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城市学校的兴起、特征、管理及意义。
1、10~11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得到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业交往开始活跃,中世纪城市开始兴起。随着城市的发展,新兴的市民迫切需要学习经营工商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是原有的教会学校不能满足的,城市学校应运而生。
2、市民与领主和教会进行斗争取得城市的自治权后,成立了主要由市民上层代表组成的市政府机关,由这种市政府机关管理的学校,就是城市学校。城市学校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教学,教学内容除宗教外,由基本的读、写、算和手工业、商业方面的专门训练。
3、城市学校的出现,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到15世纪,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办起了这种学校,城市学校成为后来初等学校的基础。
第2题:
简要评价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历史意义。
汉代“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一,“独尊儒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加
强思想统治的重要文教政策,是对“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完全否定,将文化教育提高到治国平天下的战略地位。
其二,实现了文化教育的儒学化,促成了教育的政治伦理化。总之,汉代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符合新兴的封建社会政治和经济要求,因为不仅为两汉所沿用,以后历代,也只是在此上作了一定的修改和补充,没什么根本性的大变动。所以说,汉代“独尊儒术”是中国古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文教政策,堪称两千多年中国封建教育的纲领性政策,对封建教育起了化和定型化的作用。
第3题:
A.19、40
B.19、60
C.20、40
D.20、60
第4题:
简要说明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区别。
第5题:
第6题:
中世纪大学兴起与意义。
在城市兴起和新兴市民阶层及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中世纪大学。它是西欧教育文化发展中进步现象。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①他打破了过去主要以个人方式进行学术研究的传统。使学术研究成为团体的事业,使学术交流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学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②更为重要的是,中世纪大学开始突破教会教育、学术和思想的控制。
③中世纪大学的教育管理体制、学位制度、教育内容和方法都为西方近代大学奠定了基础。
第7题:
第8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9题:
简要分析和评价欧洲“新学校”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特点:
(1)在具体实施上一般是由私人或社会团体经办,设在乡村或风景优美的地方的寄宿制学校。
(2)规模不大,但校舍设备完善,师资优秀,学费昂贵。
(3)非常重视体育,目的是使未来的实业家们有强健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
(4)在智育上十分强调学习实际有用的知识。
(5)在道德教育上,往往通过学生的自治来理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的民主和自由,培养善于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
意义:
(1)满足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对实用性人才的需要;
(2)推动了学校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改革;
(3)“新学校”运动中建立了“新学校联谊会”,加强了世界教育交流与合作。
略
第10题:
简要论述大众文化兴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