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是组织、设计、评价一堂课的基本出发点和依据。请简要说明教学目标的确立依据及教学目标的特征。

题目
问答题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是组织、设计、评价一堂课的基本出发点和依据。请简要说明教学目标的确立依据及教学目标的特征。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①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②了解教科书中的内容;③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发展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具有以下特征:①指向性:规定教学活动的目标方向。②准确性:在分析学生学习背景、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③可测量性:对学生的“行为结果”进行测量并作出客观判断。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包括()

A、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B、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

C、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D、为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提供依据


参考答案:A,B,C,D

第2题:

( )是教师和学生从事教学和学习活动的指南和出发点,同时也是评价教学活动的依据。

A.教学内容
B.教学目标
C.教学评价
D.培养目标

答案:B
解析:

第3题:

下列哪一项可以为教师提供明显的教学方向,提供选择教材、教法及教具的依据,也提供了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 】

A.教学策略

B.教学计划

C.教学目标

D.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D
【D】[解析]教学设计具有具体明确的行为目标,可以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教学方向,提供选择教材、教法及教具的依据,也提供了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

第4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概括本文所阐述的故事并揭示寓意。
(2)若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文本分析 本文讲述的是盲童安静流连于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感受春天美好的一个故事。本文通过盲童对生命的热爱,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生活的权利,只要你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就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2)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并能正确读写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增加语言积累。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体味安静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感受生命的内涵,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3)教学导入
①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那好,听我讲个故事,一个视力正常的人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视力正常的人接连摔了几跤,而双目失明的人走起路来四平八稳。
视力正常的人深感疑惑,于是问盲人:“为什么你看不见路却能够走得如此稳健,我能看到路却不断摔跤呢”盲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你有明亮的眼睛,而我什么也看不到。”视力正常的人一听更加疑惑不解了。盲人不慌不忙地接着说:“就是因为你拥有明亮的双眼,能看清楚远方,却也忽略了自己的脚下,对于眼前坎坷的道路还没有看清楚就大步地走了过去,所以一不小心就被绊倒了。而我与你相反,因为看不到路,所以我全神贯注,将脚下的路探清楚后再踏出每一步,因此才走得很平稳,不会摔跤。”视力正常的人听了连连点头。
②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讲述了一个双目失明的人的故事,题目叫——触摸春天。(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③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请说一说你们的疑问。(谁触摸春天怎样触摸春天的为什么要触摸春天春天怎么触摸….)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引导质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形成阅读期待,为本文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5题:

关于教学目标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教学目标是对学习结果的预期
B、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照
C、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D、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

答案:C
解析:
教学目标是指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的预期.也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起设计指导作用。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照。教学目标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

第6题:

()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A教学目标

B教学方案

C教学设计

D教学评价


正确答案:A

第7题:

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是( )

A、教学内容
B、教学方法
C、教学过程的组织
D、教学目标

答案:D
解析:

第8题: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 )


正确答案:√

第9题:

关于教学目标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教学目标是对学习结果的预期

B.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照

C.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D.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

答案:C
解析:
教学目标是指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的预期。也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起设计指导作用,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照。教学目标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故本题选C。

第10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题目要求:
(1)简述《课标(2011)》关于“长度、面积、体积”教学的基本要求。
(2)如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在第一学段关于“长度、面积、体积”的基本要求为:
①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②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③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④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⑤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⑥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在第二学段关于“长度、面积、体积”的基本要求为
①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
②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知道面积单位:千米、公顷。
④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⑤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⑥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⑦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⑧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体积的含义并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探索体积单位的学习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教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3)导入环节的设计
利用多媒体播放乌鸦喝水的定格动画。动画播放完毕后,引导学生思考: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呢?
预设:因为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设计意图:采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将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激发学生爱观察思考的热情。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