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至之诛

题目
名词解释题
后至之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传说夏禹北伐共工氏,在会稽山大会诸侯,防风氏因为迟到,被处以死刑。这里是用典,号召人们积极响应,警告那些怀有坐观成败想法的人。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中“诛"是责备的意思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诛绝之”中“诛”的含义是()。

  • A、贬绝
  • B、鞭打
  • C、责备
  • D、诛杀

正确答案:C,D

第3题:

在汉代,“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后武功,凡武不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文化释义为()。

A.文治与教化

B.文物典籍

C.语言文字

D.礼乐制度


正确答案:A

第4题:

翻译: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正确答案: 看不清事先的预兆,必然遭到迟迟不行动的处罚。

第5题: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

  • A、加剧内忧外患
  • 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
  • C、激化中日矛盾
  • 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

正确答案:A

第6题: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出自汉武帝之语。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翻译: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正确答案: 因此,在决定战争方略的时候,就要封锁关口,废除通行符证,不充许敌国使者往来;要在庙堂里再三谋划,作出战略决策。敌人一旦出现间隙,就要迅速乘机而入。首先夺取敌人战略要地,但不要轻易与敌约期决战。要灵活机动,因敌情来决定自己的作战行动。因此,战争开始之前要象处女那样显得沉静柔弱,诱使敌人放松戒备;战斗展开之后,则要象脱逃的野兔一样行动迅速,使敌人措手不及,无从抵抗。

第8题:

有胥靡逃之魏,因为襄王之后治病。君闻之,使人请以五十金买之,五反而魏王不予,乃以左氏易之。群臣左右谏曰:“夫以一都买胥靡,可乎?“王曰:“非子之所知也。夫治无小而乱无大。法不立而诛不必,虽有十左氏无益也;法立而诛必,虽失十左氏无害也。”魏王闻之,曰:“主欲治而不听之,不祥。”因载而往,徒献之。请问:此中提到的君是何人?


参考答案:此人是卫嗣君。

第9题: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法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者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文学非所用,用之则乱法。这段话包含了法家怎样的文学理论内涵,法家的这一思想有何矛盾?


正确答案:法家认为文艺的作用仅仅是供消遣,且对法治是极其有害的。法家是从维护法治的角度提出了取消文艺的主张。但是法家对于文艺功用问题的看法是有矛盾的,一方面,他们认为文艺有害法治要加以取消,另一方面,他们又承认文艺具有“娱乐玩好”的功用。

第10题:

《汉书》:“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颜注:“倍()背。”


正确答案:读为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