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治疗原则。


参考答案:治疗方案主要依据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决定。小细胞肺癌发现时多已发生转移,外科手术根治的几率较低,主要依赖化疗或放化疗综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央型肺癌相对多见,发现时若为局限性,应积极实施外科手术治疗或放疗。

第2题:

简述浸润性突眼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正确答案:(1)浸润性突眼(恶性)的临床表现:多不对称,可单独存在或与甲亢并存,怕光、流泪、复视、视力下降,重者眼球固定,常伴结膜炎、角膜炎、溃疡,严重者可致失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眼球后水肿、成纤维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2)浸润性突眼的治疗:
①控制甲亢:首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必要时合用甲状腺素片,以预防甲状腺功能减退,加重突眼。
②减轻球后水肿:使用利尿剂、高枕卧位、限制食盐。
③局部治疗:保护眼睛,戴黑眼镜以防强光和灰尘刺激,1%甲基纤维素或0.5%氢化可的松滴眼,以减轻刺激症状,睡眠时使用抗生素眼膏,加盖眼罩预防角膜损伤。
④抑制免疫反应: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泼尼松60~100mg/d,分3次口服,持续2~4周,以后逐渐减量,也可试用环磷酰胺等其他免疫抑制剂。
⑤减轻眶内和球后浸润:对于严重突眼、暴露性角膜炎或压迫性视神经痛变,可采用眼眶减压术或球后放射治疗。

第3题: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临床表现。


参考答案: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临床表现 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咳嗽、咯血、喘鸣、胸闷、气急、体重下降、发热;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胸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horner综合征、臂丛神经压迫征;由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淋巴结转移、脑转移、骨转移、肝转移;副癌综合征。

第4题:

气阴两虚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治疗应首选()。


    正确答案:D

    第5题:

    简述空间关系障碍的临床表现及作业治疗要点。


    正确答案: 空间关系障碍指不能感知两物体之间以及物体与自身之间的位置关系。患者可出现结构性障碍、穿衣困难、不能正确摆放物品、不能判断钟表时针与分针的位置关系而不能正确的读出时间、无法完成串珠作业等。
    作业治疗要点如下:
    (1)改善功能的作业活动:先训练患者确定自己在空间中的位置,然后训练物体与物体间的定向。
    1)自身空间定向训练 2)物体间定向训练
    (2)功能适应性训练:把常用物品摆放在相对固定的位置。放置重要物品的抽屉、柜橱等贴上标记以便于寻找。

    第6题:

    简述支气管扩张的治疗要点。
    内科治疗:①保持呼吸道引流通畅:祛痰药及支气管舒张药稀释脓痰和促进排痰,再经体位引流清除痰液,如体位引流痰液仍难排出,可经支气管镜吸痰,以减少继发感染和减轻全身中毒症状。②控制感染:是急性感染期的主要治疗措施。应根据症状、体征、痰液性状,必要时需参考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轻症者一般可选用口服抗生素,重症患者特别是假单胞菌属细菌感染者,须选用抗假单胞菌抗生素,常需静脉用药,如有厌氧菌混合感染,加用抗厌氧菌抗生素。
    手术治疗:适用于反复呼吸道急性感染或大咯血,病变范围局限在一叶或一侧肺组织,尤以局限性病变反复发生威胁生命的大咯血,经药物治疗不易控制,全身情况良好的患者可根据病变范围作肺段或肺叶切除术。
    咯血的处理:一般少量咯血安慰患者,消除紧张,卧床休息。可用一般止血剂,如氨基己酸等。大咯血时先用垂体后叶素5~10U加入25%葡萄糖液40ml中缓慢静脉注射,然后将垂体后叶素加入5%葡萄糖液按0.1U/(kg·h)速度静脉滴注。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时可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法;大咯血窒息应及时抢救,置患者头低足高45°的俯卧位,同时拍击健侧背部,保持充分体位引流,尽快使积血和血块由气管排出。

    第7题:

    简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临床表现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咳嗽、咯血、喘鸣、胸闷、气急、体重下降、发热;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胸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horner综合征、臂丛神经压迫征;由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淋巴结转移、脑转移、骨转移、肝转移;副癌综合征。

    第8题: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治疗


    参考答案:目前多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配合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和放疗及中药治疗的综合性治疗措施。1.手术:一般采取肺叶切除。2.化疗:对小细胞肺癌又比较显著的作用,可提高缓解率。3.放疗:抑制肿瘤发展、扩散、缓解症状。

    第9题:

    简述胃下垂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正确答案:胃下垂的临床表现取决于下垂的程度。轻度下垂多无临床症状;重度下垂可有上腹部隐痛不适、餐后饱账、恶心、嗳气、厌食、便秘等,特点是餐后站立或劳累后加重,常伴有其它内脏下垂。治疗主要是加强腹肌锻炼,增强肌张力。辅助方法为系宽腰带或使用胃托。可使用胃肠动力药如吗丁林、西沙比利等,以改善腹胀和消化不良症状。特别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第10题:

