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融理论。

题目
问答题
简述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融理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里德在()一书中阐释了很多世纪以前柏拉图对艺术在教育上的功能的意见,即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

A.《通过艺术的教育》

B.《通过美术的教育》

C.《通过音乐的教育》

D.《通过视觉的教育》


参考答案:A

第2题:

简述形式教育理论与实质教育理论。


答案:
解析:
形式教育形成于17世纪,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形式教育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 实质教育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出现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是其主要代表人物。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实质教育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

第3题:

简述当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正确答案:

第4题:

简述“里德标准”


正确答案:里德标准来源于1973年The Johanna Oldendorft案审理该案件的里德勋爵在该案中确立了一个标准,即一艘船舶被视为到达港口之前,如果她不能马上进入泊位,则必须到达港内的某一地点,在那里承租人可以立即而有效的控制该船。根据“里德标准”到达船必须具备两个标准:1.船舶必须处在港内2.船舶必须在承租人立即而有效的控制之下。

第5题:

简述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
(1)理想的课程即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2)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也是就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
(3)领悟的课程,即任课教师所理解的课程,这种理解的课程可能与正式课程之间会产生一定的距离,从而减弱正式课程的某些预期的影响。
(4)运作的课程即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观察和研究表明,教师领会的课程与他们实际实施的课程之间会有一定的差距,因为教师常常会根据具体教育情境的变化对理解的课程作出调整。
(5)经验的课程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实在在体验到的东西,也即课程经验。

第6题: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区别。


答案:
解析: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论存在以下几点区别:(1)弗洛伊德特别强调本能的作用,本我的力量,自我只是本我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则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超我可以协助自我监督本我。(2)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仅把儿童圄于母亲一儿童一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埃里克森则把儿童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3)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而埃里克森则把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到八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4)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埃里克森则认为人的本性既非善亦非恶,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或者向恶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他对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抱着较为乐观的态度。(5)二者都把儿童人格的发展看成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一定要经过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但是埃里克森不像弗洛伊德那样悲观,他认为一个阶段的任务虽未完成,仍有机会在以后的阶段继续完成,并不一定会导致像弗洛伊德所说的病理性的后果。同时,埃里克森也指出,即使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并不等于这个矛盾就不复存在,在以后的阶段里仍有可能产生先前已经解决的矛盾。

第7题:

()主张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他将其概括为八大类型)。

A里德

B阿恩海姆

C西泽克


A

第8题:

意大利女教育家蒙台梭利对学前教育理论有重要影响,著有《蒙台梭利教育法》、《林哈德与葛笃德》等书。()


参考答案:错误

第9题:

简述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融合的理论。


正确答案: 里德在《通过艺术的教育》中主张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教师应按儿童的类型进行指导,以发展儿童的个性。
里德认为儿童的发展应借助艺术教育即:
1、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
2、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艺术,游戏视为艺术的一种形式。
3、艺术教育不仅是一种完成个人化的历程,而且是一种统整的历程。基于里德对艺术的这种认识,基于里德认定教育不仅是一种完成个人的历程,而且是一种统整的历程,我们不难理解里德的所谓艺术即教育,教育即艺术,艺术与教育完全交互融合,教育应以艺术作为基础的命题。

第10题:

简述《酒德颂》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思想内容)颂扬酒的德行,所写“唯酒是务”的大人先生,实为作者自己的人生写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行无踪迹,居无定所,在天地之间随心所欲,睥睨世俗,蔑视立法,沉醉与酒,乐在其中。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概,高扬人格的力量,抒发了作者不为礼法所拘的洒脱态度,代表了典型的魏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