血两虚,即使患了风寒表实证,亦不可轻用麻黄汤发汗。若误发其汗,必犯虚虚之戒,而出现寒栗而振等变证。85条“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痓。”久患疮疡,流脓出血过多,致气血俱伤,虽有伤寒身痛亦不可用麻黄汤峻发其汗。若误发其汗,则更伤气血,使筋脉失养而发生筋脉抽搐,肢体拘挛的变证。
总之,麻黄汤是辛温发汗解表之峻剂,临床只宜用于太阳伤寒表实而正气不虚者。若血虚、阴亏、气虚、阳虚、气血阴阳俱虚之人,虽患伤寒表实证,皆禁用麻黄汤发汗。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据原文,峻汗禁例包括()

  • A、亡血家
  • B、疮家
  • C、喘家
  • D、风家
  • E、衄家

正确答案:A,B,E

第2题:

领导科学有哪些学科的特点?为什么?


正确答案:(1)社会性:是一种社会活动、领导者的职能素质作风以及组织结构与活动方式等都是社会的产物
(2)综合性:所解决的问题几乎都是综合性的问题
(3)交叉性:涉及到许多学科领域
(4)应用性:与实践紧密相联,所有理论内容都是从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

第3题:

对路基有哪些要求?为什么?


正确答案: (1)具有足够的强度。因为强度不足会导致变形过大,直接损坏路面的使用质量。
(2)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因为路基建成以后,改变了原地面的天然平衡状态,尤其地质不良地区,会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3)、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因为季节水温的变化直接影响强度,应保证路基最不利的水温状况下,应具有一定的强度

第4题:

路基的要求有哪些?为什么?


正确答案: 对路基有要求及原因:
(1)具有足够的强度。因为强度不足会导致变形过大,直接损坏路面的使用质量。
(2)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因为路基建成以后,改变了原地面的天然平衡状态,尤其地质不良地区,会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3)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因为季节水温的变化直接影响强度,应保证路基最不利的水温状况下,应具有一定的强度。

第5题:

桂枝汤的禁例有哪些!为什么?


正确答案:《伤寒论》明确指出,桂枝汤的禁例有三:
①太阳伤寒表实证禁用桂枝汤。原文第16条云:“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桂枝汤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方,属发汗解表之轻剂,适用于太阳病中风表虚证,临床以汗出恶风、脉浮缓为辨证要点。若病人脉浮紧、发热无汗,此为太阳病伤寒表实证,当用发汗峻剂麻黄汤,而禁用桂枝汤。因为太阳伤寒证是风寒束表,腠理闭塞,桂枝汤发汗之力弱,难以达到宣发腠理而开毛窍之效;同时方中有芍药之酸敛,必不利卫闭营郁之病机,反而会因桂枝温通助阳而使邪热内盛形成变证,故太阳病伤寒表实证,忌用桂枝汤。
②湿热内蕴者禁用桂枝汤:原文第17条云“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酒为熟谷之液,体阴而用阳。嗜酒之人,每多湿热内蕴,即使感受外邪而患太阳中风证,亦不可用桂枝汤。盖桂枝汤乃辛甘温之剂,温助热而甘助湿;湿热之体得甘温之剂,助湿生热则湿热更甚,胃气上逆必引发呕吐等变症。仲景以“酒客”为例,说明湿热内蕴者当禁用桂枝汤。
③里热素盛者禁用桂枝汤:里热之证,禁用辛温之药。桂枝汤乃辛温之剂,里热之人虽患太阳中风证,亦不可用桂枝汤。盖桂枝汤辛温助热,用之必将导致严重后果。张仲景在第19条中,以“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为例,说明中风里热者当禁用桂枝汤。

第6题:

锅炉为什么要排污?排污方式有哪些?


正确答案: 锅炉运行时给水带入锅内的杂质只有很少部分会被饱和蒸汽带走,大部分留在锅水中。随身运行时间的增长,炉水中的含盐量及杂质就会不断的增加,影响蒸汽品质,危及锅炉安全,因此,运行中锅炉必须经常排出部分含盐杂质(水查)浓度大的炉水即排污。排污方式有两种:
(1)连续排污方式是连续地从汽包中排出含盐、硅量大的炉水,以防止污染蒸汽。还可排出一部分炉水中悬浮的杂质;
(2)定期排污方式是定期从锅炉水循环系统的最低处,排放出部分锅水里排出的下部沉淀杂质。

第7题:

同姓不婚的禁例始见于()

  • A、夏
  • B、西周
  • C、汉
  • D、唐

正确答案:B

第8题:

塑料中为什么要加入助剂?加入助剂的作用有哪些?都有哪些添加方法? 


正确答案: 单纯的聚合物存在着许多缺陷,助剂的加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缺陷,并赋予制品某些特性,扩大制品的适用范围。
作用:改善成型工艺性能,改善制品的使用性能,降低成本。
添加方法:在合成树脂的后处理工艺中加入到树脂中;在成型加工时与树脂掺混;在成型制品后进行表面处理。

第9题:

麻黄汤的禁例有哪些!为什么?


