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折校,说法正确的有(  )。[2015年真题]

题目
多选题
关于折校,说法正确的有(  )。[2015年真题]
A

折校是最常用的校对操作方式

B

折校时或折原稿或折校样,各有利弊

C

折校有利于校是非

D

折校的劳动强度比点校低

E

原稿文字排列方向与校样横竖不一时,一般不用折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对校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校法有折校、点校、本校等具体操作方式
  • B、折校法适用于改动较少的原稿
  • C、由于折校法是一目两行地校对,形似字的错误容易被忽略
  • D、点校法适用于改动较大的原稿

正确答案:A

第2题:

下列关于折校的表述,错误的有()。

  • A、折校不利于校是非
  • B、折校是对校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 C、折校是一种本校法
  • D、折校时,要把校样放在桌上,将一页原稿夹在两手的手指间压在校样上进行
  • E、折校时,要把原稿和校样平放在桌上进行

正确答案:C,E

第3题:

关于对校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校法有折校、点校、本校等具体操作方式
B.折校法适用于改动较少的原稿
C.由于折校法是一目两行地校对,形似字的错误容易被忽略
D.点校法适用于改动较大的原稿

答案:A
解析:
A项,对校法是比照原稿核对校样,使校样上的文字、符号、图表、公示等内容与原稿完全相符,版式符合设计要求的一种校对方法。对校法有折校、点校、读校等具体操作方式,其中以折校法和点校法应用最广泛。校对的基本方法分成四种类型: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

第4题:

多选题
关于校对,说法正确的有(  )
A

校异同的功用在于显真保值

B

校是非的功用在于纠错增值

C

校异同又称“活校”

D

校是非应在完成二校后进行

E

校是非和校异同具有互补性


正确答案: C,A
解析:

第5题:

关于对校法的说法,正确的有()等。

  • A、对校法有折校、点校、本校等具体操作方式
  • B、折校法适用于改动较少的原稿
  • C、由于折校法是一目两行地校对,形似字的错误容易被忽略
  • D、点校法适用于改动较大的原稿
  • E、读校的优点是可以脑、跟、手并用,获得“一目两行”的妙用

正确答案:B,C,D

第6题:

关于校样通读的说法,正确的有()。

  • A、通读不使用折校法,而使用本校、他校、理校法
  • B、责任编辑应通读校样
  • C、初校人员应通读初校样
  • D、通读时发现错误,责任校对应直接改正
  • E、通读过程中,有时需查核原稿

正确答案:A,B,E

第7题:

下列关于折校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折校不利于校是非
  • B、折校是对校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 C、折校是一种本校法
  • D、折校时,要把校样放在桌上,将一页原稿夹在两手的手指间压在校样上进行
  • E、折校时,要把原稿和校样平放在桌上进行

正确答案:A,B,D

第8题:

关于对校法具体操作方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点校一般适用于改动较大或者文字排列方向与校样横竖不一的原稿
B.折校是最为常用的对校法
C.通读付印样时,必须用折校法,不能用点校法
D.折校时既可折原稿,也可折校样

答案:C
解析:
对校法是比照原稿核对校样,使校样上的文字、符号、图表、公式等与原稿完全相符,版式符合设计要求的一种校对方法。对校法有折校、点校、读校等具体操作方式,其中以折校和点校应用最广泛。折校一般是把原稿放在桌子上,再将一页校样夹在两手的手指间压在原稿上面,并把校样上的字句对准原稿相应位置的字句,逐字比对。点校在原稿文字排列方向与校样横竖不一的情况下必须采用,在其他情况下可以选用,而对校样进行核红时也要变通采用点校方式。

第9题:

多选题
关于校对基本工序的说法,正确的有(  )等。[2013年真题]
A

初校、二校可以使用同一份校样

B

初校的主要任务是校是非

C

通读的主要任务是校异同

D

校对二校样时,首先要根据初校样进行核红

E

誊样在校样退改前进行


正确答案: D,C
解析:
A项,二校一般与初校使用同一份校样(即初校样),所以二校者在校对过程中,除了履行校异同、校是非职责之外,还要检查初校者的校改之处是否正确。
  B项,初校的主要任务是校异同,达到本工序规定的质量标准,同时兼顾校是非。
  C项,通读的职责是校是非,兼顾校异同。
  D项,二校样是排版单位根据初校样上的校改标注进行修改后,再次打印出来提交出版单位的校样,校对人员对二校样必须核红后再校对。
  E项,誊样又称“过红”或“并样”,一般由责任编辑承担,为了让作者和编辑进一步把关,除校对人员使用的一份校样(称正样)外,一般还有相同的一份或两份校样(称副样)交作者、编辑审读。在该校次即将结束前,一般是把副样上作者和编辑所作的改动誊录到正样上。

第10题:

多选题
关于“三校一读”制度,说法正确的有(  )。[2016年真题]
A

任何书刊的校样都必须由责任校对、作者和责任编辑各校对一次

B

任何书刊的校对都不能少于三个校次,重点图书还应适当增加校次

C

三个校次都必须采用折校方式进行校对

D

终校后应至少进行一次通读检查

E

如编辑或作者已经通读校样,责任校对可不再通读


正确答案: B,D
解析:
A项,为了让作者和编辑进一步把关,除校对人员使用的一份校样外,一般还有完全相同的一份或两份校样交由编辑、作者审读。在结束某次校样的校对之前,将编辑、作者审改的校样(副样)上确认需作的改动誊抄到校对人员看的校样(正样)上。C项,以偏概全。校对的基本方法包括:①对校法,有折校、点校、读校等具体操作方式;②本校法;③他校法;④理校法。对校法主要用于校异同,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主要用于校是非。E项,任何书刊的校样都必须经过初校二校三校通读检查,随意减少校次就会导致不良后果;而对重点图书、工具书等,则还应相应增加校次。出版单位每出一种书,都要指定一名具有中级或高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为责任校对,负责校样的技术整理工作,监督检查各校次的质量,并负责付印样的通读工作。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