    简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正确答案: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原发于各级支气管上皮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断增长。肺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一般在40岁以后开始增加,50~60岁上升特别显著。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但近年来女性发病率增高,使男女发病比例逐渐缩小。本病病死率高,5年生存率约为10%左右。
    【病因、病理及分类】
    1.病因肺癌的病因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吸烟肺癌的发病与吸烟,特别是吸纸烟的关系密切。
    (2)大气污染工业废气内含有许多致癌物质,如煤和石油燃烧释放的烟雾及内燃机的废气中均含有苯并芘,是城市的主要污染源。大气中苯并芘浓度高的城市,肺癌发病率也高。城市居民肺癌发病率为农村居民的2倍。
    (3)职业性致癌因素如砷、铬、石棉、镍及放射性粉尘等均有致癌作用,长期接触这些物质可诱发肺癌。
    (4)慢性肺脏疾病肺癌与肺结核或慢性支气管炎有并存的现象,但其相互关系尚有待探讨。
    此外,病毒感染、真菌毒素(黄曲霉素)、维生素A缺乏、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失调以及家族遗传等因素对肺癌的发生可能起综合性作用。
    2.病理和分类
    (1)按解剖学部位分类
    1)中央型肺癌:生长在叶、段以上的支气管,位于肺门附近,约占3/4,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较为常见。
    2)周围型肺癌:生长在叶、段以下的支气管,位于肺的边缘部位,约占1/4,以腺癌较常见。
    (2)按组织学分类有鳞状上皮细胞癌、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大细胞未分化癌、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简称肺泡癌)五类。
    【临床表现】
    起病多缓慢,其症状及体征出现的早晚与癌肿部位、大小、类型及并发症有关。中央型出现症状较早,周围型较晚。
    1.由原发癌肿引起的症状
    (1)咳嗽常以阵发性刺激性干咳为首发症状,或有少量泡沫黏液痰,并发感染后转为脓性。肿瘤增大引起支气管狭窄,咳嗽加重,多为持续性,且呈高音调金属音,是一种特征性的阻塞性咳嗽。
    (2)咯血癌肿组织血管丰富,常引起持续或间断痰中带血,不易控制,癌肿腐蚀大血管可引起大咯血。
    (3)胸闷、气急肺癌堵塞支气管或波及范围广,或有大量胸水形成时,可产生胸闷、气急,严重者出现紫绀。
    (4)哮鸣音由于支气管部分阻塞,少数患者可听到局限性哮鸣音,特别是在吸气阶段,咳嗽后并不消失,为肺癌早期体征之一,但为时短暂,易被忽视。
    (5)发热早期阶段很少发热,常在并发感染后,或于疾病晚期癌肿组织坏死时出现发热。
    (6)消瘦和恶病质肺癌晚期由于过度消耗,加之食欲下降,进食减少,肿瘤毒素等导致体质消耗,全身营养状况恶化,表现为极度消瘦虚弱。
    2.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
    (1)胸痛肿瘤位于胸膜附近时,易产生不规则的钝痛或隐痛。肿瘤直接侵犯胸膜时则产生尖锐胸痛,呼吸、咳嗽时加重。肋骨、脊柱受侵犯时亦可有胸痛,与呼吸、咳嗽的关系不大,但有定点压痛。肿瘤压迫肋间神经,胸痛可累及其分布区。
    (2)吞咽困难少数患者癌肿侵犯或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
    (3)声音嘶哑癌肿或转移性淋巴结压迫喉返神经(左侧多见)时,可出现声音嘶哑。
    (4)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即肿瘤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时,头部和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部、颈部和上肢水肿及前胸部淤血和静脉曲张。
    (5)肺上沟瘤位于肺尖部的肺癌称肺上沟瘤(Pancoast瘤),常压迫颈交感神经引起同侧瞳孔缩小、上眼睑下垂、眼球内陷、额部少汗等霍纳综合征。
    3.由于癌肿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
    (1)肺癌转移至脑、中枢神经系统时,可发生头痛、呕吐、眩晕、共济失调、脑神经麻痹、单肢麻痹、半身不遂以及其他神经症状。
    (2)转移至骨骼,特别是肋骨、脊椎、骨盆时,则有局部疼痛和压痛。
    (3)有肝转移时,可出现厌食、肝大、黄疸和腹水等。
    (4)肺癌多首先发现锁骨上和颈部淋巴结肿大。皮下转移时,可触及皮下结节。
    4.癌肿作用于其他系统引起的肺外表现少数肺癌患者有时可伴有骨、关节病变,如杵状指(趾)、肥大性骨关节病和内分泌紊乱引起的库欣综合征等。肺外表现有时先于呼吸道症状,甚至X线表现之前。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X线检查是发现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包括胸部透视,正、侧位胸部平片,高电压摄片,体层摄片及计算机体层扫描(CT)。