正确答案:在《伤寒论》中,张仲景通过举例,对麻黄汤的禁例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共有九条原文提示麻黄汤的禁例,归纳起来,有以下三方面:
①阴津亏损者禁用麻黄汤发汗。汗液为阴津所化,血汗同源。麻黄汤是发汗之峻剂,纯发无补,故阴津亏损者虽患太阳伤寒表实证,亦不可用麻黄汤发汗。原文第83条云:“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第86条云:“衄家不可发汗……。”提示素体阴虚,经常咽喉干燥者;或者平素易于衄血之人,又患伤寒时禁用麻黄汤发汗。若误其汗,则可能导致伤阴变证,如“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目旬,不得眠”等。它如第84、50条等,皆是其例。
②阳气虚弱者禁用麻黄汤发汗。阳加于阴为之汗,故阳气亏虚者虽患太阳伤寒表实证,亦不可用麻黄汤峻汗。原文第49条:“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提示太阳病误下,表寒未解,且损伤里阳时,即禁用麻黄汤发汗。若误用之,则有汗出亡阳之虞。89条“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以脾胃阳虚而患伤寒表实证者,误用麻黄汤发汗后,表证虽罢,但更伤里阳,必致呕逆吐蛔变证为例,提示阳虚里寒者禁用辛温峻剂发汗。它如第88条,亦是其例。
③气血阴阳俱虚者禁用麻黄汤发汗。原文第87条云“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长期患慢性失血性疾病,或突然大出血之人,必然阴血虚损,气随血脱,而气血两虚,即使患了风寒表实证,亦不可轻用麻黄汤发汗。若误发其汗,必犯虚虚之戒,而出现寒栗而振等变证。85条“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痓。”久患疮疡,流脓出血过多,致气血俱伤,虽有伤寒身痛亦不可用麻黄汤峻发其汗。若误发其汗,则更伤气血,使筋脉失养而发生筋脉抽搐,肢体拘挛的变证。
总之,麻黄汤是辛温发汗解表之峻剂,临床只宜用于太阳伤寒表实而正气不虚者。若血虚、阴亏、气虚、阳虚、气血阴阳俱虚之人,虽患伤寒表实证,皆禁用麻黄汤发汗。

第10题:

阳明病下法禁例有哪些?


正确答案: 《伤寒论》指出阳明病下法禁例主要有:
①伤寒呕多,病在胃腑,病势向上者禁用攻下。见于204条。“呕多”指呕吐频繁。“有阳明证”,有三种情况:其一,太阳阳明兼病,太阳之邪未解,内干阳明胃腑,因而呕吐者,当以解表为主,兼以和胃降逆。例如33条葛根加半夏生姜汤证。其二指阳明里热,壅聚于胃脘,胃气上逆所致。其三指少阳阳明兼病,邪干胃腑,因而呕多。例如103条大柴胡汤证。上述三种情况病位偏高、病势向上,而非肠腑燥结里实,故皆不可单纯攻下。
②阳明病,病位偏上,心下硬满者禁下。见于205条。阴明病可攻下之证,为燥热结实于肠,而腑气不通。临床以腹满硬痛或绕脐痛拒按、不大便,潮热谵语等为特征。今虽为阳明病,但仅见心下硬满,且无腹部见症,说明其病位偏上,为无形邪热壅滞胃脘,而非有形燥结阻滞在肠故不可攻下。
③阳明病,经热而满面通红者禁下。见于206条。阳明病满面通红,是无形邪热炽盛于阳明经表所致。此时阳明邪热虽盛,但腑实未成,治宜用清法,禁用攻下之法。若误用攻下,必会损伤脾胃,亦使邪热内陷,造成变证。
④三阳合病而表邪未解,里实未成者禁下。见于189条。本条虽冠“阳明中风”,而从症状来看,实为三阳合病。如“发热恶寒,脉浮而紧”,是太阳表邪未解;“口苦咽干”,是邪在少阳,胆火上炎;“腹满微喘”,是邪犯阳明,热壅气滞。本证腹满微喘,虽为阳明里证表现,但无潮热、谵语、不大便等症,说明里热不盛,腑实未成,况且表证未罢,少阳证又在,故不可下。若误用下法,则表邪内陷,中焦气机不畅,而使腹满加重,津液耗损则小便难也。
⑤阳明病,胃中虚冷者禁下。见于194条。阳明病,不能食,有胃中虚冷与热结腑实之别。阳明腑实之不能食,必伴见潮热、谵语、腹满痛、不大便等症,自宜用承气汤攻下;而今之不能食,则因“胃中虚冷故也”,治宜温中健脾,而不可苦寒攻下。
上述禁下诸证,仅属举例而言,实际不限于此五种。概言之,苦寒攻下法仅适用于阳明腑实证而正气不虚者,凡不属于阳明腑实证者,皆不可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