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世纪英国史学的发展概况。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中世纪英国史学的发展概况。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①.比德(约672—735),被人们称为“英国历史之父”,主要著作《英吉利教会史》,他确立了基督教的纪年法,以基督的降生之年为基准,用“吾主纪年”即A•D来计算年代。
②.安瑟伦(约1033—1109),他在神学历史观方面有所成就,他是中世纪早期经院.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一方面继承了奥古斯丁的学说,宁一方面又根据新的历史情况加以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西欧中世纪史学的特征?


参考答案:

西欧中世纪史学的最主要特征是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被以基督教神学为核心的封建文化所代替。
1、中世纪的历史学家主要由教士和僧侣组成。
2、神话、奇迹和传说充斥于历史著作之中。
3、历史著作的主要形式是“年代纪”和“编年史”。


第2题:

简述英国广播公司的概况及其特点。
概况:英国广播公司(BBC)是“二战”后西方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公司,是英国国有公营的机构。前身是1922年成立的民营的英国广播公司,1927年根据英王颁布的“皇家特许证书”改组为公营,并在全国独家经营无线电广播。
特点:最高领导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决定公司的方针、政策,并任命主持日常工
作的经营委员会领导成员。理事会成员包括社会各界代表,政府提名,国王任命。经费来源主要是受众交纳的收音机、电视机执照费,对外广播经费由国家财政预算拨款;禁止做商业广告或播送付费节目

第3题:

简述中世纪法国史学的概况。


参考答案:

①.卡西奥多路斯(约490—583),著有《编年史》《奇特史》和《三部史书》;
②.格雷戈里,其代表作《历史》(《法兰克人史》),其中内容十分丰富,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他的著作为后人提供了当时教会.行政事务.典章制度等方面的详细情况,由于历史上法兰克人和法兰克王国早期历史记载较少,所以他的急躁显得弥足珍贵;
③.艾哈因德(约770—840),代表作《查理大帝传》,书中四处洋溢着对查理的宽容.博爱的赞扬,这些品质都与基督教伦理精神相符;
④.伦巴第人保罗的《伦巴第史》;
⑤.尼特哈德(约795—844)著有《历史》—真实记载加洛林王朝解体的历史;
⑥.基伯特(1053—1124)—《法国人的神圣事业》《自传》《神圣的保证》内容上以圣教徒、教会史为主。


第4题:

简述中唐诗歌发展的概况?


正确答案: “安史之乱”是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分水岭,对文学的变化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使盛唐诗歌的理想色彩和浪漫情调迅速淡化,但它的意义主要在于开拓了诗歌个性化的创作道路,推进了唐代诗风的转变。杜甫把诗歌写实倾向推向了艺术的顶峰。他的诗“三吏”、“三别”、《春望》等最早也最全面、最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所造成的灾难,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被誉为“诗史”。从诗歌发展来看,李白结束了一个时代,杜甫则开启了一个时代。杜诗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艺术经验,为后来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对后世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大历(766—779)至贞元(785—805)初年,诗坛上多是平庸之作。韦应物、刘长卿及“大历十才子”是这一时期较重要的诗人。直到贞元元和(806—820)年间,诗坛上出现了革新的风气,掀起了诗歌创作的又一次高潮。艺术成就虽不若盛唐,但百舸争流,异彩纷呈,个性之鲜明,创作之丰富,又在盛唐至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尚险怪的韩孟诗派和尚浅俗的元白诗派。元缜、白居易除了在诗歌语言的通俗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外,还通过诗歌酬唱促进了格律技巧的纯熟。

第5题:

简述欧洲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过程;
(2)欧洲城市的发展完成了由“城”到“市”的转变;
(3)城市功能分化;
(4)城市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第6题:

中世纪史学的贡献?


参考答案:

1、历史认识上的整体历史观念和世界历史观念,是自基督教史学诞生以后才有的。
2、基督纪年方法被后人相袭沿用。


第7题:

简述中世纪思维的发展。
(1)中世纪西方思维的发展:阿奎那得认知理论、奥卡姆的简约经济原则、安瑟林的“我怀疑,所以我知道”。
(2)中世纪中国得思维特点:魏晋新道家的悟理、禅宗的顿悟、宋代的理学(集大成者是宋代理学家朱熹)。

第8题:

简述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史学的发展情况。


参考答案:

⑴.走出编年史的传统
①.伯纳德•安德烈(1521卒)《亨利七世的生平和事业》《亨利七世年代记》
②.托马斯•莫尔(1478—1535)《乌托邦》《国王查理三世史》,对人物内心世界剖析
③.维吉尔(1470—1555)《英国史》,资料比较充分,具有近代意义
⑵.新的起点:
①.威廉坎登(1551—1623)《不列颠尼亚》《残稿》《伊丽莎白统治时期的英格兰和爱尔兰年代记》
②.培根(1561—1626)《国王亨利七世统治时期史》,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自己对历史的主观看法,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标准
③.克拉林敦(1609—1674)《英国叛乱与内战史》将个人的主观色彩融入到历史研究


第9题:

简述在中世纪的英国普通人持有土地的方式。


正确答案:从理论上讲,英王是英国全国土地的惟一所有者,只有他才对土地拥有绝对的所有权。其他人都是按照不同的条件在不同的名义之下保有土地,他们被称为土地持有人或土地租借人,这些条件被称为“土地保有条件”,依照这些条件,保有人可以使用土地,并取得收益,所谓的“地产权”就是指这种权利。当然他们要对上级领主或英王负特定的义务。

第10题:

简述英国学前教育课程概况


正确答案: (1)英国大多数儿童教育家都把《早年课程分类》作为教育实践的指导。
(2)课程目标是:为全体儿童提供能发挥他们最大潜能的环境,培养语言能力、独立性及社会技能,发展幼儿聆听、观察、讨论、实验的能力等。
(3)英国课程一向以自由著称,课程有各地方教育当局及学习自行确定,并无全国统一的课程与教材。
(4)5-7岁的学生有三门核心课程:英语、数学、科学
(5)5岁以下的学习内容有英语与文学、数学、科学、美育与创造等。教学形式都以小组教育和个别教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