    (1)中央型肺癌可见肺门增大及纵隔肿块,或阻塞性肺气肿、肺炎、肺不张等。
    (2)周围型肺癌早期为较淡薄、边界不清的小圆形病灶;癌瘤增大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密度较高,或呈毛刺放射状阴影。癌瘤中心坏死形成空洞,其特点为壁较厚,内壁不规则,凹凸不平,多偏心。
    (3)细支气管-肺泡癌可形成两肺弥漫浸润或局限性结节阴影。
    2.痰液脱落细胞检查可直接发现癌细胞,是简单而重要的早期诊断方法之一,其阳性率可达70%~80%,应取新鲜标本多次送检。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能直接窥视生长于大支气管中的癌瘤,对中央型肺癌诊断有帮助,并可取病变组织做病理检查或取分泌液做脱落细胞检查。
    4.活组织检查病理学检查对肺癌的确诊和组织分型具有决定性意义。对颈部、锁骨上、颈前斜角肌下或腋下淋巴结进行活检,或穿刺肿大的淋巴结做病理检查,可判断有无转移和细胞组织类型。
    5.其他放射性核素肺扫描、开胸探查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肺癌的预后决定于能否做到"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待临床出现典型症状,则多已有外侵及转移,丧失了根治机会。临床上对40岁以上,特别是男性,长期吸烟或有职业性致癌物质接触史者,出现下列情况应高度怀疑肺癌的可能性:①原因不明的刺激性干咳,治疗无效;②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咳嗽性质突然改变者;③原因不明的持续性胸痛及腰背痛;④无慢性呼吸道疾病,出现持续性痰中带血;⑤同一部位反复出现肺炎;⑥原因不明的肺脓肿;⑦原因不明的四肢关节痛、杵状指(趾)、声音嘶哑、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等;⑧X线检查有局限性肺气肿、肺不张、孤立性圆形病灶和单侧肺门阴影增大;⑨原有肺结核已稳定,他处出现新病灶,或结核灶"恶化",而抗结核治疗无效者。对以上可疑者应选择做痰检、支气管镜检、胸水和活组织检查等,以力求早期明确诊断。
    2.鉴别诊断
    (1)肺炎多见于青壮年,急性起病,寒战高热,咳铁锈色痰,白细胞增高,抗炎治疗有效。但对老年患者之迁延难愈或反复在同一部位发生的"肺炎"应提高警惕。
    (2)肺结核多见于青壮年,常有持续性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可有反复咯血,病程长,痰液可检出结核菌,X线检查有结核灶的特征,抗结核治疗有效。
    (3)肺脓肿需与癌性肺脓肿鉴别。肺脓肿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重,常有寒战、高热、咳嗽及咳大量脓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X线显示空洞壁较薄,内有液平。肺癌一般先有慢性咳嗽,反咳血痰,X线显示空洞壁增厚,内壁不平,偏离中心。如两者鉴别有困难时,可做支气管镜检查。
    (4)结核性胸膜炎需与癌性胸腔积液鉴别。癌性胸液增长迅速,常为血性,抗结核治疗无效,可找到癌细胞。抽液后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或胸膜肿块。结核性胸膜炎胸液多为淡黄色,偶呈血性,抗结核治疗迅速奏效。
    【治疗】
    肺癌的治疗应以手术根治为主,配合应用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综合疗法。
    1.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凡已确诊而无手术禁忌证者,应争取早期做肺段或肺叶切除,也可酌情在术前或术后配合其他疗法,以提高疗效。
    2.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小细胞肺癌对化疗最敏感,鳞癌次之,腺癌最差。有较多的化疗药物能提高小细胞肺癌的缓解率,如依托泊苷(VP-16)、阿霉素(ADM)、替尼泊苷(VM-26)、卡铂(CBP)、顺铂(DDP)及环磷酰胺(CTX)等。还有洛莫司丁(CCNU)、长春新碱(VCR)等对本病也有效。常用的小细胞肺癌化疗方案:①EP方案:VP-16100mg/(m·D.静脉滴注,第1~3天;DDP100/(m·D.静脉滴注,第1~3天。每3周为一周期。②CAV方案:CTX1000mg/m,第1天静脉注射;ADM40~50mg/m,第1天静脉注射;VCR1mg/m,第1天静脉注射。每3周为一周期。
    3.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可分为根治性和姑息性两种。放疗对小细胞肺癌效果较好,其次为鳞癌和腺癌,其放射剂量以腺癌最大,小细胞癌最小。
    4.其他小剂量干扰素、转移因子、左旋咪唑、集落刺激因子(CSF.等在肺癌的治疗中都能增加机体对化疗、放疗的耐受性,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