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地论》中将不放逸分为哪五种?请具体解释。

题目
问答题
《菩萨地论》中将不放逸分为哪五种?请具体解释。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申论考试有哪四大步骤?请分别解释每一个步骤的具体内涵。


正确答案: 一、阅读资料
阅读理解给定背景资料,是申论考试的基础性环节。
二、概括要点
概括要点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它是阅读资料环节的小结;另一方面影响提出的对策是否更具有针对性,影响论证是否有扎实的立论基础。
三、提出对策
提出对策或提出方案是申论的关键环节,它是针对前面概括出的问题而言的。前面概括出几个方面或几个层次的问题,本部分就提出几个方面或几个层次的对策方案。
四、进行论证
进行论证是申论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论”的能力的充分体现。它要求应试者充分利用给定资料,切中主要问题,全面阐明、论证自己的见解。

第2题:

欲行菩萨道,首先要具备的条件是()

  • A、发菩提心
  • B、不放逸
  • C、禅定

正确答案:A

第3题:

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各有何合理因素与片面性?请联系实际具体说明在教学中怎样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


正确答案:

第4题:

佛子分为哪三种?请分别解释。


正确答案: 佛子分为三种:佛的身子,即罗睺罗尊者;佛的语子,即声缘阿罗汉;佛的意子,即发起无伪菩提心的大乘菩萨。

第5题:

我们在修持禅定时,会经历哪五个阶段?请以比喻具体解释。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是如“峭壁落水”之动摇觉受,心犹如从峭壁飞泻而下的瀑布,刚开始时难以调伏,自心急躁、分别念迅猛、粗大,恒时处于飘摇不定之中。
第二阶段是如“山谷流水”之获得觉受。山谷里的水声势浩大、湍急奔腾,但跟峭壁落水相比,流速有明显的缓慢。到了这个阶段,心已能基本上安住下来,但时间不会很长。
第三阶段是如“平原江河”之修行觉受。江河缓慢流动,从远处看好像没有动摇,只有到了岸边,才会发现它仍不舍奔流。同样,此时的心已经比较稳固,但若详细观察,还是有细小的分别念不断闪出。
第四阶段是如“大海离波”之稳固觉受。从远处看大海,似乎风平浪静,没有什么波涛,与平原江河比起来更为平静,此时细微之分别念亦日渐消失,自己将心专注于任一所缘境时皆能安住很长时间,纷扰外缘也难以撼动其安住之心。
第五阶段是如“山王稳固般”之究竟觉受。须弥山王始终不为狂风所动,同样,此时将心专注于任何一处,皆能自然融入此法,无需任何勤作,自然明然安住于此法中,任何分别念都无法动摇。

第6题:

()给秦可卿做五七那日,筵请的是何菩萨?

  • A、文殊
  • B、普贤
  • C、观音
  • D、地藏

正确答案:D

第7题:

菩萨的堕罪共有几条?请具体说明。


正确答案: 按照本论所说,国王与大臣各有五条定罪,平凡人有八条定罪,再加上舍弃愿菩提心,总共有十九种菩萨堕罪。《宝积经》、《虚空藏经》、《月藏经》中讲:若加上舍弃行菩提心,共有二十条菩萨罪。

第8题:

唐代妇女着装主要分为哪三种大的类型?请分别对各种类型服饰搭配进行具体的表述。


参考答案:

唐代妇女着装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大的类型:
(1)襦服裙——唐代妇女主要的服饰类型,唐代的上襦很短,多为对襟敞口式样,下裙长至地面,与短襦相交覆盖的位置很高,平齐于腋窝;
(2)女扮男装——女子着男装在唐代流行,头戴幞头(也可不戴),身穿圆领袍衫,腰束革带,足蹬乌皮靴。
(3)胡服——胡服在唐代盛行,特别是在唐中期流行胡服、胡妆。具体表现为:女子多戴尖锥形浑脱帽,穿翻领小袖长袍,领袖处绣以缘饰,腰系蹀躞带,着条纹小口裤,穿软锦透空靴。


第9题: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藏王菩萨成佛了吗?


正确答案: 誓不成佛,是誓不取佛位。如果地藏王菩萨没有佛的资格,他怎能到地狱去度众生?怎能度化十方的菩萨成佛呢?他有佛的资格而不取佛位。其实在地藏王菩萨看来,地狱本来是空的,《心经》讲诸法空相嘛!而且无佛可成才真正成佛!

第10题:

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入菩萨行论》在印度、藏地颇受重视?


正确答案: 印度大概有108个《入菩萨行论》的注疏,而在过去的印度,造论规矩相当严格,一般的论典不能公开出版,只有通过所有高僧大德的共同商量、审核,认为这部论典能够真正有利于众生,才可以出版,故从108个注疏推知,印度对《入菩萨行论》非常重视。藏传佛教有103函《甘珠尔》、250多函《丹珠尔》,各派大德所造的论典也不计其数;任何一个教派、任何一个高僧大德,在撰著大乘论典时,几乎都要引用《入菩萨行论》的教证。在千经万论中,各大教派(不管是格鲁派、噶举派、萨迦派,还是宁玛派)每个寺院一致公认共同认可的、必须要学的一部论典就是《入菩萨行论》。尤其是噶当派,尊崇本论为必须要学的“噶当六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