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出自()

题目
单选题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出自()
A

《庄子》

B

《周易·系辞》

C

《荀子》

D

《老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言不尽意、得意忘言
庄子的观点为是:“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他认为,言只是手段,得意才是根本的目的。庄子之说,不仅为魏晋玄学三大命题中的言意之辨奠定了哲学基础,也启发了后人在审美实践中努力创作和把握味之不尽的言外之意。

第2题:

“学而不厌”的下一句是()

  • A、言不尽意
  • B、诲人不倦
  • C、金石可镂
  • D、不耻下问

正确答案:B

第3题:

孔子探讨语言与意义的矛盾,提出“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的观点。()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下面()最早提出了言不尽意的观点。

  • A、王蒙
  • B、苏轼
  • C、老子
  • D、孔子

正确答案:C

第5题:

《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正确答案: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味外之旨

第6题:

翻译: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正确答案: 孔子说:“文字不能写尽言语(所能表达的意思),言语不能表达尽心意(所想到的意境)。”那么,圣人的心意就不可见了吗?

第7题:

言不尽意


正确答案:先秦庄子及其学派关于审美感受的特点的命题。在《庄子.天道》中提出。“言不尽意”既是哲学命题,也是美学命题。作为一个哲学命题,其意是说,“道”是不可言传的,因为它是一个普遍、无限、绝对的抽象观念,人们的语言文辞不可能把它像一个有形有色的东西那样,加以描述和规定。作为一个美学命题,意思是说,“意”即是美,美的境界是感受的对象,不能诉之于抽象的理智,只能通过直觉、想象和情感去体验,而不能像科学认识那样用语言去作明确的规定。所以“言不尽意”,乃正是审美感受的特点。这一命题对古代文论的言说方式和批评方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8题:

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是()。

A、情景交融

B、言不尽意

C、情理交融

D、意在言外


参考答案:A

第9题: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体现了言不尽意的魅力。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中国古代文论中,早在《周易·系辞》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的言说,这里包含着文本层面的()、()、()三个层面的因子。


正确答案:言;意;象